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院校赋能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专创教育的路径

2022-08-15

华东纸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创双高院校

黄 鋆 柳 俊 蔡 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0)

0 引言

如今已进入“中国制造 2025”、“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发挥的新路径,培养出能够适应匹配社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双高计划”的提出,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而“双高”院校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于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湖北唯一一所“双高”院校——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来分析“双高”院校赋能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专创工作现状及问题,提出打造“123”三位一体的专创教育模式,以此促进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1 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在设计方面主要包含了创新创业认知情况、参加双创比赛活动、“双高”院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等四大部分。

1.2 调查对象分析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类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覆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6个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30份,实际回收问卷323份,回收率为97.88%,其中无效问卷7份,共回收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95.76%,并随机挑选24人开展深入访谈。

1.3 调查数据分析

(1)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情况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的认知和了解情况如图1所示,有9.49%人比较了解相关政策,有33.86%的学生了解一部分创新创业政策,超过4成的学生表示他们虽然听说过相关政策支持但是并不太了解,占8.86%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相关政策。

如图2所示,近8成的学生比较或者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19.94%的学生持中立态度,既不支持也不赞同,有2人比较反对大学生创业,占比0.63%。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如果要进行创业,有13人表示会选择在毕业后的2年内开始,此时间段相对来说没有家庭和其他因素的羁绊,更具拼搏精神和创业激情;有6名学生表示会考虑在大学就读期间进行创业,有的学生是希望能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则是认为趁着年轻实现创业梦想;还有2名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创业想法。

(2)大学生参加双创比赛活动

如图3所示,有近一半学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次数少于5次。但是针对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情况调查发现,有276人即超过87.34%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愿意或者非常愿意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及大学生服务外包等创新创业大赛;21名学生表示中立态度;19人明确表示不太想或者非常不想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占比6.01%。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双创类比赛中参与学生最多的赛事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超过5成的学生参与过创新创业比赛类培训。总体而言,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热情较为高涨。

关于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作品与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否具有相关性,图4所示,超过有8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参赛作品与专业完全具有或者具有一定相关性,13.61%的学生认为自己参赛作品与专业基本没有相关性,2.22%的学生认为作品与专业毫无相关性,信息技术类专业与创新创业活动相关度较高。

(3)“双高”院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通过对“双高”院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您认为现有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有帮助吗?”的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有62.66%的学生表示有些帮助,有12.35%的学生认为不太有帮助或者完全没有帮助,超过四成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申报流程,认为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2 高职院校服务信息技术类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性指导与学生对双创的诉求存在差距

武汉船院虽然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或者就业指导的相关部门,但是未能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全面指导,与当代大学生对于双创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与创业融合的双师型师资力量缺乏。在信息技术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技术想融合,有优质的师资力量作为专、创融合的保障。当前,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课程多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但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却不具备,加上教学过程中典型案例偏少,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诉求。企业行业专家、领军专业人才未能纳入到学院创新创业团队中,影响了专业、创业整体融合的效果。

2.2 专业、创业融合体系未能形成

就学校设置创新创业课程来看,目前其授课内容基本上是通识性的理论知识,未能就信息技术类专业特色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未能形成专业、创业融合性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和项目偏向于理论性,同时参加的比赛和活动也停留于创意阶段,而未能结合企业、行业的诉求进行项目实践,无法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真正将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运用于创业实践和实训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度不深入。

2.3 对专创融合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虽然学校对于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相关顶层设计的尝试,但是总体而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融合还是缺乏一定强有力的支持,二者融合工作推进速度较慢、下欧共不明显。学生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不充分”、“创业资金及金融扶持不够”、“创业场地收到限制”及其他多种原因,均可以说明目前对于专创融合方面在软硬设施上存在一定限制,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3 “双高”院校赋能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路径

3.1 一种理念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构建“专创融合”教育理念。“双高”院校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新教育理念,切实为学生的发展需求考虑,优化专业和双创融合教育教学资源。

首先,“双高”院校需高度重视,优化教学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至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融合,加强专创融合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推进教学资源的深入优化。其次,开拓视野,拓宽实践活动新路径,打造校企合作创新渠道,鼓励师生通过赛证融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等模式来培育“专创融合”理念,搭建专创融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孵化器,赋予创专融合教育新内涵。

3.2 两大体系

构建学科专业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大体系,二者相辅相成。一是搭建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依托信息技术类专业特色,通过设计现代化项目教学体系,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将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项目化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自觉探究、自我思考、自主协作”的创新教学模式。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融合信息技术类学生特点,构建分层分类式的专业学习平台,此平台设计的模块除了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将自主学习、工匠精神、创新实践融入其中。二是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将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校、政、企、行、军”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优势,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化创新创业管理系统,为师生的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支撑、人才培育、科研转化等服务,培养师生创新创业意识,有效推动专创融合教育顺利开展。

3.3 三个配套

一是专创融合规章制度的配套,应当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能力等来制定具有层次性、全面性、差异化的“专创融合”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动,以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为例,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所培养的学生有所不同,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一刀切”式的制度,否则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效果明显不佳。

二是加强专创融合师资力量的配套,制定师资考核标准,构建“校内教师+校外企行业专家”的双师型、专创融合型教师团队模式,优化专创融合教学评价体系,切实修订整改专创融合实践过程中的漏洞与问题。

三是产学研落地配套,“双高”院校应当成立既能够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活动,也能够和其他不同平台、机构进行合作沟通的创新创业专项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政府发布的创新创业政策、了解企业的人才诉求等,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产业链、科研链和价值链的互通。

4 结语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双高”院校应切实开展专创融合教育工作。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应基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特色特点,通过构建“123”三位一体的专创教育模式,努力实现双创教育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与融合,有效助推“双高”院校专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专创双高院校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