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式语言的小城镇布局形态解析
——以福建省清流县核心城区为例

2022-08-16巫京蔚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素小城镇图式

文/巫京蔚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洪婷婷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副教授 博 士(通讯作者)

引言

“图式”是一种结构,最早由康德提出。图式语言则以图示方式,用语言学的逻辑框架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图式语言的概念及理论已在城乡规划、建筑等与空间有关的学科研究中得到了发展。国外麻省理工大学安妮·惠斯顿·斯本教授在《景观的语言》中通过景观的要素、语法规则、语用论和修辞学四方面来构建景观语言系统;国内王云才借鉴语言学论的体系,建立图式语言的概念模型及框架,为研究景观设计提供新路径[1];孔宇航等以生成语法逻辑为基础提出了图式语言的转译路径[2];黄源成、许少亮将传统村落布局形态分为语汇、语境、语法三部分[3]。

在小城镇山水布局形态中,不同于建筑与传统村落,小城镇作为城乡交汇的节点,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缓冲器”和“蓄水池”,有其独有的“小而美”“简而舒”的特性。图式语言因其具有的社会历史文化表征,成为城市布局形态特定的一种符号体系,可供探寻其发展和演变轨迹。基于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情况,本文从图式语言的视角出发,对清流城区山水规划布局形态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城镇布局形态的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小城镇后续空间布局规划提供思路。

1 小城镇布局形态与景观图式语言

结合学者们之前对于图式语言的研究,根据小城镇自身的特点与时代定位,构建小城镇布局形态景观图式语言(图1)。

1.1 语素、语法、语境

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4]。在小城镇研究中,小城镇的图式语素则是城镇内的水体、山脉、建筑、道路四大主要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了城镇物质空间层面的内容。语法是构成语言及文章的章法,小城镇的发展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渐进式形成,没有像大城市那样经历大规模集中规划,故其图式语法常有自身历史积淀的特点。语境即指说话的状态,也就是城镇当地的自然人为等非物质的特点。语境孕育而生特有的语法组织,语法组织又将各个语素串联起来,便形成了有血有肉的语言。

城镇即是由自身的人文特点、自然特点决定了其发展的“语境”,并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语法”,将各类“语素”进行特定的组合而形成。城镇发展与语言相同,不能一味追求相同的章法,否则最终只会重走“八股文”的老路,造成千城一面。对于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图式语言研究,及通过其图式语素、图式语法、图式语境的分别分析,形成其特有的图式语言体系,为研究城市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1.2 能指与所指

能指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即音-形层面,所指是语言的内容即意义[4]。在小城镇景观图示语言中,水体、建筑、道路、肌理等便构成了图示语言的能指部分,它们属于城镇物质形态的内容,而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内容则构成了城镇图示语言的所指部分,它依托城镇物质形态,是城镇特色的主要表达。

2 清流县城区规划布局景观图式解构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境内丘陵群山环绕,绵延起伏,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清流。自北宋(公元1098 年)建县,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作为夹在山水之中的闽西客家小城,其选址和城市建设皆充分体现了山区人民的营城智慧。本文将从图式语素、图式语法、图式语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2.1 图示语素

图示语素是构成小城镇布局形态的基本要素,正如语言学中的文字一样,城镇的各种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与排列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整体性的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作为具体、客观的现实存在物,图式语素是一种用于交流信息的基础符号,它代表着城镇布局形态的物质构成层面。清流县城市图示语素如图2 所示。

2.1.1 建筑

通过对比三十年来核心城区建筑肌理的演变可以看出,其在拓扑学视角中的空间关系基本没有改变,依旧是以中心两个团状组团为基础,主要向北部延伸发展,西南部也有一定的扩散,而东部地区则基本无发展。其建筑语素图式具有较强的内部聚合性。

2.1.2 道路

城区路网呈现“有机”形态,较为不规则,道路整体有如“自然生长”一般,颇有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画境风格”。路网从1983 年至2020 年的变化,几乎是以内部的环状与外部的放射状相结合,并且环状路网随着城镇面积的扩大由1987 年的1 个演变成了2020 年的3 个,自由式布局中又带有章法,在网格图式道路盛行的现代,独有特点。

2.1.3 水体

清流县核心城区水体呈倒“S”形状,如同丝带般蜿蜒曲折。水体语素在图示上将整个城区分成沿河流的南北两块,并形成凹岸凸岸。河流的动态走势将城镇划分出了极具内向性的两个中心,亦和建筑图式语境中的两大组团有着重要关联,为城镇形成与发展定下初始“骨架”。

2.1.4 山脉

城区周围山脉纵横,东部与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区以丘陵为主,而周边的山地与丘陵将城镇围合成一个盆地空间。城区的发展与地形地貌密不可分,东部及南部的山脉限制了城镇的扩张,从图式中可以看出,清流县城区发展与山脉相辅相成,原有的北部丘陵地带逐渐演变为城镇空间。

2.2 图示语法

2.2.1 秩序法则

清流县核心城区布局体现了“山水立形”的营城思想(图3),整个城市形态依山就水建立,山水格局深刻地影响着城镇内部的空间布局、高低错落等。区别于大多数规划的方格网道路,其建设更加体现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一传统思想。由于山水地势的因素,建筑适应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同时城中心建筑布局与水系的萦绕方向相呼应形成一种图式的协调关系。

图3 山水秩序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 修辞隐喻

山水总体格局奠定了城区的总体秩序法则,而城区内部依旧蕴含着建设过程中的“修辞”手法(图4)。主要指通过城镇节点空间的塑造来突出整体的特征。其规划布局通过滨水公园的设计,在“S”形曲线的基础上强化“商业核心”与城内“生态核心”(西山)两个点的位置,并在西南侧建设铜锣山公园进行强化。

图4 修辞隐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图示语境

2.3.1 自然语境

通过上文对图式语法的解析可知,以山水格局为核心的自然形态对城区的总体秩序格局产生着奠基作用,语法的形成背后隐含的便是语境的推动。自然语境在历史的一开始便主导了城镇的形成、选址、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镇未来的发展。清流县城区在自然语境上,总体呈现为由一条自然水系主导,水系山林与开放空间、建筑与自然地形皆互为因果。最初建城时,建筑基本遵循“攻位于汭”的布局方式,即建屋于河流凸岸处,而后随着城市发展逐渐向山脚以及地势较低的丘陵地带扩展,布局形态尊重自然。

2.3.2 社会语境

社会语境与自然语境相辅相成。清流一直富有“太极之城”的美誉,作为客家文化浓厚的客家摇篮之一,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布局也围绕着太极文化、客家文化、苏区文化展开,在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传统理念上根据地方文化形成了太极图式的城市格局,这也一定程度造就了城区内路网、建筑的自由布局形态的形成。同时城中心最高处的“西山”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在西山与铜锣山两大山的视廊中建有九龙广场,呈扇形布置,寓意人民围绕中心、同心同德。

结语

本文将图式的概念与语言学体系相结合,尝试通过图式语言的方式研究小城镇规划布局形态。从总体看,在小城镇的城市布局中,图式语境是根本出发点,它决定着城镇的发展理念;图式语法是关键,它由语境产生,并对城镇布局形态的落地性产生作用;图式语素则作为组成要素构成了城镇的物质基础。在对清流县核心城区的案例探究中可得出:其空间形态遵循着以山水协调为核心的理念,同时结合太极文化、苏区文化等地方特点,通过因地制宜以及主要节点修辞隐喻的强调手法,将建筑、道路、水体、山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向北扩张的城镇化进程中,其路网和建筑布局始终传承着自由环状、富有韵律的空间基因,这种理念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语素小城镇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