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宫课堂,成长课堂

2022-08-16张丽琴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天宫重力

○张丽琴

同学们,你见过太空舱里的自行车吗?你看过晶莹剔透的水球吗?你知道在太空舱里如何生活吗?

2021年12月9日15:40,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仅仅几十分钟的“天宫课堂”,把我们拉进了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太空世界。

我们知道,乒乓球放入水中,球会立刻浮上水面,这是由于乒乓球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太空中的乒乓球实验,由于微重力,乒乓球完全浸没在水中,由此我们知道了原来浮力可以在太空中消失;太空中的泡腾片在水中可以幻化成美丽的小泡泡,加上颜色后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美丽;当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中国结稳稳地嵌入“水膜”,水膜依然完好;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不停跳动,好似诉说着生命的脉动……“天宫课堂”不但让我们见证了这些神奇的现象,还揭晓了其中的科学原理。发达的科技让我们看到了地球以外的奇妙世界。

其实早在2007年8月14日,美国人芭芭拉·摩根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授课,她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3年6月20日,她赫然站在了最高的讲台上。2021年12月9日,3 位航天员向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太空授课。全国中小学生都观看了这堂精彩、神奇又令人回味和思考的天宫课堂。

课堂直播结束后,“问题串”晓宇同学向王老师提问:“老师,什么叫微重力?微是小的意思,是不是说太空中的重力比地球小呀?”

王老师和蔼地表扬:“晓宇同学观看得很认真,微重力又称零重力,从严格意义上讲,应是‘零重量’。由于太空和地球表面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太空处于真空状态。在太空生活与工作的航天员,由于要长期处于这种微重力环境,吃、穿、住、行等都要适应这种状态。在微重力环境中,你会有完全不同于地面的感觉。由于缺乏重力,航天员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身体是飘浮的。飞船舱内的东西,如果不用带子固定,都要飘着。航天员要想行走,只能用双手推拉舱壁来帮助身体移动。若是在舱外,则需要用特制的出舱活动装置来帮助航天员‘走动’。在缺乏重力的情况下,人身体上所有与重力有关的感受器都发生了变化。四肢已感觉不到重量,人体感觉不到头部的活动。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们个个‘武功’大增,他们可以轻松地做出许多在地面很难完成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动作。如用一个指头拿大顶、随意做各种翻滚动作等。同样,你们如果到了太空,个个也会变成大力士呢!”

知识面广、被大家称为“百事通”的李浩开始卖弄他的见识:“在东京奥运会举重女子87 公斤以上级A 组决赛中,中国选手21 岁的李雯雯以抓举140 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20 公斤,勇夺金牌,并创造了三项新的奥运纪录。她如果到了太空,举重的总成绩又会是多少呢?”

“我卖个关子,你们可要自己算呀!太空举起的重量大约是地球的6 倍。”王老师话音未落,结果就出来了:320×6=1 920(千克)

“如果咱们的平均体重是40 千克,相当于全班48 个人的重量呢!也就是说,在太空中,冠军大姐姐李雯雯能把咱们全班举起!”

“哇塞,真乃大力士呀!”全班惊呼一片。

“怎么样,咱们再次感受到了神秘遥远的太空带给我们的神奇!”王老师满怀深情地谈起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航天人上下求索。要知道,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神舟14号、15 号……就会有你们的身影……”王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在同学们心中扎了根。向着航天梦出发!同学们心中的那颗航天种子悄然萌发!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天宫重力
重力消失计划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重力之谜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天宫二号”里的大扫除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