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2022-08-16钱见见
钱见见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小儿面神经麻痹,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患儿临床可见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瘫痪的症状。其病因主要在于患侧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炎症。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主要采取抗炎、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案,祖国医学中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对于本病有确切疗效,但患儿由于心智未成熟,畏惧疼痛,服药及就医积极性差,因而依从性较差。笔者通过针刺结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来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儿,按患儿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1岁3月~11岁,平均(8.22±2.35)岁;病程1 d~6.8 d,平均(5.25±1.25)d;患侧:左侧14例,右侧16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8个月~10岁,平均(7.15±2.27)岁;病程2 d~5 d,平均(3.45±0.35)d;患侧:左侧17例,右侧1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患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②年龄≤12岁;③能接受针刺治疗;④能接受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⑤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书。
1.3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者;②非原发疾病所致面神经麻痹者;③有严重的心肝肾衰竭的患儿;④皮肤破损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⑤装有心脏起搏器者;⑥对磁疗有明显不良反应者;⑦不能耐受针刺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针刺治疗。取穴:主穴:患侧阳白、四白、地仓、下关、颊车、足三里穴、对侧合谷。配穴:风寒证加用双风池穴;风热证加用双曲池穴、大椎穴;耳后疼痛加用同侧翳风穴。患儿取仰卧位或坐位,如是幼儿则嘱患者家属辅助固定患儿头面部及四肢。采用75 %酒精棉球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寸针灸针进针,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 min;期间行针1次,手法轻柔,以患儿耐受为度。1 d 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2.2 治疗组
在针刺基础上联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选穴:患侧下关、阳白、地仓、双合谷、双足三里。针刺选穴同对照组,除外贴敷所选穴位,针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穴位贴敷于针刺后进行,穴位常规消毒,皮肤晾干后,采用上海曼吉磁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曼吉磁贴(即天灸贴型号规格:Ⅳ型φ21 mm×0.6 mm,直径21 mm,厚0.6 mm)轻贴在所选穴位的表皮处,再用手指轻揉贴敷部位以加固,24 h内更换。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参考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H-B量表评定,分级包括Ⅰ、Ⅱ、Ⅲ、Ⅳ、Ⅴ、Ⅵ级,级别越高,面神经损伤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3.2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临床表现为静止及运动状态下面部完全对称,患侧表情肌及面肌运动正常,对应H-B量表面神经功能Ⅰ级;显效:静止状态下面部基本对称,运动状态下,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及面肌可有部分功能不全,如眼睑闭合不紧密,伴有轻微口角歪斜;对应H-B量表面神经功能Ⅱ级及改善大于或等于2个级别;有效:静止状态下面部明显不对称,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鼓腮无力、面肌运动不随和,对应H-B量表面神经功组别较能治疗前减少1个等级症状;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对应H-B量表面神经功能同级或更高级别。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进行秩和检验,Z=-2.109,P=0.035,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运用曼吉磁贴穴位贴敷结合针刺疗法较单纯针刺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疗效有优势。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分级进行秩和检验,Z=-0.144,P=0.885,P>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前数据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H-B分级比较 例
3.4.3 两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H-B分级行秩和检验,Z=-3.801,P=0.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H-B分级行秩和检验,Z=-5.631,P=0.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儿治疗后,H-B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由此可得两种治疗方案均有一定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B分级行秩和检验,Z=-2.146,P=0.032,P<0.05,有统计学间义。说明治疗组对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H-B分级比较 例
4 讨 论
小儿面神经麻痹在西方医学的认知中[1]主要考虑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和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局部血管的痉挛、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组织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味觉消失、嗅觉减退、口唇及面部麻木不适等症状。治疗方案以消炎、消水肿、改善循环为主。临床用药[2~3]多根据患儿症状及年龄采用适量糖皮质激素、维生素、活血化瘀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治疗。患儿预后一般良好,极少数患儿因诊治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合理,可遗留部分临床症状。
祖国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其病因责之于小儿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直中经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不利,出现口歪、眼斜、面肌萎软不利等。治疗上,以疏通面部痹阻经络、扶正气以祛邪、调和气血阴阳为治疗原则。随着祖国医学的进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其中单纯针刺法[4]、电针疗法、针刺配合推拿法、艾灸、中药、电针、火罐及穴位注射法等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有学者[5]采用中医推拿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瘫,总有效率93.33 %,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还有学者[6]通过针刺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与针刺联合B族维生素、激素疗法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笔者认为,目前西医治疗方案较为固定,中医疗法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因而值得深入研究,以明确其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系统理论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采用曼吉磁贴贴敷于患侧下关、阳白、地仓、双合谷、双足三里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面神经麻痹较对照组(针刺组)的治疗效果有一定优势,对于患儿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早在21世纪初期就有学者[7]采取曼吉磁贴结合药物用于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该疗法简易、经济、无明显副作用,患者接受度较高,不仅增加了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案,还对曼吉磁贴的适应证进行了扩充,有较大意义。曼吉磁贴[8]是通过磁生物透皮吸收作用,一方面有药物作用,另一方面有穴位刺激作用,从而达到消炎、消水肿的效果。笔者在敷贴选穴中以局部腧穴配合远部穴位为主要原则,其一,考虑患儿面部皮肤面积较成年人明显小,曼吉磁贴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为避免大量刺激,故面部取穴少而精,对应西医解剖中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及咬肌,以期更好改善面神经运动功能。其二,“面口合谷收”,选取远端手、足阳明经合穴,既符合同名经远端取穴,也起到补益患儿气血、扶正祛邪之效。该疗法较单纯针刺组具有穴位精简、刺激量小、减少患儿痛苦等优势,患儿接受度高,依从性较好。
综上所述,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曼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面瘫不但提高了传统针刺康复治疗的效果,还可加快患儿面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关于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该疗法经济、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