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梅河口市玉米高效栽培及配套管理技术
2022-08-12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梅河口135000
●张 岩(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道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 梅河口 135000)
吉林省黄金玉米带赋予了玉米优越的生长环境,玉米产量达293亿千克,且90%玉米为一等品质。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9.0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97%,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4.32万公顷,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47.6%,占全市旱地面积67.22%。为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梅河口市采取了一系列玉米生产的集成种植模式,如实施测土配方进行“控肥”,以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减少农业水资源浪费进而实现“控水”,以绿色病虫害防治措施达成“控药”,并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等配套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1 栽培技术要点
1.1 优选良种
玉米是梅河口市的主要农作物,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适合梅河口市及吉林大部分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有“先玉335”(产量为11 250 kg/hm2)、“农大935”(产 量 为11 910 kg/hm2)、“天 农9”(产 量 为9850 kg/hm2)、“吉单415”(产量为10 500 kg/hm2)、 “龙 单83”(产 量 为15 000 kg/hm2)、“丹 玉607” (产 量 为11 250 kg/hm2)、“丹 玉106”(产 量 为 13 500 kg/hm2)、“东单1331”(产量为13 500 kg/hm2) 等。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也有所差异,其中高抗玉米大斑病的玉米品种有“吉单415”“龙单83”,高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有“德美亚 1号”“吉单415”“龙单83”“丹玉106”,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有“吉单415”“丹玉106”,高抗弯孢菌叶斑病的玉米品种有“德美亚1号”“丹玉607”。
1.2 适期播种
玉米播种时间主要参考地温、自然降水量,当5~10 cm土层温度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从梅河口市的土温及气象条件来看,一般是每年的4月25日至5月5日宜播种。若播种时间过早,土温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冻害,并影响出苗率和玉米产量;若播种时间过晚,玉米收获时容易遇到低温,会降低产量。
1.3 机械作业
苗带镇压是在玉米播种机播种后及时进行土壤镇压的技术,该操作不仅能提高玉米大田土壤的紧实度,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促进玉米出苗、苗齐和苗壮。为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播种质量,梅河口市从政策、经济补贴两个方面给予玉米机耕机播支持,如为玉米保护性耕作积极开展机械化免耕播种,给予作业农户600元/hm2的经济补助。截止到2021年,梅河口市的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农业机耕率和播种率分别为98%、100%。
1.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在单位面积上协调影响玉米植株产量因素(主要为穗数、穗粒和千粒重)关系的技术,不仅能为玉米植株生长过程提供适宜的透光性、透气性,还可以保障玉米稳产高产。玉米密植要遵循玉米的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玉米一般在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补苗,长到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1.4.1 玉米品种特性早熟、矮秆玉米品种,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的玉米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如“德美亚1号”,播种密度为75 000株/hm2,而晚熟、高秆、株型较为松散的玉米需要降低种植密度,如“吉单415”播种密度为52 500株/hm2, “丹玉106”为52 500株/hm2。
1.4.2 土壤肥力肥力适中或较低的大田种植密度应小,旱地种植密度应小,株距控制在33~ 35 cm。而肥力较好或灌水条件好的区域适合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结合梅河口市当前种植方法,适宜大、小行栽培,小行距40 cm,大行距160 cm,株距14~16 cm。
1.5 绿色防治
1.5.1 病害的绿色防治
1.5.1.1 大斑病优选抗病品种,如“吉单415”“龙单83”是高抗玉米大斑病品种。优化耕作管理条件,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并做到精细整地,减少病害残留。
1.5.1.2 纹枯病适期播种,早播会加重纹枯病病害,因此有纹枯病流行区域可适期晚播。为减少病源,需要在玉米播种前进行深耕,晾晒2~ 3 d,并在玉米心叶期及其末期通过人工剥除的方法去掉病叶。玉米播种前期、间苗、8~10叶期分别滴灌1.5×108CFU/mL的GsBv1和GsAl2生物菌液,GsBv1、GsAl2对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9.94%和52.34%[1]。
1.5.2 虫害的绿色防治
1.5.2.1 玉米螟为降低一代虫源数量,越冬前将前茬作物的秸秆粉碎、深埋、还田,这样能降低虫源基数。根据玉米螟寄生习性,可以设立幼虫带,即在玉米田周边进行密植,诱导成虫到该密植的玉米田进行产卵,在其繁殖期间集中清理。根据玉米螟的趋光性,玉米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灯距控制在80 m,灯高1.5 m,开灯时间为20:00~24:00。对于白僵菌防治,可在玉米螟化蛹前2~3周,将1 kg白僵菌混合100 L清水,直接喷洒在残损的前茬作物秸秆上,深度为30 cm即可。
1.5.2.2 蓟马玉米间苗、定苗时将蓟马虫害感染的病叶连同土壤挖走,并补充健康壮苗。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促进玉米早出苗、快生长,缩短蓟马适宜繁殖的空间和时间,减轻虫害。根据蓟马的趋光性,玉米田用竹竿悬挂蓝板,高出植株顶部20~25 cm,每667 m2设置20~30块,定期更换。
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 施肥量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参考玉米不同生长阶段施 肥量的基础上,对土壤肥料进行检测,并根据肥料不同配比的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科学施肥。根据梅河口市一般土壤肥力条件,纯氮(N)施用量为180~240 kg/hm2、纯磷(P2O5)为80~90 kg/hm2、纯钾(K2O)为80~100 kg/hm2。若结合梅河口不同区域的目标产量,推荐施用的化肥及其用量,见表1。
表1 玉米不同目标产量施用化肥情况 单位:kg/hm2
2.2 施肥方法
2.2.1 分次施肥在肥料没有缓控释剂的前提下,提倡分次施肥,做到少量多次。底肥深施,距离种子10~15 cm,若种肥和玉米种子之间距离小于6 cm,容易出现烧芽问题。尤其是土壤湿度较高或排灌不畅的大田,一定要注意种肥施加的间隔问题。
30%氮肥、100%磷肥、50%钾肥用作底肥(播种前深耕时进行),70%氮肥、50%钾肥用作追肥(抽雄前7~10 d,一般在每年7月10日~15日施入),追肥深度为10以下,最好采用垄沟机械进行施肥。
低洼冷凉地块将30%磷肥用作口肥,与种子隔离3 cm。
2.2.2 一次性施肥若采用一次性施肥,底肥必须深施,且种肥隔离15 cm以上。低洼冷凉地块用50~100 kg磷酸二铵作口肥,与种子间隔3 cm。
2.2.3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提高玉米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建议增施有机肥。一般连续3年每公顷增施商品有机肥1000 kg、发酵腐熟好农家肥15 m3,在东、中部地区,建议适当减少磷肥投入,尤其是近些年磷肥投入较高地块,纯磷(P2O5)可以减少10~20 kg/hm2。
3 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溶解到水中,通过管道灌溉系统同时进行施肥和灌溉,满足玉米对养分、水分的需求。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可实现节水、控水,还提高了水、肥的资源利用率。
3.1 设施设备
需要根据实施区域的地形、气象、水源、玉米作物布局等情况来布置灌水器的管线,同时施肥设备包括施肥池、施肥机、施肥泵等。玉米所需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一般沿玉米种植平行方向布置,灌水和施肥均匀系数应超过0.8。
3.2 水分管理
根据玉米全生育期的灌水量、次数、时间、水量制定浇灌制度,玉米的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0%。
3.3 肥料管理
为减少肥料对管道的腐蚀,同时保障肥料能高度溶解于水,一般要选择与水作用小且不同肥料之间不会产生拮抗或沉淀反应的肥料。根据玉米生育期施肥规律制定养分管理制度。
4 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农作物成熟收获后,通过秸秆机械进行粉碎,然后将短段状的秸秆撒向田地。秸秆在土壤内分解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质量和肥料利用率,是土壤养分回归的方式之一,也是梅河口市乃至吉林全省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流程主要包括玉米摘穗—秸秆粉碎(切碎、锤击和抛撒)—施肥—土地翻整、接种。若实施秸秆还田,玉米种植时的施肥量需要调整,以梅河口市为例,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地块,可减少化肥用量20%。
5 总结
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是一种“控肥” “控水”“控药”的栽植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缓释肥减少区域内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率;利用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改良和肥料平衡。并根据玉米需水规律和土壤性状、墒情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以水肥耦合让水和养分集中供给玉米主根区,进而实现节水控水。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因此,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