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以防为主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
2022-08-16拥忠扎西罗教卫
○文/ 拥忠扎西 罗教卫
邓民书记,张兵副县长在东谷镇督查防火,防疫
丹巴县是甘孜州东部森林资源大县,全县林地面积456.93万亩,草地面积342.6万亩,森林覆盖率57.29%,草原盖度85%,干旱季长达7个月,属全省35个森林草原防灭火高危县之一。近年来,丹巴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要求,始终坚持“以防为主”,在“防”的末端发力,下足绣花功夫,无火当有火防、小火当大火打,时刻做到以防为主、防患未“燃”,从源头上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实现了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以上人为森林草原火灾,具体做法如下。
——始终坚持强化“防”的思想认识,增强了“防”的自觉,实现了“要我防”向“我要防”的转变。
一是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把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政府常务会等多种方式,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特别是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四问”和“绝不能屡屡重蹈覆辙”的郑重告诫,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系列部署不走样。
二是站在“两个至上”的高度。坚决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严格落实“三先四不打”的工作要求,坚决保证人员生命绝对安全。
三是站在“两山理论”的高度。针对丹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华水塔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危害的实际,始终坚持把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坚决守护好丹巴的绿水青山,坚决维护好国家生态资源安全。
——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层层压实责任,构建人人参与的大防火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指挥长的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做到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导。设立县森防指办公室,乡(镇)和村组也同步建立指挥机构。在“一办六组”的基础上,创新设立纪律监督组,形成“一办七组”的工作体系。实行防火期内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森防指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反应。
丹巴县召开各乡镇“三防”视频调度会,州政府副州长、县委书记何文才出席会议并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樱督查“三防一保”工作
二是创新落实“包保”责任制。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包4个片区12个乡(镇),其余县级领导干部和森防指成员单位分别包干联系1个乡(镇),压紧压实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户包人、护林(草)员包山头包地块的“五包”责任机制。同时,在“五包”基础上,参照“十户联保”的做法,针对丹巴游客较多的实际,增加了“民宿包游客”,针对丹巴群众以寨子为单位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实行“寨子保”,针对县境内工程施工人员、虫草和药材采挖人员较多的实际推行“流动保”,做到责任全覆盖、工作无盲区。
三是注重打好人民战争。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筑牢防灭火工作的群众基础,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采取防灭火“七进”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编排丹巴防火“啦啦调”、“两微一端”新媒体、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开学第一课”“小小五员”等小手拉大手活动,大力宣传防火法令、防火知识和警示案例,做到了家喻户晓。同时,县级力量下沉一线,乡(镇)、村和护林(草)员全体总动员,带动全县群众,形成了人人防火、时时防火、处处防火的良好氛围。
——始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末端发力终端见效,落实“防”的过硬举措,切实做到了封住山、堵住车、管住人、防住火。
一是盯紧重点人群“防”。盯死看牢痴、呆、傻、孤寡、儿童五类特殊人员等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员、行为异常人员、精神病患者,明确监护责任。同时,我们把未成年人、林区施工企业员工、外来游客等作为监管重点,针对性落实监管措施,实行常态化盯防。
二是严管重点部位“防”。根据林区分布、人员活动密集区,设立16个防火检查卡点和1个景区临时防火卡点,实行“七个一”和“三必问”工作规范。同时,把寺庙、自然保护区、林区加油站、林区输配电线路、煨桑点、坟头等重要目标和重要设施纳入重点部位,全面加强防范管控。966名生态护林(草)员、204名林业员、300余名国有森林管护人员在1100个网格中巡山护林,发挥一线管理员、信息员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时段“防”。盯紧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国庆等重要时节,及时发布禁火令,对烧荒、野炊、煨桑、上坟烧纸等行为进行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管控,在具有气象作业条件的情况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防火期内,35座寺庙停止煨桑活动、实行“双锁制”,封闭512个煨桑点,将1.9万余座坟头管理落实到村组干部。
四是严格管控火源“防”。加强野外用火审批,严格执行“先报告、后用火”制度,全力做好农事用火、祭祀煨桑、工矿企业和踏青旅游等行为用火管控。高火险期内,一律不准烧纸、烧物,一律不准煨桑、焚香、点蜡,一律不准燃放烟花爆竹,一律不准野外吸烟,一律实行打火机和火柴实名登记、一户一火。
五是抓实隐患排查“防”。 按照“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的工作要求,对林区、景区、煨桑点、林区输配电线路、坟头等重点区域火灾隐患实行全覆盖、拉网式常态化排查和动态管理,先后排查整治风险隐患1600余个,组织计划烧除300余次、清理可燃物4万余亩、做到了应烧尽烧,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是坚持依法治火“防”。严格执行最严的防火命令,严格落实“两书一函”制度和“四个一律”工作要求,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期举报违法用火行为奖励办法》等措施,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违规用火行为,以强有力的高压态势和震慑威力,倒逼工作落地见效。特别是加大对违规野外用火的火案查办力度,先后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案48起、行政拘留6人,处罚林区企业20家,立破森林火灾刑事案件1起、司法判刑1人,森林草原火灾案件侦破率达100%。
何文才督导检查4+N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人大主任阿根深入东古镇、梭坡乡对“三防一保”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七是建好基础设施“防”。实施防火阻隔系统项目2.9万亩,解决了国省干道两侧和林区林缘可燃物蓄载量过大的突出问题。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000亩,栽植仙人掌62万株。大力推进数字林草建设,建成数字指挥中心1个、林火视频监控前端系统11套、瞭望塔2座、航空取水点1处、林区防火通道32公里,物防技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全力做好扑灭火准备,牢牢掌握火灾防范的主动和先机,提高“防”的综合能力。
一是建好过得硬的扑火队伍。通过选优配强,组建了1支100人的县级专业扑火队伍、12支共计360人的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和140支共计4150人的村级义务扑火队。对县级专业扑火队,在全面落实待遇保障的同时,实行军事化管理,特别是把党支部建在专业扑火队上,强化了组织领导。专业扑火队这支队伍多次在全州专业技能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支援兄弟县处置火灾火情4次。同时,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和村级义务扑火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先后发生2次雷击火情,镇、村扑火队迅速反应、快速出动,在火情初期进行了及时有效扑救,避免酿成大的火灾,对于处置早起火情、实现“打早、打小、打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配好用得上的物资设备。县级专业扑火队配备应急指挥车13辆,防灭火物资足额配备,单兵装备定期更换。同时,将扑火物资前置到乡(镇)一级,每个乡(镇)配备2台卫星电话、1台4G单兵图传设备、1辆消防水车,每个村配备1个消防水泵,护林(草)员每人配备一把2号工具和消防水桶,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在县级救援力量出动前先行进行处置。
三是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在《丹巴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下,邀请省内具有相关资质的3名专家,修订完善火灾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组织专业扑火队伍和义务扑火队伍常态化开展防灭火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增加了前线指挥员特别是行政领导的指挥知识、提升了临机处置能力,为科学有效防范火灾、安全有力扑救火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把森林火灾四级应急响应标准降低到1公顷以下,草原火灾四级应急响应标准降低在10公顷以下,确保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下一步,丹巴县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增添工作措施,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坚决守住“不发生人为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