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现代化设计合理性探究
2022-08-15龚鑫
龚 鑫
(重庆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 重庆 400000)
0 引言
2020年云计算、大数据统计服务、服务智能化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图书馆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随之改变,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的呈现出智能化、多样化、人性化的特征。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大致的分为馆内服务和馆外服务。馆内服务是需要图书馆馆舍建设的硬件条件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中藏书空间大小决定了图书馆现阶段藏书量与未来新增藏书量的多少、阅读面积决定了图书馆高峰期接待读者量的最大值、阅读分区决定了不同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各地省级公共图书馆原有馆舍已经不足以满足现阶段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本文针对各地方图书馆建成后二次装修比例高的情况进行理论分析,为国内图书馆新馆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图书馆新馆馆舍建设情况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
1.1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数据分析
全国省级一级图书馆新馆建设在1998-2018年这二十年期间呈现集中式发展的现象。其中1998-2008第一个十年共有9家省一级图书馆进行了新馆的建设工作,建设总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在2009-2018第二个十年共有12家省一级图书馆进行了新馆建设工作,总建筑面积较前一个十年增长了一倍,达到了72万平方米。各地方省级图书馆新馆建设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针对图书馆新馆建设现实情况对开始新建图书馆提出相应的理论参考,国内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存在着照搬国际一流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又存在着国外图书馆的设计模式不适合我国高密度人口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我国八成以上的图书馆新馆建成后遗症多的实际情况。
1.2图书馆新馆建设规模呈现持续扩大化
随着我国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不断增加,读者对阅读的需求日益提高。各地方省级图书馆原有的馆舍已经不能满足新增的藏书量以及不同读者多样性的需求。本文以全国32个省级图书馆、15个副省级图书馆为样本对图书馆新建馆舍的实用性进行合理化分析,以各图书馆官网显示信息为基础,绘制2008年—2020的各图书馆新建情况表格,如表一。
表1 省级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情况
根据上表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以省级、副省级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图书馆近20年正在进行新馆建设,馆舍的建筑面积、投资规模正在逐步提高。
2 新馆建设方式与设计理念
2.1馆舍选址与建设方式
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1]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性质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当地文化旅游部门管理。因为图书馆为本地读者服务的属性,在图书馆新馆馆舍建设选址上,理想状态是既要从满足本地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也要符合当地城市长远的规划。根据各方图书馆的新馆建设的实际情况,新馆馆舍的选址归纳为三种模式:新馆重建、原馆址改扩建和新选址新建。
2.1.1 新馆重建
这种选址方式是指新馆在原址或在本市重新选址进行馆舍的重新建设,比如重庆图书馆在 2007 年选址重庆市沙坪坝区进行新馆的建设,原坐落于渝中区两路口的老馆作为重庆市少儿图书馆使用,重庆市图书馆所有服务迁移到凤天路新馆开展,对读者的服务范围发生了改变,服务效能因为馆舍的扩大得到显著的提升。
2.1.2 原址改扩建
图书馆新馆馆舍进行分期建设,在规划图书馆建设用地上进行分期建设,根据建设规划在计划时间范围内时间进行一期改建、二期扩建或两者同时进行。如国家图书馆二期建设项目。这样的建设方式让新老馆舍同时提供服务,服务辐射的范围建设之前相同,但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2.1.3 异地扩建
指图书馆重新选择新馆馆址进行新的分馆舍建设,原先图书馆所在馆舍进行的服务不做改变,这样的模式是根据我国一部分城市新区、新城的建设。新城离老城距离过远,原先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能辐射新城而老区的图书馆又需要保留不变的情况所采用的建设方式。例如天津图书馆现建成三处分馆,分别是文化中心馆区、复康路馆区海、河教育园馆区。天津图书馆“一馆三舍”的发展模式覆盖了天津新老城区,新馆与老馆一共在一个城市三个地方共同为读者提供服务。此种的建设方式是笔者建议的图书馆扩大化建设方式,这样的方式为大城市的图书馆服务提供服务效能,并且能有效地提供服务范围。在城市规划上又不打破原先的设计规划,又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2.2新馆馆舍建造设计需保障三十年的业务需求
2.2.1 书库设计与新增图书数量
省级图书馆新馆建设的重要原因就是图书馆整体馆舍空间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这其中就包括馆内各个书库不能容纳新购图书的存放,使图书馆不能满足了图书馆存放这一功能。现阶段全国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大背景就是原馆舍不能满足现阶段对图书馆的存放要求,很多图书馆设计以外墙面美观为基础而忽略了图书馆馆舍的实际需求,馆舍的建设只能满足15年的新书存放,故而笔者提出图书馆新书存放应当满足30年的新书存放量。
2.2.2 构建开放、灵活、多元化的新馆结构空间
图书馆建筑设计亦是图书馆员工作流程和读者服务体系的设计内容之一。因此,新馆空间结构要站在行业发展前瞻角度进行设计。现代图书馆在藏阅功能外,延伸出了多元化的服务,图书馆提供培训、讲座、活动等互动服务,强化藏书、外借、阅览、咨询、管理一体化等综合性文化功能,兼顾博物、艺术、科技、展示、会议、研究服务,来增加市民对图书馆的黏合度。因此,多媒体功能厅、展览厅、自学室、大型阅览室等采用“模数式”的空间格局,空间较大,多层开架阅览区域同型设置,大空间、大平面,灵活拆分以达到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空间保障作用[2]。以此应对图书馆舍需求的变化
2.2.3 信息储存升级
随着大数据储存模式的升级与发展,图书馆的阅读模式和文献的储存模式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阶段性的变化。文献信息的存储方式也变得多样化,由原先单一的纸质文献变为云端储存地与纸质文献共存的多样性的存储方式。故而图书馆新馆建设应当考虑信息储存的设备的容量需满足当前储存的要求,也应当留有新增网络的空间保障未来三十年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3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探讨
智慧型、多功能性图书馆是2020年后我国图书馆建设的主题。图书馆新馆舍建设的理论应建立在高质量、高效能的建设理念上。图书馆文献借阅应当以智慧借阅为主旋律,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要为读者智慧化的阅读方式提供智慧化的借阅条件,参照上海图书馆的布局模式要为读者的科研研究、智慧化的办公会议提供智慧化的馆舍空间。新建图书馆馆舍规划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规划基础,也应该以自身地域特色、读者学历层次为参考来规划馆舍各空间占地比例。例如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就应当建立较多的功能性的智慧区域。而较为落后的地区,读者人员知识层次较低,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场所,新馆建设就应当留出更多的阅览区域,尤其是儿童阅览区域应当为欠发达地区的小读者留出足够的阅读空间。
比对过去十年全国图书馆新建图书馆馆舍数量、各级图书馆新购纸质图书馆量、数字资源量和不同省市财经费支持。得出结论,我国各地方对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要求不一样就形成了重视程度相差巨大。我们以各省市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社会影响力把全国图书馆分为四类。第一类:上海图书馆,地方财政对其投入是全国第一,服务综合情况为全国第一,很多省市的图书馆都让馆员去上海图书馆交流学习,上海图书馆也牵头组织各类新媒体应用的交流会。在于把自身的优秀经验进行推广,但奈何各地财政支持跟不上。第二类:读者参与图书馆举办活动人生多的地区,读者对图书馆有很强烈的需求,财政拨款额也充足,这些地区的图书馆在新馆建设时要加强占地总面积,保障有地方扩大图书藏书量,这些地区的图书馆往往是较发达地区,有很大的藏书量而没馆舍进行存放,导致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第三类;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现状,政府也在积极地进行图书馆建设,正在商讨、立项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着力与增强图书馆基础馆舍的建设,落实与每个地市都有图书馆进行文化服务。第四类;人口基数过大而财政吃紧的地区,劳动密集型地区。读者占总人口比重小。这地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往往可以在改造原先图书馆的馆舍,以符合当地读者的需求为原则。
4 结语
图书馆馆舍建设需求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环境而发生着每时每刻的变化,图书馆作为读者提供学习、研究、交流、娱乐、休闲的文化场所,应当以当地的发展来规划馆舍的修建方案,切不可照搬照抄其他一流图书馆的建馆思路,避免的不实用的建设方案造成财政的巨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