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形式与评价体系研究
2022-08-15朱春华郭歆莹
朱春华,秦 瑶,郭歆莹,赵 攀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对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的通知”,37个工程硕士领域缩减为8个专业学位类别。而且,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指出,相比在校研究生,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自2017年的51.2%,2025年将扩大到2/3。专业硕士规模的迅速扩大使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也受到了质疑,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技术对外依赖度大、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等诸多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现阶段社会对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工程类专业硕士毕业要求的达成不仅要求其掌握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运用,还要联系工程实际,具备解决工程项目、产品研发或软件设计等工程实践的能力和技术手段。以河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培养为例,在培养过程中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环节,都会邀请一定比例的企业导师参与评审,也能够定期举行企业导师参与的师生座谈会,加强校企交流和合作;学生的实践环节要求最少6个月的企业实践;然而,从历年来的培养成效看,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的比例偏低,且企业实践的内容与学位论文的内容相关性不强,不能真正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存在“形式化”现象。此外学位论文的撰写规范与学术型硕士采用同一标准和评价要求,造成了专业硕士培养“学术化”。因此亟待研究适合工程类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格式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过程与出口的要求相一致,从学位论文成果上进行引导,从工程项目、产品研发、软件设计等不同形式上进行灵活设计,使企业或行业与高校真正形成共育机制,切实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能力提升紧密结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1 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
在专业硕士的双导师制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主要对其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进行指导,包括文献搜集和综述能力、课题研究的思路引导、科学问题的理论分析方法等。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项目实践和科研开发的指导,包括对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设计、针对生产实际的新产品或引进产品的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或再研发等。然而,在培养过程中,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学术化”严重制约了专业硕士培养的质量,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该问题主要反映了工程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环节落实不力
通过分析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硕士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造成很难把握专业硕士培养的质量。建议结合生物学科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注重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为导向的面向培养全过程的全过程评价体系。专业硕士培养应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改善当前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应该加强其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建议延长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明确实践目标、内容和要求。通过专业硕士领域文献中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培养模式中普遍关注模式探究、培养方案、过程管理、专业硕士培养、双导师制等,而实践能力方面关注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而且需要加强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校外实践研究环节。建议加强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代替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学者也建议突破传统学校格局,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思路,以改善传统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中存在的缺乏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的问题。
可见,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校外实践环节的过程性管理是提升专业硕士工程能力的核心问题之一。
1.2 学位论文选题校企导师合作交流不够
“通过差评”专业型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意见统计分析发现,其典型特征包括选题不当、应用价值低等;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结论中修改后答辩以及不同意答辩论文的评审意见,79%存在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规范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的具体建议和意见。对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评审意见中“不足之处”的分析中发现,排在前几位的是研究过程、论文写作、论文选题和论文价值。事实上,论文选题和论文价值是学生科研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选题不当的情况,后续的科研过程必定会出现问题,这也反映了选题、中期检查等环节校企导师指导不力和参与度不够,因此应加强评审的客观性,且评审意见应与校企导师进行反馈,及时对学生的选题或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进行调整。
综上分析,要提升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培养质量,必须对学位论文选题严格把关,最后还要对不同类型的选题建立对应的学位论文形式和评审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形成一套培养全过程保障体系。
2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形式及其对应评价指标设计
结合第二部分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核心问题,目前面对大规模的专业硕士培养数量,应坚持拓宽研究领域创新应用思维、坚持过程导向,加强过程监管。在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环节邀请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及本领域的校外专家进行评判,以确保选题的创新性、可实施性、实用性;中期检查应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发现问题,保证论文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避免“人情味”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同时,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采取导师回避的方法,使评审意见更客观,更有指导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并结合各教指委最新要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都在进一步补充完善。河南工业大学也召开了多次企业导师师生座谈会,在学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企业导师也表达了企业在疫情新形势下进行企业体制改革的思路,以及吸引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共育模式。
学位论文作为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是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培养过程的质量检验。因此,学位论文形式应于选题类型、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对应关系。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的几种常见选题类型与学位论文形式和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选题类型与学位论文形式和评价体系
3 结论
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目的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代替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在校外实践环节,应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在实践申请、定期实践汇报、实践结束验收等环节采取校企专家联合检查小组,确保实践环节真正落地,并且实践与学位论文选题应强相关;在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方面,严控论文选题评审,并在中期进展情况检查中有效反馈选题质量和进展成效;而且学位论文形式与选题类型和评价指标一致。
续表1 选题类型与学位论文形式和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