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研究
2022-08-12石展
石 展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0 年前后;第二阶段为1980年前后至1980 年底;第三阶段为1980 年底至1990 年底;第四阶段是从21 世纪初开始。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方式还是十分重要的。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在21 世纪的新形势下,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兴媒体的迅速出现,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以及价值取向。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时代下增强新时代教师思政课的创新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多种复杂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使得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一)当前时代的多样选择性和开放的包容性,使得大学生的各种行为都能够被接纳
大学生“三观”尚未形成,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以及判断能力,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其思想、认知水平都有着明显差异。多数独生子女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周围人的感受;多数学生更希望彰显自我的不同,忽视了团结的重要性;看重物质的享受,忽视精神的升华。
(二)当代大学生所承受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们不仅承担着学业压力,还有来自父母的压力、毕业后职业选择的压力、同学间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人际关系处理的压力等,这些都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
大学生除本身的积极因素之外,也存在认识问题,如重视个人利益,凸显自己的独特性,集体意识较为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对于社会问题没有充分的思考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这些都是思政教育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个别学生造成简单枯燥、呆板的印象
有些学生有偏科心理,认为这些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甚至个别缺乏理性的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不如学习专业课在社会招聘、应聘中管用,在现实生活中用处不大,甚至觉得政治课教育目标和学习做人、做事不一致,但是,实际结果与这些错误认识正相反。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抽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形象化,直观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能更好地提升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内涵能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增加对思政相关课程的兴趣。在这种现状下,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重视刻不容缓,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二、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问题,但市场经济不能带来收入的必然平等分配,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两极分化出现,富人越来越富,穷人却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社会保障的不够健全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部分人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非法受益者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一切都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得苍白,不能完全为大学生接受。
(二)学校、教师原因
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都是思政教师理论学习指导和学生自习相结合,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以便实现教书育人目标。个别人片面认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辅导员进行的,实际上,这是两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不可替代的道德培育作用。关于思政课程的备课、教学观模、学生的参观学习等,教师都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我,整合教材,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教学工具,掌握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课堂上课方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形象体验过程。课上环境以上理论课为主,课后讨论可以宽松、互动,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表达机会,气氛浓烈,且教学内容新颖,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在这种教育过程可以获得知识观,幸福感和愉悦感等,学生们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能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家庭、个人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家风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家庭思政环境建设。家庭成员文化、道德、理念构成了家庭环境,如是非、公道等理念和价值取向等。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勤劳、简朴、尊老爱幼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风也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家风教育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二是家风教育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渠道。只有家风正,社会风气才清正。
三、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创新策略
众所周知,个人爱好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凡励志的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他们知道重视政治才会使人生出彩,才能对所学理论产生思考,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取得成就感和喜悦感后,便会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性循环。首先,爱好和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开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老师。其次,爱好和兴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动力。大学是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爱好和兴趣的驱动下能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习惯。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预备阶段,在思想需求的内驱力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会使学生保持长久专注力、注意力,有目的有理想的培养兴趣。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对爱好兴趣具有很强指导性。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水平决定了学生爱好兴趣的选择。关于如何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高校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会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指引。”例如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社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形成自身的群体文化。社会团体组织的建设的发展,对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条件,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扩宽渠道。
(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他人对思政课的印象了解到,有学生认为思政课很枯燥、无聊,也有学生认为思政课很有意思。进一步询问会发现,那些认为思政课有意思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受到教师的影响,认为教师的上课方式很吸引人,或者说,该教师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被他的课堂所吸引。如此看来,要搞好思政课教学,关键看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竞争的前沿,其成败关系到培养的人走什么路、跟谁走的重要问题。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学识渊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根基和保障。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其建设措施与手段,意义深远。”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的教育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自尊自重的人格品质,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做人、做学问及做事的知识技能。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理论功底和浓郁的师生亲和力。亲和力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浓郁的亲和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做到教学相长艺术,激活思政课堂。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还不懂政治与做人的关系,以及在学生们走向社会后的作用。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只有设法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思政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注重承诺守信,入学就要接受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意识到自身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激发对于学习思政的兴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知道中国实践的意义,使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大学生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有清醒的认识,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提升爱国意识与责任情怀,主动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