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护生工作心理负荷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2022-08-14王振猛盛月红
陆 晟,王振猛,盛月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介入科,上海,200438)
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的工作心理负荷比一般职业群体更加突出[1]。护理专业本科和专科的学生简称护生,实习护生是指参加临床实习,但尚未获得职业资格的护生[2]。临床实习阶段主要是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阶段,也是护生踏入护理岗位前的一个重要阶段。心理负荷指护士在完成护理工作任务过程中给心理上带来的负担,是来自工作对人体产生的心理应激[3]。在现实的护理岗位中,繁重的工作量、与期望不相符的现实、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业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实习质量[4],给护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心理。工作心理负荷过重被认为是劳动者重要的压力源,较高的心理负荷会带给护生负面情绪,导致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增加离职意愿[5]。
现阶段医院实习护生大多都是“95后”,“95后”护生出生和成长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更遵从于自己的内心,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95后”护生接受能力强,有着对未来的憧憬,敢于尝试新事物,但受挫能力较弱[6]。护生在实习期间如果缺乏职业认同,可能会导致学习缺乏目标,当遇到挫折没有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将会表现出消极的职业心态[7]。实习期是护生转变为护士的必经之路,也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其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8]。有研究[9]表明,职业认同对护理专业学生在校的学习积极性、实习工作表现、职业规划方向、临床工作效率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护生工作心理负荷为切入点,对现阶段护生的职业认同展开研究,了解上海市某医院护生的工作心理负荷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者决策提供相关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出生日期为1995年1月—1999年12月;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实习期因各种原因中断者;②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征得被调查人员同意后,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各科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在科实习护生现场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问卷要求研究对象自行填写,对阅读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阅读完成,但不使用暗示性语言。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并及时检查其完整性。
1.2.2 研究工具:问卷由3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是否独生子、父母文化程度、是否曾任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已实习时间、家中有无医务人员、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在校个人班级平均成绩;②工作心理负荷调查:采用梁丽玲[10]以Sandra G Hart等研究为基础编制的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该表共包含脑力要求、体力要求、时限要求、自我表现、努力程度、受挫感6个条目,分为负荷感受(4个条目)、自我评价(2个条目)2个维度。每个条目以一条分为20等分的直线表示,分别表示“0~20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负荷越高。调查对象在直线上与其实际水平相符处打“√”,将6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即为调查对象的心理负荷总得分,总分0~20分。③职业认同调查:采用郝玉芳[11]编制的量表,共5个维度,包括职业自我概念(1、6、9、11、16、17)、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5、8、10、14)、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7、13、15)、职业选择自主性(4、12为反计分)、社会说服(2、3)。主要适用于护士职业认同的测评,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1”表示很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分数越高表明实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越强。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95后”护生工作心理负荷和职业认同评分
共发放问卷302份,剔除空白、回答不全等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69%。“95后”护生心理负荷总分(62.33±18.41)分,其中负荷感受(47.72±14.48)分,自我评价(17.61±6.88)分。职业认同总分(64.14±10.19)分,其中职业自我概念(23.00±4.51)分,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14.09±2.96)分,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11.70±1.45)分,职业选择自主性(7.55±1.56)分,社会说服(8.10±1.59)分。
2.2 “95后”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的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已实习时间、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在学校时个人在班级平均成绩对护生职业认同影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95后”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n=292)
2.3 “95后”护生工作心理负荷对职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95后”护生工作心理负荷与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护生工作心理负荷的两个个维度(负荷感受、自我评价)与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评分(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支持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自主性、社会说服)也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95后”护生工作心理负荷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
2.4 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95后”护生的职业认同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和心理负荷的两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毕业后对护理工作的意向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R2=0.079,见表3。
表3 “95后”护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95后”护生心理负荷和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95后”护生的心理负荷总分为(62.33±18.41)分,得分稍低于梁丽玲[10]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护生在实习期要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还要承受人际、社会、工作等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心理。虽然需要面对一个新的、陌生的实习环境,但是同期实习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支持和帮助,积极交流分享,变得更为团结[11-12]。但护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在多种压力源的作用下,护生们承受的心理负荷也有所不同。“95后”护生职业认同总分(64.14±10.19)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与于张静等[13]、陈洪琢等[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①首先是学习环境转变为工作环境,繁忙的护理工作中护生会面临突发事件,部分护生向带教护士请教后能更好地面对,但部分护生在经历这些突发事件后无法释怀负面的情绪,再次遇到情况时不愿去处理甚至推卸工作,开始对职业认同产生质疑和恐惧。②参与本研究调查的护生大多接触过肿瘤癌症患者,在癌症外科实习的护生,其工作负荷会更大,同时还会受到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消极情绪影响,因此护生身心处于相对疲惫状态,从而对职业的认可度下降[15]。③带教老师在工作中的模式、带教老师对职业的态度、带教老师不同的带教方式、不同的带教老师给护生创造的不同学习环境,都会导致护生有不同的学习反馈,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感知可影响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16]。
3.2 “95后”护生职业认同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历、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已实习时间、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向、在学校时个人在班级平均成绩对护生的职业认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以上原因,护生本人学历较高,家庭情况(包括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家庭总的文化程度、收入等)较好的护生均对职业认同较低;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原因大多是也是因为喜欢这份职业;带教的老师行为、语言和带教模式都会影响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此外,护生在校的个人平均成绩越高,护生对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业越有信心。分析原因:实习阶段是护士踏上社会岗位的初始阶段,长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反复的操作练习、临床每一项工作都是对护生的挑战,护生不想辜负自己努力,期望自己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得岗位中。可随着实习的进展,护生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再加上带教老师的影响、患者及家属带给护生的负面情绪、不断的考试和操作等原因,都会改变护生对职业的认知和认同。
3.3 “95后”护生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毕业后对护理工作的意向均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居住在城市护生对职业认同越低,此类护生大多家庭情况都较好,学习生活相对平静,突如其来的护理工作会增加其工作、生活、考试、心理方面的压力,让护生质疑职业选择,降低护生的职业认同。
在职业的选择上,根据父母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其对职业的认同感较低。父母在指导子女报考护理职业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职业发展等因素;在平时,护生对护理行业的了解仅限于平时看见的、遇见的和课本上学到的,对护理职业进一步认识是从实习期开始;实习期内,护生有机会了解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真正体会患者的情绪波动,感受到护理职业的需求,再加上患者及家属带来的负面情绪,都可能影响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感[17]。由此可见,在实习期间,除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更应该关注护生各方面的需求,协助护生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提升对职业的信心,增加职业成就感等。
带教老师个人能力影响护生实习期的表现。通常带教老师身兼数职,护理工作繁忙,可能会忽视护生带教和管理工作,或仅基于带教流程开展教学而缺乏有效的带教行为,导致护生在实习期无法适应角色改变,导致理论知识无法结合临床实践,从而产生心理的改变[18]。护理工作繁琐,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护理差错。首先应挑选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带教老师,老师的行为语言能影响护生学习质量。科室管理者也可需要根据教学进程做好弹性排班,让带教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善教学工作[19]。
随着实习的开展,护生对护理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部分护生们在接触护理工作后认为工作繁重、社会地位低、收益少、护患关系紧张,这些因素都会动摇职业信念[20]。因此,实习期不能只关注护生的学业成绩,护理管理者应该建立一座与护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生动地将感染力、良好的职业心态、积极向上的乐观思想传达给护生,让护生感受到温暖,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4 “95后”护生心理负荷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提示,心理负荷与职业认同呈负相关,即护生心理负荷水平得分越高,对护理职业认同的得分越低,反之,则对职业认同越高。实习期是护生转换角色、踏上社会的必经之路,将面临生活环境、作息时间、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和内容、人际关系等的改变,各种压力随之而来,其心理状态也随之改变[21]。这些压力源带给护生的往往是较高的心理负荷,较高的心理负荷会降低护生实习期间对护理工作的兴趣,例如考试失利和操作不符合要求会让护生得不到想要的成就感;繁忙的护理工作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也会降低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较低水平的职业认同将直接影响护生择业的方向,影响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最终影响护理团队的形象[22]。所以在实习期,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护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多给予护生生活和情感上的关注,帮助其改善实习期间形成的不良情绪,塑造阳光心态[7];帮助护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性、有目的地提高、激发护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护生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帮助护生顺利完成护理工作,使护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件有意义的护理工作,这些都可以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度[23]。
综上所述,“95后”护生心理负担与职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且心理负担是影响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积极地减缓护生们的心理负担可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示护理教育者应减轻实习护生的心理负担,同时做好正确指引工作,增强其职业认同,减轻护理人员的流失情况并且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