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低碳的城市规划
2022-08-16李稚
李 稚
(重庆市渝东新区管理委员会,重庆 404000)
0 引言
能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今,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绿色发展的主要选择,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等新理念在此背景下慢慢形成,也逐渐获得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城市作为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带来的能源耗费、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众多要素限制了区域的发展,做到低碳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模式转换是关键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容。
1 低碳城市
城市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大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是由城市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的。但是,城市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75%左右。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场地,其运转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必须对城市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对低碳城市做出规划[1]。低碳城市的建设意味着城市要向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的方向发展,使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甚至实现碳的相对零排放,形成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做出贡献。低碳城市概念如图1所示。
图1 低碳城市概念
2 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于社会认知前端的经济发展理念,目前还没有对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做出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本质上就是社会的发展问题,贫穷落后和有限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是不相符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作为基础。低碳经济发展通过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碳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是将社会的物质、精神以及生态等的文明建设的高度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成经济发展向低碳型发展的转变,是现阶段我国摆脱资源匮乏情况的一种方式,是完成绿色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低碳社会理念是由日本提出来的,其倡导在降低碳排放和提高气候稳定性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日本提出低碳社会要遵循3项基本准则:①降低生产制造业的碳排放;②倡导勤俭节约精神,让人们用更加简约、健康的方式生活;③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已经变成人类社会的本质追求,也是低碳生活实现的一种方式。
3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3.1 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搭建低碳城市的空间布局要先加强对城市密度的关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控制城市密度可以实现城市的紧密发展,进而减少车辆的出行数量,实现“低碳环保”的总体目标。基于对城市化建设加速的忧虑和紧密型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通过调节城市的方式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大,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控制城市绿带的界限[2]。因为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具有可变性,很多事都处于未知的情况,所以更偏向于选择卫星城或者新城来控制城市绿带边界。但是这会使独立的新城与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距离拉长,不利公共交通的设置及出行,会导致很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最后会使人们对车辆的使用增多,增加碳的排放量。因此,为了更好地与低碳城市的建设相适应,应选用绿楔状的公共交通走廊设计来扩大城市空间。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研究及开发,有益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紧凑型城市的控制,并融合城市发展的具体需求,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设置及规划,尽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可变性相适应。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发展目标,为低碳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3.2 绿地系统的规划
在城市生态体系的建立中,绿地系统的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绿地系统可以为城市的居民创造舒适的景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低碳城市具体建设的过程中,绿地系统不仅可以吸收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能够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调整城市气候,减少人们对空调的使用,间接减少了碳排放量,因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低碳建设的基础。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进行了绿地系统的建设,例如,美国在城市各大面积栽种绿色植物,降低了城市二氧化碳的含量,减轻了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住户营造了舒适的生存空间。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在城市的部分地方栽种绿色植物,没有整体规划。低碳城市中关于绿地系统的规划不但是对绿化面积的规定,还需要对其绿化的质量做出规定。在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和布局上用绿廊、绿化带等方式将城市中的点状绿带连接起来,使其形成联合分布的绿地系统网,更合理地改善城市环境景观,减少碳排放量。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还应考虑城市附近大规模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林地等的规划,将城市景区、生态保护区等与城市绿地联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改进城市所处地域以及城市附近的总体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为城市自然环境改进提供绿化支持,更好地促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城市绿地系统
3.3 城市交通的规划
低碳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需要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研究表明,缩短人们出行的距离,鼓励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以及限制私家车的出行等,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国明确提出了优先选择发展公共交通的规定[3]。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需要先对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带做出规划,不然很难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此外,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完成:①对私家车的出行数量进行控制。②降低车辆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建设低碳城市应先发展步行环境,积极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等业务,规范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出行,提倡以公共交通为的主的城市出行方式,限制私家车的出行数量,兼顾城市形象。现阶段,中国很多城市的交通设计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规划上,在建设轨道交通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实际上不少城市的交通现状并不适合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如果可以将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系统结合在一起,可以扩大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节约资源和资金,有利于建设低碳城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点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公共自行车点
3.4 城市产业的规划
产业结构对能源的消耗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产业结构的规划会在较大水平上决定低碳城市的建设。在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要减缓高碳产业的发展速率,加快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对环境有污染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企业等淘汰掉,提高对各生产制造业的环保要求,对钢材、装饰建材、化工等产业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控制。从根源上对产业进行管理,保证城市整体规划与可持续性发展标准相符,通过城市产业结构规划及调整的环节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应规划产业布局,将类似产业集中化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园区,节省运送的资源和资金。要将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的产业分配在郊区,用绿化带将其隔离,减少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4]。
3.5 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
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土地资源要尽可能实现多功能的混合利用。多功能土地的应用可以缩短人们出行的距离,进而减少对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实现低碳环保的总体目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常常采用功能区分的方式,即土地资源的用地性质是单一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消耗浪费,土地资源多功能混合利用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短途出行。目前,部分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时采用了多功能混合利用的设计,但没有规划好居住用地和工作用地,使交通出行的距离增加,因此,土地多功能混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有效结合[5]。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建设低碳环保城市必须考虑适合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路面设计。我国的大部分城市趋向于扩大道路规模,拓宽城市道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但可能会导致私家车出行量增加,不利于低碳城市建设[6]。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需要科学规划多功能土地,混合利用土地资源,创建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方式,合理规划自行车和步行的路面设计。空中城市自行车道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空中城市自行车道设计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明确提出了与建设低碳城市相关的理念,但绝大多数滞留在宏观经济总体目标层次,欠缺具体的执行方案。因此,只有做到深入分析低碳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建立基础的理论,确立低碳城市的真正含义、精准定位以及建立评价体系,才可以真正把低碳环保核心理念落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