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2022-08-17钟祎清
钟祎清,覃 艳
(凯里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音乐素养的重要媒介,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能够形成成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积极作用。但如何令学生有效加入音乐欣赏的队伍中,怎样建立学生对于音乐的正确认知,怎样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表现力,都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前,必须充分考虑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将学生带入真正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保障学生吸收音乐欣赏知识的实际效果。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教育界口碑较好的教育方法,其主要逻辑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使身体和精神产生协同性的共鸣,从而以身体的律动去理解音乐的原理,有效建构对于知识的理解性认知印象。近年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经常应用于音乐教育课程中,并且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正向成果。基于此,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工具,对音乐欣赏课进行改造,或许可以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质效。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必要构成
(一)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是该教学法的入门步骤,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乐器,在听到音乐后用自己的身体“再现”音乐。体态律动的优势在于,即使学生不具备任何乐器基础,也能够参与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这明显降低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门槛。并且,以体态律动的方式开展教学,减少了学生音乐感知过程中的媒介,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一般来讲,学生要复刻一种音乐,需要先听音乐,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听到的音乐加工成某个乐器所需要的表演形式,最终才能通过演奏去感受音乐。学生的行动目的虽然是复刻音乐,但学生需要接触一系列的媒介,过程中对音乐的印象会逐步下降,或者增添了其他的附加印象。这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不再纯粹,其更像是程式化的产物。但体态律动不同,学生以自己作为乐器,重现音乐。身体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媒介,可以将运用媒介所产生的感知信息消散的概率降到最低,令学生从音乐感知到音乐表现的转换过程更加直接和纯粹。
(二)视唱练耳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视唱练耳与一般的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视唱练耳包括通俗所讲的视唱练耳内容。不同之处在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视唱练耳以及认谱的过程中,也需要活动起来。一个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时,其他学生需要跟随音乐的节奏不断律动,保持身体和思维上的活跃性。而这种模式有两个一是避免其他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走神,从而要求他们用身体的律动保持自己与音乐的良好距离。二是塑造一种多方面培养的模式,也就是在同一时间完成面向多名学生的有效教育,保证正在视唱练耳的学生和并未参与主要教学流程的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
(三)即兴音乐活动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的即兴音乐活动,指的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选择的即兴活动,通常都会以即兴伴奏为主要形式,由主讲教师灵活调整伴奏内容。不同的节奏型和音乐风格,配合着学生的体态律动,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演状态。但即兴音乐活动强调音乐表现的完整性,也就是当即兴活动开始后,教师和学生必须互相配合完成一场完整的表演,不能中途更换曲目或停止律动。即兴音乐活动不仅是对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考验,更是通过完成表演,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表现成就感的重要媒介。而当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完善自我、获得满足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后,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态度会更加积极。这可以促进新一轮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运用。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运用于音乐欣赏课的可行性分析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可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音乐欣赏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力、创新力等音乐欣赏能力。感受音乐指的是在听到音乐后,能够对音乐中所含情感、文化因素、风格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体验指的是能够通过音乐获得积极满足感的能力,也就是能够利用音乐的能力。表现力指的是能够演唱、演奏音乐的能力。创新力指的是在掌握基础的音乐机理后,再进行创新创作的能力。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比较理论化的知识点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欣赏课程就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成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主张以即兴活动作为媒介,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较强,没有音乐基础或者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肢体的互动对音乐欣赏课产生参与兴趣,也就是将对“教学活动”的兴趣逐渐转移到“音乐欣赏”中。因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可有效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原理
学生形成良好音乐欣赏能力的前提是了解基本的音乐原理。但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理解音乐原理就相当于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学习难度不大但理解难度极大。因此,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去刺激、促进学生理解音乐原理。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教授法,学生很容易因为枯燥的教学形式而走神,进而影响音乐欣赏能力的成型。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制”要求学生以活动的形式参与学习,每位学生必须以活动的形式感受节奏、韵律、音律。无论学生主观意识上是否想要欣赏音乐,他们都能对音乐元素形成一定的印象。长时间练习后,学生就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节奏型、韵律模式,记住一些代表性的音乐风格。这是传统教授式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教育成效。因而可以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原理,提升音乐欣赏的效率,是当代音乐欣赏课程所必需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妥善应用。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可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预期成效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令学生形成完善的音乐创造和表现能力。如果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主要教法,学生在进入课堂后,就将“身体力行”感受韵律,掌握基础的音乐构成形式。随后学生将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精进自己对于不同音乐形式的理解,从而形成比较简单但相对完善的音乐鉴赏和分辨能力。这种能力会随着认知经验的日积月累,成长为一定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跟随伴奏调整音乐表现形式的应变力。最后通过多次的即兴音乐活动,形成更加完善的音乐表现力。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给出的即兴伴奏,快速调整身体伴奏的频率、形式,快速调整身体发声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表演水准等。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将形成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而良好的表现力正是学生产生音乐感受、体验、表现力、创新力等音乐欣赏能力的直接体现。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任何一种教法如果要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被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特点、需要,设置与其能力、兴趣匹配的教学活动,才能保障新教学法的应用起到预期的积极成效。
(一)利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充分熟悉音乐
结合上文指出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构成可知,体态律动的主要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将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积极性不同的学生都拉入同一个层级中,统一活动。如果教师选择的活动素材难度较大,超过了学生能够理解和模仿的高度,那么学生就难以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对此,音乐教师需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能力范围,选择音乐欣赏的入门素材。同时,为有效刺激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比较流行的素材,例如时下流行的热门音乐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掌握了一些音律,使用这类素材可以减少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完成选材后,教师可利用视频制作软件,根据音乐节奏和韵律制作可视的音乐线条视频。随后,教师可在教学开始前挪走所有桌椅,一边播放音乐视频,一边组织所有学生来到教室中央跟随音乐的节奏、曲调律动自己的身体。在音律方面有天分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听”来感受和模仿音乐。对于音乐不敏感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视频中的节奏线条,通过视觉信号感知节奏和韵律。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可先自行拍打手掌或用脚掌踩地,打出节奏,再邀请学生进行模仿。在律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边律动一边唱歌,在保证所有学生充分参与音乐欣赏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速度、语句、情绪上的变化,令学生形成基础的音乐元素认知能力。
(二)利用视唱练耳帮助学生感知音乐要素
有许多教师认为,视唱练耳对于非专业或者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过大。但实际上,视唱练耳就是将身体与音乐进行连接的活动,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就可以合理掌握音乐视听判断能力。并且视唱练耳能够将一部音乐作品拆解为不同的音乐元素。用视唱练耳的形式进行教学,可帮助学生细致理解不同音乐元素的形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继续播放音乐视频,并单独对某个学生进行视唱练耳。具体就是与一位学生面对面,一开始教师需要与学生同步进行律动,随后教师随机在某处停止律动,但要求学生继续律动。过程中,学生在脱离教师的示范后,会迅速对音乐进行视听判断,有效锻炼其对于不同音律、节奏模式的判断和反应能力。当学生逐渐熟悉这种形式后,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例如,考验完一个学生的视听能力后,迅速随机考验下一个学生。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将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中,认真感知音乐节奏,来保证自己可随时应对教师的抽查。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并未停止律动,可以持续加深对于音乐要素的记忆印象。到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在快乐轻松的律动中,有效掌握音乐要素。
(三)利用音乐活动辅助学生夯实音乐认知
当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准后,教师可以提升音乐活动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即兴伴奏活动,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在课堂上随机进行演奏。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演奏去调整律动的形式,充分锻炼自己长久以来积累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具有一定乐器演奏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邀请这些学生进行演奏,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律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音乐认知上的示范。律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不同的节奏类型进行科普,用夸张的动作形式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元素的认知印象。这种即兴的锻炼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反应,令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更加扎实。
四、结语
综合来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充分匹配学生的心理需要,它摒弃了传统且被动的知识吸收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切身感受音乐、创造音乐,消除了学生走神的时间和空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趣味性极强,教师可以活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同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循序渐进的教学节奏,可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有效降低了教师应用该教学法的难度。因此,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欣赏课中,有利于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效性,更有利于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