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2-08-16徐剑桥

低碳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海域环境保护

徐剑桥

(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破坏海洋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额的经济发展,这就造成了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人们对海洋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只局限于近海,并没有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开发更多的资源,实现资源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还能够更好地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扼制全球气候变暖[1]。

1 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化监督管理成效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定时巡检和动态巡检等模式对海洋重要区域、热点地区及其重要项目开展监测与巡查,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2]。

此外,许多突发性的环境污染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如渤海近岸海域的水质问题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在入海口设置的排查点也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2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0世纪末,中国近岸海洋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①污染区域不断扩大,主要河口、海湾及大中城市附近的水域污染越来越严重。1998年,中国近海海域水体劣于国家一类海洋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达到了约20亿km2,较1992年增长了接近一倍。②近海海域主要受到海洋营养盐污染物和有机废水污染,且局部的海洋油污染物和有毒重金属污染现象较明显[3]。③中国近岸海洋中的生物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突出,赤潮等污染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海域污染加重。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围海造地、开辟的海滩总面积达到了70万hm2,沿海湿地面积减少了约50%,红树林面积减少了70%左右,约80%的近岸珊瑚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1 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不足

设立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是海洋生态环保工作势在必行的一步。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这一任务仍存在较大难度,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所监管的范围和监管内容需要进行重新划分,也需要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如果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发现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要第一时间做出行动,对一些不良因素进行干预,但实际上这一监管职责落实也存在明显不足。

2.2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严峻

2001—2012年,中国近岸海域的劣四类水质面积总体呈上升态势,2001年为3.2万km2,2012年达到6.8万km2。2012—2019年,中国近岸海域劣四类水体面积呈现逐渐减少态势,由2012年的6.8万km2,逐渐减少至2019年的3.1万km2。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如图1所示。

图1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对策,就目前收集到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来看,在近岸海域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4]。此外,人们对海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还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也没有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人们在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时经常会忽略海洋的生态文明建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图2)频发。

图2 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在开采油气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都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因此,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防污治污工作,制定更有效的海洋生态保护政策。

2.3 海洋保护职责分布较为分散

原有各级海洋监督机关和环境保护部门设备配备齐全,但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分配不合理,例如,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分散到了国家海洋与生态环境厅、资源厅等部门,这就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与环境监测能力二者之间的不匹配,进而导致实际海洋保护工作效率低[5]。

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突发性污染处理过程中,船只设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当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所配备的船只除了需要满足监测和处理的基本功能,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室条件,从而实现对海洋生态的良好监测(图3)。

图3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只

另外,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在履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职责的同时,还需要对全区域水域进行监测管理,这就在无形之中扩大了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的实际工作范围,对负责人员和科技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海洋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无法灵活处理一些海洋生态环境重大污染问题及突发事件,一线监测能力也有所欠缺,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当前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海洋生态环保工作改善对策

3.1 完善规章制度

维护海洋自然环境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也日益成为构筑人们美好生存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分析全球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建立世界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能有效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性[6]。

政府需要制定海洋生态与环保相关法规和制度,在健全完善既有海洋工程、近海工程建设等有关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建设源头严管、全流程严格监督、结果严究的管理体系,建立“湾(滩)长制”、海洋污染许可制度等管理体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要打造监督服务系统,建设全国统一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完善陆海统筹衔接工作,推进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监督能力共建、监测数据互通、监督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建设,统一监督方法、评估准则、信息公布。

3.2 提升治理水平

要想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就要不断提升其治理能力,逐步攻克、逐一解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常规检查、监督、应急处理等难题。海洋监测和治理组织工作中,各层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合作,有效统筹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覆盖近海、陆海统筹、迈向大洋”的战略引领作用,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并且积极应用具有高效率、前瞻性的卫星遥感、网络等现代技术,从而促进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对于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需要收集全面、精确的基本统计资料,了解当前海域内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经过系统分析、评估后确定当前海域内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或等级,最后提出相关修复措施和具体对策(图4)。另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突发性环保事故制定应急响应制度,并建立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队伍,从而提高突发性问题的处理能力。

图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措施与对策

3.3 增强技术整合能力

要想进一步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就必须积极创新现有技术,并转化为实际可利用的科技成果,同时还需要整合环境保护专业组织机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科研机构等有关力量。尤其是在资源共享、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技术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7]。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全面加强对海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完善跟踪调查制度,并严格落实该制度的相关要求,提高海洋环境监管水平,运用前沿科技手段扩大监控覆盖范围。同时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微塑料污染和海洋废弃物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并实现科技成果推广。有关部门还需要通过研究海洋生物与生态有关数据,全面了解当前中国的海洋生态与环保底数,从而发现当前海洋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与恢复。

3.4 强化从严从紧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问题引起了全球重视。尽管我国在全球协作、政策规范等方面采取了积极对策,但由于缺乏治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经验和技术,和国外的治理能力相比略有逊色。所以,我国还应该加强对海洋塑料废弃物处理的研究。

首先,要加强海洋生态监督,建设依托于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的海洋生态监督系统,加强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区域、海洋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区的监督工作。其次,加强陆源监督,制定“入海污水口监督管理规则”等规范,加强对违规和设置不合理的污水口的清理整治。最后,加强海洋监督,积极构建海域内石油资源勘查开采、围垦以及海洋倾废管理工作等全过程的监督系统。

4 结语

海洋保护方面科技能力的分散、近岸海域自然环境恶劣,以及陆海连通任务没有深入开展等均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健全管理制度,整合科技与资源利用能力,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问题海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遗落海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浅析农村农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主要因素及相应措施讨论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上)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