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浙江省选考生物试题中的“情境”及对教学的启示
2022-08-12倪开诚
赵 瑜 倪开诚
(1.金华第一中学 浙江金华 321000)
(2.金华第八中学 浙江金华 321000)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标等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加以设置,为呈现解题信息、涉及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提供载体。2022年1月浙江省选考生物试题中有大量真实的情境,使题目充满了科技感和时代气息。在25道选择题中有15道试题涉及了各类情境,非选择题中第26题考查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第27题考查了不同颜色的光照射顺序、比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9题涉及红曲霉培养及红曲色素的提取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疫苗制备;第30题考查了神经纤维及神经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情境”类试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情境”类试题给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启示。
1 “情境”类试题的来源
如表1所示,试题中的情境均为真实情景,或来源于社会热点,或选自生产实践,或取材于教材内容。
表1 2022年1月选考试题中情境的来源
2 “情境”类试题考查知识和能力
试题整体难度平稳,全方位体现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表2)。情境的大量运用可以使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关注社会热点,体现社会责任素养。同时,学生对情境的处理体现了科学思维和探究水平。试题题干中增加的信息既可以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知识的学习误区,也可以引导教师的教学走向重能力、重思维培养的方向。
表2 “情境”类试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
3 “情境”类试题对学生解题的困难
试题中的新情境,可能引起学生处理题干信息时间增加,造成解题时间的不足;或对新名词认知混乱导致理解障碍;或不能清晰的辨认考点,产生解题偏差。
4 “情境”类试题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灵活的“情境”类试题提醒教师应放弃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理解能力、识图解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应用高阶思维教学法开展教学,从设问、探究、构建、表达等角度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1 设问——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真实情境
从2022年1月选考试题来看,对教材情境的考查仍然占据主体,选择题中共有9道题目来自教材或教材内容的变式。这些情境包括教材活动、科学史等内容,体现了试题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图文,同时综合新人教版、新浙科版等各个版本的教材,将可利用的情境整合起来,服务于教学。另外,也可以适度地将科技文献中的内容入课堂,如利用新冠相关知识开展专题复习等。
4.2 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抓住主干,寻找考点,充分挖掘情境内容服务概念理解或解题。例如,22题从图中获取以下信息:①该种群的雌雄个体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同;②无论雌雄均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③从生殖前期到生殖后期的周龄为10周。再如26题(1)中要求从种群分布型考虑,且要使个体获得充分光照;18题中将复杂的专有名词进行适当简化等。
4.3 构建——逻辑引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答题策略
寻找到情境的重点后,学生需要在自身知识体系中寻找逻辑的落脚点,再从这个落脚点出发,利用固有知识体系解决问题。这个落脚点就是考点,也是题目的题眼。有的题目较为清晰,如22题考查种群年龄结构,利用图中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做出判断:若为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其某种性别的生殖期数量会大幅降低,而该题目没有;若为果树种群,其生殖前期到生殖后期的时间不可能是10周;从年龄结构判断该种群为处于增长状态的种群,所以选B。而有些题目则比较复杂,图文并茂。例如,30题中“伪迹”的出现(图1)。学生需要综合题干文字部分“生物信号采集仪能显示记录电极处的电位变化,仪器使用方法不要求;实验中标本需用任氏液浸润”等内容,再根据图中的测量方法,发现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间存在一定距离,而伪迹是记录电极的电位变化,从而得到结论。
图1 2022年1月浙江选考30题图
4.4 表达——多说多写多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促进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进而加强学生对情境的分析与处理。因为学生在表达思维过程中,会产生批判、反思等行为,提高思维能力。例如,25题借助浙科版新教材对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介绍,将其分成3个事件。这种描述对考生来说是崭新的情境,这就要求学生能很好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和分类,再进行整理与解题。再如,针对20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图进行辨识、解析和补充,再以思维导图(图2)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训练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和表达能力。
图2 学生绘制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