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教学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2-08-12王栋轩吴雪娇高俊康董诗英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报告教学模式

王栋轩,吴雪娇,高俊康,董诗英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沧州 061100)

0 引 言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以及打造什么样的金课、如何打造金课;在2020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主题为“加强四新建设,推进智能化教育”的报告中提到:“高等教育高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必须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并在首届新结构经济学师资培训大会上,提到“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

从吴岩司长讲话中不难发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完全相悖于“四新”教育理念,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和老师沟通少,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评价方式以“试卷论英雄”等等。对于计算机专业语言类课程,更新迭代的速度快,课本中的内容过于死板、陈旧,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很容易把“旧”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无法与前沿接轨。基于此,2019级软件工程在2021—2022学年第1学期的“Python”课程中,以“两性一度”“学习共同体”为指导思想,融入师生角色互换、课堂翻转、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1 研究思路

本次新型教学模式探究的出发点是费曼学习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自己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把一个复杂知识点讲给其他人,如果能正确的讲出来,则对该知识的理解层次要比普通的听、学更加深刻。在准备过程中,必须强迫自己更进一步地理解知识,同时在讲的过程中,又是一次对知识的深化理解,这也是教师要比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好、理解程度更深的原因。所以,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代替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尝试学生给学生讲课,老师负责听课。

此外,还用到了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课堂翻转即打破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方式,改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方式。把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时间放在课前,课上的时间用来讨论。在前人的研究结果中,学生的课前学习是通过授课教师提供的录课、慕课、PPT等学习资源,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即学生学习思路受资料限制,存在局限性。所以在本教学模式探究中,教师不再提供自己的录课和慕课资源,而是由学生录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给出学习大纲和主要学习内容,把握视频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将学习资料提前放至学习通平台,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这是线上学习。线下在教室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解决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线下学习。

2 研究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安排示意图

课前,列出本学期需要掌握的15个是知识模块,15个知识模块中包含了Python的基础部分和进阶部分,体现了两性一度的高阶性,如表1所示。同时将所有同学随机分为15组,相互投票选出组长,每组自由认领课程任务,结合Python的最新使用和研究领域,负责对该模块知识的讲解,体现了两性一度的创新性。每组至少提前一周根据大纲完成对该模块内容的确定,PPT制作,视频录制等教学文件,在授课教师的干预指导下反复修改完善这些资料。这里要求同学们不仅会还要能够讲出来,体现了两性一度的挑战性。确定没有问题后,将教学内容发送至学习通平台,作为线上学习资源,供其他同学学习和参考。

表1 知识模块分类

课中,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线上和线下周次交叉进行。线上学习在学习通平台进行,学生在完成节点任务后,完成撰写学习报告和生生互评任务,学习通主页如图2所示。学习报告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会了什么知识,第二部分碰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以及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线下学习在教室进行,课前10分钟利用学习通平台完成对线上学习的检测,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从学习报告、课前测验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如何。授课教师提前根据同学们的学习报告备课,尤其是针对学习报告的第二部分,有何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讨论和讲解。备课过程对于授课老师又是新的挑战,需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体现了个性化培养,真正的由备课本变为备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教学思想,师生、生生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进步。授课教师通过批阅学习报告,不仅可以发现每个同学的问题,还可以找到疑问频次比较高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并作为一个系列重点讲解。例如在面向对象2的知识模块中,很多同学们都提到菱形继承和MRO列表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根源都是多重继承,这时就可以将多重继承作为一个专题,线下授课重点讲解。对于不是普遍性问题,通过QQ群私聊同学,向同学解答。甚至对于同学出现的问题,可以不正面回复,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同学自己想明白。

图2 线上学习通平台学习内容

课后,同学们根据线下授课老师的讲解,对学习报告进行完善并作为资料保存。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卡脖子,为了能够实现突破,必须从基础做起,学习基本的知识理论,学习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考核方式以平时成绩为主,注重过程化的考核方式,总成绩由60%的平时成绩和40%的课程设计组成,平时成绩由4部分组成,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教学视频:每组的教学视频,包括相应的讲稿等辅助内容,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习报告:8次学习报告平均分。课前测验:为了检验同学们课前学习质量,每次上课的课前测验,取8次平均分。出勤:每次上课前借助学习通随机点名。

图3 期末成绩考核方式

图4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

此外,教师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通了个人博客,发布一些学习技巧和重难点知识讲解,方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参考。博客主页如图5所示,地址是:https://www.cnblogs.com/lgwdx/。

图5 博客主页

3 教学创新的目的

从学生和社会出发,现在的大学学习和社会工作脱轨严重,很多同学反映找工作过程中大学期间学的知识用不到。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逐步深入,能够帮助同学在毕业后更快速地融入社会。此外,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存在问题的,他们可能懂,但是表达不出来,这是能力的缺陷。

从学校出发,希望通过这种创型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学校知名度。

从授课教师个人角度出发,传统的授课方式“一叶障目”,无法获得同学们的学习动态。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实时了解同学们哪里不会,哪里不懂,哪里有问题,让课堂讲课更有针对性,更体现个性化培养。同时,对授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通过角色互换,老师变为学生,跟随学生一起学习学生自主录制的视频,查找知识漏洞。在批阅总结学习报告过程中,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对业务能力也是一种提升。此外,教学相长,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老师和学生讨论问题的同时,可能迸发新的研究思想,打开新的研究领域。

4 学生能力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组长必须分配协调好每个组员的工作,这锻炼了15位组长的领导能力。同时,小组内部只有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锻炼了所有同学的团队协作与相互学习能力。所有同学都要参与到录课当中来,录课是需要提前组织好语言,提前写好讲稿,这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录制视频前,同学们需要自学,在自学过程中,碰到不懂的问题需要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们在完成线上学习之后,要撰写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中需要体现视频中的内容,对于视频中有困惑的知识点,需要自行课下搜集资料,这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体现。同时,如果视频或者大纲中有讲述错误,需要提出并且修正,也一定程度上的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搜集资料过程中,会涉及CSDN、博客园甚至是GIthub,可以看到国内外优秀的博客和项目设计,提高国际视野。每一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可以提高自信和自我成就感,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5 结 论

教学创新之所以叫创新,是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评价教学手段的好坏不在于“新”或“不新”,而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是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锻炼能力。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要为培养高质量人才而服务。所有的创新手段都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做铺垫。

所以建议高校教师切勿为了创新而创新,忽略了教学创新的目的,本末倒置。一切教学创新必须从学生出发,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以生为主,以师为辅。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逐步向引导式教学过渡,扮演好授业解惑的角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人才而服务。对于高校而言,应响应教育司的号召,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比赛,推动教学创新发展,为教师搭建一流教学创新的平台。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报告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分子生物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报告
报告
报告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