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2-08-15张菲菲

高教学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课程

李 磊,李 悦,张菲菲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及其规律,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投资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支撑课程之一,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本课程共48 课时,第四学期开课,先修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和投资学。课程的重点是投资分析方法和组合管理方法,难点是不同方法的具体应用,本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探析、任务驱动、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分享交流、模拟操作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证券投资学课程用了5 年的时间,根据每一轮的教学效果、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和创新,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特征,从知识、能力、素养与思政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包括熟悉财经热点,了解行业和学科前沿;掌握基础的证券投资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组合投资的理念和方法。能力目标包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财经热点;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投资领域相关问题;能够根据投资分析框架,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能够以客户为中心,权衡收益和风险,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素质与思政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家国情怀;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的教学痛点

通过对学生进行“开课前调查”,以及对证券公司、投行、银行、信托公司等行业中高层人员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对证券投资有一定的了解,对课程有浓厚兴趣,但对实践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他们有在线学习经历,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行业企业则需要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结合当今的社会环境、教育教学环境、以及95 后学生的特点,教学存在的痛点首先是青年一代面临比较多的诱惑,正确的价值观、投资观、竞争观和职业观需要不断引导形成。其次,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比较差;学生对于实践有畏难情绪,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比较迷茫。最后,教学信息化不足,跟不上新时代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不断更新,95后的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针对以上教学痛点,本课程的创新理念和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理论和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多元交互评价机制;多种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和探索未来的职业方向。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创新教学活动,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加入行业和学科前沿,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模式创新

根据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我院证券投资学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1∶1。首先,课程以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进行项目式教学(宏观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个股投资分析报告、资产配置项目);其次,结合课程三款教学软件(虚拟交易所、证券行情软件和金融数据库)进行实践和竞赛,开展沉浸式教学。最后,课程的实践部分采用了角色扮演(宏观经济分析师、产业分析师、财务分析师、价值分析师、技术分析师)汇报这种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即每个小组以一支股票为主线,形成一份完整的投资分析报告,然后按角色依次汇报,每人不超过5 分钟,每个小组不超过30 分钟。根据评分标准,老师现场打出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同时进行小组互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创新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课程主教材选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主编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吴晓求教授是中国证券理论研究、证券教学和教材体系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经济学界在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由于本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课程,且课程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证券经纪人”“投资分析师”和“投资顾问”三个不同层次的岗位,重构了课程内容,因此辅助教材选用了证券从业相关的3 本教材,分别是《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本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投资学,引导学生在投资中要校正心理偏差,端正投资心态,成为理性投资人。因此为学生挑选了3 本课外教材,分别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和《生活中的投资学》。

其次,通过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活动,引入经济社会财经热点,通过分析当前经济金融现象、事物和问题对投资的影响,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新闻,在点评时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国情怀。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命运、行业前景和投资绩效是密切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具体融入见表1。

表1 证券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表

再次,对课程的基础内容模块进行重构,根据“证券经纪人”“投资分析师”和“投资顾问”三个不同层次的岗位要求,打破原来的课程章节结构,按照岗位重构了教学内容。

最后,对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加入了行业和学科前沿知识、新闻、文献、视频等,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提升了课程的挑战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外,课程配套了大量的优质教辅资源,包括慕课(国家精品课程,参考用)和超星线上课程(自建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课程配套专业教学软件、上市公司的公告年报、分析师研报、投资经典视频、行业学科前沿等。

(三)教学活动创新

每次课的前10~15 分钟,进行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信息查询、信息检索和关键信息提炼能力,提高财经新闻敏感度。另外,课赛结合,课证结合,以赛和证促教、促学、促改,实现了“教、学、改”三方面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了诚实守信、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投资理财观。课程实践部分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小组大作业汇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程中还引入职场精英进课堂,通过讲座或现场教学讲解投资分析知识和方法,通过录制视频或语音留言分享企业每周的投资思路。通过与职场精英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并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对专业充满信心,减轻了未来的就业焦虑。课程实践部分的考核,通过不同分析师角色的扮演,进行小组大作业汇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演讲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包括上课所需的硬件(电脑、手机、网络、投影仪、传统教室、金融实训室、多功能教室)、软件(慕课和超星课程平台、三款课程软件)和课程资源(视频、微课、案列、研报、行业学术前沿、题库、行业法律法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导学单自学、完成任务、提交结果)、课中(重难点探析、任务驱动、学做结合、课赛结合、总结提升)和课后(拓展、提升);多元交互课程评价,包括对“教”的评价和对“学”的评价;课程思政(价值投资理念、诚信品质、正确竞争意识)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以一次90 分钟的课堂为例,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见表2。

表2 90 分钟课堂课时分配和相关教学活动

(四)教学组织创新

教学组织创新的具体方法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课堂进行重难点探析,在金融实训室进行投资竞赛和投资分析报告撰写,在多功能教室进行小组大作业分角色汇报,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同时关注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形态。

(五)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结合前面所述,本课程运用了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结合的全过程教学活动,融入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组教学、体验式教学、沉浸式教学,同时课赛结合,课证结合,并邀请企业精英共同培育课程,共同指导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理论、实践和就业的三结合。

(六)教学考核和评价创新

课程的考核方式多元化,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提高过程考核的占比,丰富平时成绩的构成,通过财经要闻分析、投资思路分享、大作业分角色汇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以致用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具体的考核方式为:理论部分占40%,实践部分占60%;总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40%)+分角色汇报(30%)+期末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的构成为:出勤(10%)+课堂表现(15%)+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15%)+小组一周投资思路分享(15%)+章节测试(15%)+作业(15%)+投资竞赛(15%)。上述教学活动中,小组一周财经要闻评析、小组一周投资思路分享、投资竞赛、大作业分角色汇报、投资分析报告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

课程评价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发展性评价为目标,注重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教师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进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学生主要从认知、情感、操作、成绩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要手段,注重多元评价;评价量表科学严格,注重学习效果评价。

六、创新的成效

从2015 年至今,根据每一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本课程已进行了5 轮的改革和创新。主要是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引领正确价值观。教师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资助1 项,教学模式创新获市厅级和校级教改项目资助2 项,在教育教学类期刊发表4 篇相关教改论文。笔者于2019 年3 月获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20 年9 月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21 年7 月获得2021 全国金融与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生方面通过课赛结合、课证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21 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证券从业资格通过率不断提高。通过“结课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高达100%,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度平均达到了99%,同学们认为在PPT 制作与演讲、投资分析报告撰写、团队协作、理性投资、正确看待竞争、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

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企业认为本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所做的创新非常有价值,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得到较大的提升。部分从事证券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工作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得到了所在证券公司的认可。用人单位对投资学专业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0%左右,99%左右的受访用人单位表示愿意继续招聘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改革有方法,创新有实效,效果易量化,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于投资学专业投资实务模拟和金融衍生工具课程,后续会向本校商科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推广。经过不断地实践、反馈、总结和完善,可以在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推广,为其他高校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评价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