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路桥集团建筑产业工人发展状况
—调查报告(一)
2022-08-16韦容钊杜海龙陆腾莹解威威程立东
韦容钊 杜海龙 陆腾莹 解威威 程立东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200)
0.引言
《2020年建筑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7.18%,较去年上升了0.02%,年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达到近10年最高点。”相对于产值的增加,建筑产业工人的数量却不断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统计:“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从事一线建筑产业的农民工占总体18.3%,下降0.4%,农民工逐步向第三产业流动[1]。”在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工人的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提升行业生产效率才能维持产业长期发展。但目前建筑产业工人面临技能素质偏低、老龄化结构突出、学习新技能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职业规划性差、队伍稳定性差、企业归属感差、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足等诸多现实问题,对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1.调研背景及目的
2020年12月,住建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作为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指导文件,并提出要达到“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建筑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增强,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2]的目标,旨在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4月13日,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不高、职业生涯期缺乏规划等影响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因而国家对产业工人的聚焦点越来越深,涉及面越来越广,更注重建筑产业工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针对建筑产业工人群体存在的问题,广西路桥集团近年来积极探索劳务队伍管理制度,开展劳务队伍实名制管理、优质劳务队评价体系、成立联合项目部与工人馨村试点等方式,探讨健康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策略。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集工程施工、交通设计、技术研发、投资、房地产开发等多种业务于一体,业务范围涉及桥梁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隧道工程、房屋建筑施工等,具有交通基础建设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工种种类齐全,在建项目189个,产业工人群体稳定在5万人,数量庞大,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因此,调研以路桥集团为典型案例,从工人技能培训、职业规划与心理状况3个方面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解决工人群体问题新方法。
调查通过抽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的形式开展,目的是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路桥集团建筑产业工人的发展现状,深挖工人群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难点,真实再现工人群体的真实发展状况,在为社会转型期的工人群体发声,提升社会对建筑产业工人的关心与关注,同时也为上层决策提供参考。
2.调研过程与数据分析
项目组调研时间从2021年1月5日到2021年1月29日,历时25d,共选取广西路桥集团12个项目,包括钦北改扩建项目各分部,来都路项目各分部,南宁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4号线治理工程,锦绣嘉园、铭城、麟城等,囊括了道路、桥隧、市政、房建等4大类,发放调查问卷1076份,有效问卷1057份。深度访谈65人,包括普工、技术工人、班组长、劳务队伍管理人员、劳务队老板,对产业工人群体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调查(见图1)。
图1 傍晚下工,工人们认真填写调查问卷
项目组采用SPSS25.0描述统计分析、交叉数据分析、Stata数据回归分析等结果处理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广西路桥集团建筑产业工人关于职业培训、职业规划、择业途径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真实反映。以下本文将对调查整体情况进行报告。
3.调研情况
3.1 关于职业发展:晋升渠道少,缺少职业规划
问卷调查显示,78%的工人会继续从事建筑行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期望,想当老板的工人达29.1%,在数项职业中占比第一,“特种作业人员”“技术人员”“机手”“班组长”分别占15.5%、14.4%、7.4%、7.6%。工人的晋升路径一般为工人—班组长—分管版块管理人员—劳务公司决策人员—劳务公司老板。我们在调研中,从工人口中得知关于“陈昌和”从工人逆袭成为老板的传奇故事。陈昌和原是钦州为工程队撑船运输建材的船夫,抓住了时代机遇,敢打敢拼、吃苦耐劳,创建广西陈昌和工程有限公司,逐渐成为资产上亿的工程公司老总,与广西路桥集团、其他国、央企等都保持合作。但陈昌和的成功除了个人因素,也有基建发展迅猛的时代因素,他的成功在当今很难复制。实际情况是仅有极少数工人才会成为第二个“陈昌和”,通过这条路实现“当老板”的梦想。缺乏相关管理知识,现在普通工人的发展基本止于班组长,带队分包劳务公司的某段分段工序,职业天花板比较低。
随着建筑行业的机械化、技术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人也对行业发展进行预测,25.1%的工人认为建筑行业对技术要求更高,22.6%的工人认为机械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在意识到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后,83.6%的工人认为提升职业技能非常重要,58.4%的工人希望得到外部公司的技术培训,22.4%的工人希望公司重点培养。而劳务公司对工人长远发展没有培养意识与建立晋升制度,工人晋升渠道少也非常被动。
3.2 关于培训:缺少职业培训体系,工人对培训积极性不高
问卷调查显示,工人的持证率低,52.2%的工人没有取得任何技术类证书。对于考证,33.2%的工人通过找熟人来了解培训与考证,32.9%会向公司表明需求,23.2%会上网查阅资料并主动学习。但培训费一般都是自己负担,调查中有41.6%人是自费培训,25.3%是劳务公司直接支付,19.3%是“先自费,公司后续考虑报销”。71%的工人还是愿意花时间花钱去考证的,毕竟持证越多、掌握技术越多,工资待遇更高。
对于培训频次,24.5%的工人认为一年内没有得到任何技能培训,33.4%的工人认为有1~2次,20.5%的工人认为有3~4次,20.3%的工人认为有5~6次。在工人看来,技能培训投入极大的时间、金钱、精力,会影响短期收入,因此将培训戏称为“赔训”。对于技能习得,35.6%的工人获得劳动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师傅带徒弟”,29.6%的工人通过自学,18.7%的工人是亲戚朋友教的,15.8%的工人则是去培训机构学习,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人数量很少。
为节省时间、成本,劳务公司沿用了传统师徒制、工友交流作为接受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师傅带徒弟”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在于具有实操性和针对性、费用低、灵活度高,但是取决于师傅技能水平高低、徒弟的领悟能力,没有考核标准和结果去判断培训效果,不利于徒弟长期从业、晋升。
对劳务公司、广西路桥集团组织的培训,60%的工人表示“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是非常有必要的”,20.3%的工人认为学到的东西有限,9.5%的工人认为没有实质性帮助,是浪费时间,8.1%的工人认为无所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人对重理论、轻实操的培训不感兴趣,甚至对培训持抵触态度。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一代工人开始利用网络提升技能。访谈中,有工人表示自己平时会通过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或网络教程学习技术。
3.3 关于心理健康:强调自我,精神需求提高
在广西路桥集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下,工人群体对吃、住、行、社保、工资福利等满意度都有提高,在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63%的工人选择了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12.6%不确定,27.1%不满意。
工人对行业认同与自身认可度都比较高,对工作的贡献度也是比较认可。在“您认为当前自己从事工作对社会贡献如何”问题中,39.7%的工人认为贡献比较大,19.9%的工人认为贡献非常大,24.4%的工人选择了不清楚,3.3%的工人认为贡献非常小,12.5%的工人认为贡献比较小。
与老一辈工人为养家糊口,忍受艰苦工作环境、接受简陋生活条件,选择忍气吞声不同,年轻一代工人在努力赚钱时,更注重自我与自尊。在选择劳务队原因的调查中,工人除了注重薪酬待遇(33.3%)外,老板是否好相处、工作环境同样重要,分别占21%与21.7%。在采访的中,有工人表示“心累”甚于身累,心里不舒服就想辞工。有劳务公司管理层抱怨,招工困难,留住工人更难,工人经常会因为在工作中受到上司的批评而愤然辞职,甚至有工人在合同期内就提出辞职,如果不同意就向劳动局反映,工人在雇佣关系中的“强势地位”,让人手紧缺的劳务公司非常头疼。针对这种情况,劳务公司管理层和工人称兄道弟、不断完善生活设施,平时不敢过多批评教育,用人情留住工人,这个方法比签署劳动合同管用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工人们认同自己的社会价值,强调自我价值,但自我身份意识并不明确,对于喜欢“建筑工人”和“农民工”2种称呼二者中哪一个时,各占49.1%,这是一组让调研人员疑惑的数据。在后续的访谈中,调研组深入了解“如何看待‘农民工’与建筑工人的称呼时”,有些工人回答“不喜欢又能怎样?能改变吗?”有的工人回答“建筑工人跟农民工没有区别,都是干最累最脏的活”,还有工人根本不知道建筑工人与农民工之间的区别,胡乱选了“农民工”。但实际上“农民工”与“建筑工人”,不仅是称呼的区别,更是身份的社会心理改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这实际上是在产业工人的队伍中正式承认建筑业农民工的地位,让他们均等地享受产业工人相关的权利、责任、义务等。
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老板好相处、工地环境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足以大大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在访谈中,年纪较大的工人不断强调现在的工地环境相比以前舒适很多,环境好、工资高,感到非常满意。访谈中问及平时有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工人一般都会回答“工作时非常忙、非常累,下工后便是吃饭休息,一般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没有时间。”调查显示,43.6%工人平均日工作8小时,43.5%大于8小时。劳累程度中,30.6%劳累是4颗星,30.6%三星累,22.9%是二星累,14.8%是一星累(星级越高表示越累)。在工作长时间劳累的情况下,工人们忽略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大部分工地缺乏基本的娱乐休闲设施,当重大节假日正好是赶工期,工地的庆祝方式普遍都是正餐中加菜。调研组对工人下班的休闲活动进行了调查,工人们选择用手机为媒介消遣业余时间的占89.3%,主要通过手机看视频、新闻、小说,玩游戏,听音乐,和家人朋友聊天,除此之外就是到项目附近的烧烤摊吃烧烤喝啤酒,业余娱乐方式比较单一。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到钦北路工人馨村进行样本收集。工人馨村是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对工人进行标准化统一管理的尝试,“村”里食堂、宿舍、理发店、商店、图书阅览室、篮球场、VR体验室等一应俱全,环境干净整洁(见图2)。工地生活条件逐渐变好,工人群体开始有更高的要求,在访谈中,住在工人馨村的工人比较注重精神层次的满足。当问到对工人馨村的改进建议时,有部分工人提到“阅览室书籍基本都是党政类书籍,受工人们喜闻乐见的书籍基本没有”以及“工人馨村活动太少”等。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在满足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需求之后,需要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工地待遇与各方面环境改善,工人们追求自我、希望得到尊重、精神生活要求丰富等将是今后工人心理走向的趋势。
图2 工人馨村整体环境
总而言之,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构建工人技术培训体系,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工人转变,建立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既利于建筑工人的职业发展也能推动建筑业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