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早黄豆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8-15徐毕敬唐志军郭少军段银庭
徐毕敬,钟 鸣,唐志军,郭少军,段银庭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天门 431700)
关健词:早黄豆产业;现状;对策;天门市
大豆(Giycine max(L)Merrill)别名黄豆,包括青豆、黑豆、紫豆和斑茶豆等。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质粮饲兼用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居第四位[1]。中国的大豆生产集中在3 个地区,一是东北春大豆区,二是黄淮流域夏大豆区,三是长江流域夏大豆区,三个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2]。2021 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 640 万t,需求量为11 126 万t,进口量为9 652万t,2021 年12 月大豆进口量达到了887 万t,同比提高了18%,可见中国大豆产业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较高[3]。在中国大豆三大产区中,湖北省大豆在内的南方大豆产业“危中有机”,加快发展适逢其时[4]。天门大豆上市时间早,一般在6 月中旬摘收,在市场上称作天门早黄豆。其品质好,品相好,天然富硒,蛋白质含量较其他豆类品种高8%,在武汉等地市场比其他品类单价每千克高出0.4 元左右。在国内大豆萎靡不振的大背景下,处于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大豆生产逆势而上,推动了大豆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天门早黄豆产业资源与现状
1.1 产地价值
1.1.1 产地环境优越 天门市亚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天门早黄豆生长期为4 月中旬至8 月,日照充足、降雨多,气温较高、水分充足,符合大豆喜温、喜水的习性。土地以优质“油沙土、夜潮田”为主,该土壤pH 为6.5~7.5,有机质含量大于2%,排水性好、土层深厚、保肥能力强。天门市西部地区地势高,灌溉用水取于南水北调源头的汉江中上游水源,水质优异,且耕地排水良好,汛期不易淹水和积水,给大豆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
1.1.2 土壤富硒 汉江流域土壤硒含量较高,富硒大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5]。天门市含硒(≥0.2 mg/kg)种植土壤面积达13.5 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80%,富硒(≥0.4 mg/kg)土壤种植面积达6.75 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40%,含硒最高值达6.06 mg/kg,含硒平均综合值为0.35 mg/kg,在江汉平原土壤富硒资源比较中占据明显优势[6]。
1.2 产品价值
1.2.1 品相好 天门早黄豆外观皮色嫩黄,豆瓣晶莹,颗粒饱满,皮面干净,色泽饱满,圆润似珍珠,人称“珍珠黄豆”,因6 月中摘收,故又称为“六月爆子”,两瓣均有金黄色菊花图案,得名“菊花黄豆”。
1.2.2 品质优 天门早黄豆蛋白质含量较其他豆类品种高8%,粗蛋白质含量为43%,粗脂含量为20%,浆水浓,出浆率高,色泽白,是制作豆制品的极佳原料。天门早黄豆素有植物蛋白的美称,制作出来的腐竹油光水滑,味道鲜美;制作出来的酱油、豆酱,色、香、味俱全,为上色调味剂;制作出来的豆浆、豆腐,细嫩可口。用天门早黄豆制作的蒋场香干有3个独特,即独特的水源、独特的大豆和独特的工艺,奠定了蒋场香干不可复制的独特风味品质和经济文化价值。2013 年蒋场香干被列入第四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3 营养足 天门早黄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B 族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每100 g 天门早黄豆蛋白质含量45.3 g、硒含量6.5 ug,含钙367 mg、磷571 mg、铁11 mg、胡萝卜素0.4 mg、维生素B10.79 mg、维生素B20.25 mg、尼克酸2.1 mg。与等量的猪肉相比,蛋白质多1 倍、钙多33 倍、铁多26 倍、而价格比猪肉便宜很多,并且含有的硒元素具有抵抗自由基、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等作用。
1.3 产业价值
1.3.1 生产端 天门早黄豆的种植规模在湖北省首屈一指。主要的种植区域在天门市区以西地区,拖市、张港、多宝、蒋湖农场、蒋场等地,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和南方城市。由于棉花种植减少,全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大豆种植扩大到岳口、汪场、渔薪、黄潭、杨林等乡镇。2020 年全市种植面积超过3.34万hm2,产量达8.14 万t,2021 年 种 植 面积达3.67 万hm2,总产9.2 万t。天门早黄豆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9 个,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面积达到2 万hm2;种植天门早黄豆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90 个,全程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0%,一产产值达到5.5 亿元。
1.3.2 加工端 天门早黄豆加工利用价值高。发酵后的大豆梗是江汉平原肉牛的饲料,又是板材的基料。天门早黄豆素有植物蛋白的美称,全市从事大豆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有8 家,豆腐作坊1 000 家,加工实现产值8 亿元,致力于将大豆“用干榨尽”。
1.3.3 集聚端 在建的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产以大豆+蔬菜为核心,二产重点引进大豆+蔬菜加工企业,配套智能化的冷冻物流加工交易中心,三产重点打造农耕文化小镇,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大豆+蔬菜成为天门传统棉区转型后高质发展的集聚支柱型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天门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品牌价值
1.4.1 产业历史悠久 明代天门境内已开始种植大豆。《天门县志》第五章记载,清朝,全县种植规模仅次于水稻和麦类,居第三。到民国25 年(1936 年),大豆种植面积已有3.34 万hm2。1949 年,在秋杂粮播面中,大豆占52.1%。清末、民国时期,天门县外销大豆23.15 万t,年均0.77 万t。1983 年,县粮食局获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颁发的早黄豆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5 年出口天门早黄豆5 654 t,占湖北省出口大豆总量的70%以上,深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客商欢迎。
1.4.2 品牌价值丰富 天门早黄豆列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得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证。天门早黄豆已注册元淼、天门缘商标。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天门缘牌大豆喜获金奖。20 世纪70 年代,王震副总理品赏蒋场香干炒肉后赞不绝口。天门市依托壹品天门区域公共形象品牌,联动天门早黄豆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可实现品牌增值0.5 亿元。
2 天门早黄豆产业面临的问题与不足
2.1 有总量但产品线单一
天门早黄豆生产体量大,种植面积大,从事大豆销售的主体也多,但多是以原豆的方式销售。天门早黄豆原豆被湖南等地的企业再包装,成为外地的贴牌产品。由于本地加工产业建设资金不足,天门早黄豆的附加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开发天门早黄豆的加工与深加工,发展富硒豆制品(豆奶、豆皮、腐豆)产品是当务之急。
2.2 有品质但标准化不够
独特的质量、口感和传统制作,使得天门豆制品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美誉度,但大多是农户零星生产加工,产品标准化缺失,没有可执行的地方标准,没有健全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质量体系。天门豆制品难以实现可识别、可量化、可追溯,以获取高附加值。
2.3 有产业但整合性不强
天门豆制品的产业基础较好,但是产业内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备。一方面,各加工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缺乏系统的整合营销,使得天门豆制品优质不优价,特色不特价。另一方面,部分散户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损坏了天门豆制品的品牌形象。
2.4 有品牌但价值感缺失
加工企业大多停留在资源的初加工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理念、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不重视品牌策划和营销,轻视品牌的价值,品牌定位低。没有用好用活天门豆制品的“国字号”名片。品牌价值缺失缺席,天门早黄豆产业没有利用地域文化对品牌进行价值再造。
3 天门早黄豆产业升级路径
3.1 产业定位
天门早黄豆产业要按照天门市绿色富硒大豆优势产业区要求,立足天门市拖市镇、黄潭镇、蒋湖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富硒土壤、优良水质等自然资源优势,聚集富硒早黄豆优势产业,打造“中国高蛋白早黄豆之乡”的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产品品牌,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挖掘规模化种植、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内涵,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实现对天门市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产业园“一区两中心”的功能定位。
3.2 产业规划
3.2.1 建立天门市绿色富硒大豆优势产业区 以“两乡镇(拖市镇、多宝镇)一农场(蒋湖农场)”为核心区,带动辐射岳口镇、渔薪镇、蒋场镇、汪场镇、黄潭镇、竟陵办事处等15 个镇。抓好品种定向推广,加大高蛋白大豆、双高大豆、鲜食大豆品种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立足于加快优质大豆新品种开发,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推进商品化种子生产基地和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发展。立足大力发展优质大豆,主攻单产,上规模、上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大提高。
3.2.2 建立优质绿色富硒大豆产品加工中心 大豆产业的根本出路是深加工,大豆的深加工和大豆生产呈正相关,只有经过大豆的深加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带动大豆的大面积生产,这才是市场调节的理想效果[7]。天门市要以元淼农业、集福德等多个大豆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为契机,充分发挥天门早黄豆这一得天独厚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农户参与、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天门早黄豆种植加工基地,在优质大豆精深加工、饼粕饲料加工等深层次利用上下功夫。
3.2.3 建立富硒大豆豆制品加工休闲观光中心 以石家河考古遗址、佛祖山风光、九真张家大湖、西白湖、皂市风国文化、白龙寺、多宝风情旅行等形成一个旅行观光带,沿途的休闲园区搭建富硒大豆文化、历史长廊,通过草编工艺、艺术植被、声光电景讲述当地的大豆种植史变迁;可在园区内建设小型土地庙、孔庙,放置一些粗糙的农业印象记忆物件,如石磨、石碾、豆腐推磨、水车、风车等;可现场制作豆制品等特色小吃。
3.3 发展举措
3.3.1 培育多业态 根据天门大豆产业规划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求,本着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效益的原则,突出抓“点”(龙头)、布“线”(业群)、促“面”(基地),使点、线、面有机结合,有效对接,构成天门大豆产业特色。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一批具有天门大豆产业优势的高效、高端、高辐射产业龙头;形成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形成全市龙头联基地、龙头联集群、规模集聚、增收明显、方向明确的豆制品基地和机械制造基地。结合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建设的契机,天门早黄豆加工园区高标准引入企业3~5 家,引进加工设备20 台,年加工大豆达到50 t,开发高蛋白饮品、小包装速食豆筋等深加工产品,综合产值超过10 亿元,其中加工产值超5 亿元。利用天门早黄豆特有的高蛋白品质优势,引进技术,生产开发高蛋白早餐豆奶、高蛋白鲜豆腐,配送以天门市为中心的2 小时城市圈,生鲜直达商超连锁、学校、机关食堂;开发豆腐布丁、五香即食豆腐,电商保鲜配送城市圈内的商超、写字楼;开发高蛋白、富硒豆制品,利用非物资文化遗产影响力,扩大蒋场香干等品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利用天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多家从事豆制品加工及设备制造的客商在基地投资建厂,成为承接大豆及设备加工制造项目的良好平台,打造中国豆制品休闲旅游特色镇。
3.3.2 优化产业链 生产端,一是良种推广。实现用种量少、株型优、抗性强、好机收,实现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机械生产。实现机耕机整,机播机管、机防机收。三是良法推广。实行统一肥水管理。配方供肥,直供到田。四是绿色防控。开展无人植保防治,重点抓好大豆食心虫、大豆花叶病的防治,病虫害统防统治率100%,病虫危害率控制在5%以内。
加工端,一是规范守法。所有大豆制品加工企业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食品生产的规范和标准。二是质量管控。加工安全上严把检测关,把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作为公司的生命线。与广大农民精诚协作,以创建公司的品牌为目标,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端,豆制品公司对各大超市和各级农产品市场提供五项服务。一是安全。产品安全,口感新鲜,农药无残留。二是保供。品种多样、商标、条码齐全。三是配送。负责配送中心,与超市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四是凭据。提供税收凭据,自产自销证明。五是检测。提供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证明,得到商家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
3.3.3 激活招商点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打造豆制品项目洼地。总结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和闲置土地招商经验,实行定点招商,增强招商针对性和命中率。围绕拉长加粗产业链条,突出招引豆油豆面深加工、休闲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大豆卵磷脂、异黄酮等高科技、高附加值大项目,兼顾豆制品机械制造、仓储物流等配套项目。
3.3.4 打造名品牌 组建天门早黄豆产业发展联盟→联盟内成员统一使用“壹品天门”+天门早黄豆+“企业商标”包装→创建申报天门早黄豆区域公用产品品牌→培育天门早黄豆精深加工企业品牌(腐竹、豆酱、豆浆、豆腐等)→天门早黄豆品牌产品进入大都市大超市。
推进办法:一是统一包装。支持企业设计精品网货包装,充分融合天门早黄豆文化、状元文化、侨乡文化、水乡生态文化等文化特质,采用新颖的表现形式,选取天地盖、管式盒、瓦楞纸盒、手提礼盒、翻盖礼盒、书形盒等多种包装盒型,形成一套有战斗力的品牌符号和系统。二是强化营销。建设天门大豆交易大市场,配套仓储和物流等设施,对接国内外市场,做到“买全国、卖全国”,放大产地集聚效应。借助大豆交易市场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网,继续培育发展一批专业的“互联网+大豆”的微商、网店。三是建设大豆小镇。用大豆文化建设推动品牌建设、企业精神、对外宣传、产品包装和市场开拓,把文化内涵贯彻于大豆的全产业链,整合农旅资源,举办大豆文化旅游节,全力打造一批全域“大豆文化小镇”。四是建设大豆博物馆。开展百豆园建设,种植豆科植物,如大豆、绿豆、红豆、青豆等百种豆类植物,讲述豆类来源、繁衍过程。面向“十四五“,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天门早黄豆全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
4 结语
天门早黄豆作为天门市著名的特产,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天门早黄豆不一样的品质。天门市要突破豆制品产品线单一、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品牌文化对接的不足的限制,进行产业定位与路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行高质生产,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品牌、发展三产融合,依托壹品天门形象品牌,联动天门早黄豆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品优良的品牌战略体系,讲良心、提良质、扩良品、创良牌,把天门早黄豆建设好、运营好、管理好,让“天字号”品牌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