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的疗效及对血清ET-1、IL-1β、NSE水平的影响

2022-08-16姚丽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剂量脑血管内皮

霍 彦 姚丽珍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脑血管痉挛属于一类常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动脉持续收缩引发的偏瘫、意识状态恶化、感觉障碍,亦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研究显示,该病发生发展与脑脊液内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炎症反应加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1]。目前在该病药物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为尼莫地平,其可起到一定的血管扩张作用,有助于缓解病情,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但单药应用疗效较差。阿司匹林作为一类抗血小板药物,其近年来已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患治疗中,被证实可有效改善脑内循环状态[2]。本次研究将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辅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8例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0.36±6.14)岁;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颅脑损伤5例,血管介入治疗5例,高血压性脑病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0.57±6.58)岁;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颅脑损伤6例,血管介入治疗6例,高血压性脑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痉挛相关诊断标准[3];(2)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3)认知功能正常,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血管痉挛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患者;(2)合并活动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或恶性肿瘤者;(3)存在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水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调节、自由基清除、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285,批号20190845)治疗,60mg/次,3次/d,治疗持续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批号20190812)辅助治疗,100mg/次,1次/d,治疗持续4周。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取两组外周静脉血5mL,经离心抗凝措施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试剂盒(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国械注进20162400118,货号59-20066)对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钙结合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内皮素-1(ET-1)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VEGF、ET-1)、神经功能(NSE、S100β)、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1β)]变化,记录治疗4周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管内皮及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VEGF、ET-1、NSE、S-100β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EGF、ET-1、NSE、S-100β比较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hs-CRP、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s-CRP、TNF-α、IL-1β比较

2.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4周期间两组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我国作为脑血管疾病高发国家,其中脑血管痉挛引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患,使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血供不足,促使自由基大量产生并堆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去极化损伤,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严重者则可发生卒中,故对此类患者及时用药调整脑组织血供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极为重要。

脑血管痉挛属于一类脑动脉持续收缩状态,其发病与内皮损伤、血管壁炎性反应、平滑肌离子泵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抑制此类患者细胞外钙离子内流现象,有助于缓解血管平滑肌内钙离子含量异常增高引发的血管痉挛状态,目前已成为该病首选治疗用药[4]。亦有研究显示,此类脑部供血不足疾患可以改善脑组织循环状态及神经功能为目标[5],而阿司匹林作为一类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患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微循环及脑部血液循环改善,但其剂量应用较大时患者可能出现心血管事件,即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本次研究中,经4周治疗后,两组VEGF、ET-1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分析其原因在于阿司匹林可通过与环氧化酶(COX)活性部位的不可逆乙酰化致COX失活,有效预防血栓烷A2(TXA2)生成,使血小板凝聚得到有效抑制,从而促进局部微循环状态改善,减轻血管内皮受到的损伤,使相关指标水平表达下降,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对安全,原因在于其小剂量应用既保证药物效果得到发挥,亦有效预防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出现,使其治疗效果持续有效。

脑组织供血不足可引发局部神经功能受损,致使局部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加剧,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亦随之上升。NSE作为一类人体重要的催化酶,其可参与糖酵解过程,生理情况下难以到达脑脊液及外周血,但随着神经元去极化损伤,NSE可溢出于细胞,并经血脑屏障进一步扩散至脑脊液及外周血[6],血清表达水平迅速上升,而S100β蛋白作为一类神经胶质标记蛋白,其与生理情况下于血清中呈现低表达,但在脑损伤发生后可经NSE相同途径入血,致使其表达水平上升。本次研究中,经4周治疗后,两组NSE、S-100β、hs-CRP、TNF-α、IL-1β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降幅更为显著,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可有效抑制患者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分析其原因在于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因脑血管持续收缩,局部循环状态较差,血管内皮及神经功能均遭到严重损伤,导致局部血小板凝聚现象加重,而阿司匹林可有效作用于COX活性部位并抑制TXA2形成[7],同时可刺激生成前列环素,均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改善脑循环状态,有效抑制因脑缺血加剧的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所述,对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头晕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其血管内皮及神经功能改善,亦可起一定抗炎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佳。

猜你喜欢

小剂量脑血管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