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2022-08-12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陈艳张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往往以手工和口授的方式传承。因此,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常州留青竹刻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器型多样、画面内容丰富、竹刻刀法娴熟细腻、形象生动、格调淡雅娟秀,反映了中国竹刻工艺“简朴高雅”的艺术特色,寄托着文人墨客高洁、醇厚的审美情趣。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常州留青竹刻同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1 常州留青竹刻概述
留青竹刻具有“青筠白刃留神韵”之称,是在竹子薄如纸张的青筠上进行造型创作,通过多留、少留、不留等手法,铲去图像以外的部分竹筠,露出竹肌,利用竹筠与竹肌的色泽差异,使雕刻作品呈现出明暗及富有层次的艺术效果,因留青竹刻是在竹子的表皮上做文章,亦称“皮雕”或“平雕”。
留青竹刻技艺始于唐代,最初是在笔筒、臂搁、扇面等竹器具上作为装饰出现,多为表现层次感不强的花纹图案,艺术效果较为平面化。经过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竹刻艺人大胆地将留青竹刻的刀法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相结合,使其成为独立的竹刻门类,此期间也是留青竹刻发展的鼎盛时期。
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于竹刻名家张希黄所创的“青筠五色”的独特技法(如图1),同时又受到明朝晚期文人趣味的影响,将竹刻艺术与文人绘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近现代的常州留青竹刻更是人才辈出,最为突出的是白、徐两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白士风与徐素白
,代表作品如图2、图3 所示。
2 常州留青竹刻的价值
2.1 常州留青竹刻的审美价值
常州留青竹刻将中国书画的写意和工笔表现效果进行了再次创作,通过在竹皮上进行雕刻,既有了浮雕的外在形式,又有了刻刀刻过的痕迹,更不失书画的笔墨韵味和构图特征。因为竹材质的原因,常州留青竹刻的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竹刻作品的皮与肌之间的色彩差距逐渐增强,色泽对比越发明显。这是因为竹肌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淡黄色变为深黄色,最终变成紫红色,这样的变化可以突出作品的立体感,丰富作品的层次感,提高作品的精美度,增强留青竹刻的审美价值。常州留青竹刻综合了多种传统手工艺的雕刻技法,整体感觉格调高雅、面貌独特、涉猎内容广泛、器物样式多变,深得国内外竹刻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常州留青竹刻强调的是客观外在的精巧形态和主观内在的情趣韵味,创作理念近似中国画派中的文人画,雕刻纹样能够体现出雕刻者创作时的心态,彰显独特的艺术语言魅力,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如图4 所示。
2.2 常州留青竹刻的文化价值
常州留青竹刻以竹为原材料,因为常州位于历史上嘉定、金陵两大竹刻流派之中,与盛产毛竹山区接壤,并且地处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带,所以有利于竹刻工艺的选材和创作。竹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不仅遍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而且内化到了人们的精神领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竹称之为中国竹文化。常州留青竹刻艺术正是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启发下,使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主张以一种虚静的心态和高超的技艺使留青竹刻艺术达到自然天成之美。常州留青竹刻融合了传统雕刻艺术和文人画艺术风格,二者协调统一,既保留了留青竹刻的刀味与文人画的运笔,又体现出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3 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留青竹刻本身自带的精湛技艺和文化意涵也让它从单纯的文房雅玩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艺术品、收藏品,甚至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投资品
。现如今,由于制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雕刻工艺无法实现批量化生产,导致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因此留青竹刻在传承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
通过三年多在医院宣传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如对比图表结果显示:新管理制度体系和方法开展后,全院通讯员稿件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医院自媒体、网站稿件数量和质量快速增加,见图1。全院职工对宣传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医院宣传队伍体系完善,后备力量充足,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与此同时,院外媒体期刊发稿数量和省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数量也有所增加,说明医院宣传影响力和影响面逐渐扩大。医院标识广告等真正达到统一、温馨、便捷且有医院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医院宣传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将医院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宣传引导能力和宣传影响力也会明显提高。
3.1 留青竹刻传承后继乏人
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留青竹刻相关项目研究的扶持,给予相关项目研究的财政支持;举办一些规格较高、影响较广的传统手工艺比赛、展览等活动;为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人与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提供场地及经济上的补贴,解决从事传统手工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3.2 宣传力度不足
HPLC法同时测定四味姜黄汤散中7种成分的含量…………………………………………………… 赵 娅等(1): 29
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为竹刻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使其在创作时不会灵感枯竭,但若是想使竹刻艺术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竹刻艺术家就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重视创新与传承的融合,没有创新支持的传承是没有未来的,而摒弃传承的创新也如无本之木
。常州留青竹刻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边定位法[13]是一种几何法,通过测量UWB标签到多个已知位置的UWB基站的距离来估计标签的位置,该方法在目前室内定位系统中应用最广,对于二维空间定位,至少需要3个基站才能估计标签的位置。假设标签到各基站的距离分别为d1,d2,…,dn,各基站的位置分别为(x1,y1),…,(xn,yn),标签的位置为(x,y)为待求位置,可得方程组如式(2)所示。
近日,据媒体报道,华润置地首席执行官吴向东确认加入华夏幸福。12月4日下午6点,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决定聘任俞建为公司联席总裁,分管财务及融资等业务。吴向东曾经的搭档——华润置地前CFO俞建已先吴向东一步就任。
3.3 营销策略单一
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的运用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巨大的能量,带来了更大的便利,这使许多人看到了互联网的好处,他们将互联网应用于已有的产业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例如,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运营者,他们通过互联网增加了宣传手段,拓宽了营销渠道,在营销策略上有了更多选择。目前,虽然可以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到常州留青竹刻产品,但其种类较少且形式单一,所以销量甚微。各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也对常州留青竹刻进行直播和介绍,但得到的关注度并不理想。这种单纯的电商、直播等销售方式,没有抓住大众消费者的心理,也忽视了留青竹刻背后的文化价值,难以建立品牌效应,不利于留青竹刻的推广及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
3.4 功能与题材缺乏创新
第一,题材创新方面。常州留青竹刻的题材大多与书画相结合,无论是徐派追求中国画形空意不空的韵致,还是白派主张的用多留少的留青法来表现浓淡晕退变化,这些内容大多显得晦涩难懂,在当前社会,难以达成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将传统民间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留青竹刻艺术。因此,选择紧扣时代主题和时代特点的主题运用到留青竹刻之中,是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常州留青竹刻可以大量借鉴现代画派、艺术家的绘画题材和风格,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或者喜好划分产品类型,区分各类型的风格和主题,或者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可以最大化地呈现留青竹刻的艺术魅力。
4 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4.1 重视传承人的培养
一项传统手工艺的特色有时被材料的独特性所决定,有时被神秘的工艺流程所决定,有时被奇异的风格所决定,有时则全凭手艺人高超的技艺、技巧而决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以人为本的技艺、精神,是人参与其中的活态流变形式,突出非物质的属性
。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步骤就是广招学徒,让更多真正对常州留青竹刻感兴趣的群体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常州留青竹刻是一项对手工艺者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技艺,这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学习常州留青竹刻,要掌握工具和技法两大核心技艺:一方面是磨制雕刻时使用的刀具;另一方面是运用青筠五色的表现技法。只有将这两方面融会贯通,才可以真正掌握常州留青竹刻,继续传承这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运用教育教学的方式培养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是十分可行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教师的身份走进讲堂,向学生讲解系统知识,传授核心技艺,不仅可以解决传承人紧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为高职教育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梳篦、留青竹刻和乱针绣,但是留青竹刻的知名度远不如梳篦和乱针绣。虽然在老一辈手工艺人的努力下,常州留青竹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留青竹刻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对大众的审美能力有一定要求;第二,留青竹刻的实用价值不够高,多为摆件类的欣赏性产品;第三,留青竹刻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技艺手法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日渐疏远。这些原因都会使人们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了解常州留青竹刻,进而造成其民众关注度和社会知名度不增反降,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其了解甚微,流传度不尽如人意。
4.2 扩大宣传力度
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了百年之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因此,想要扩大其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程度,不仅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更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这样才可以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与推广。一方面,留青竹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故事要被大众所熟知,就不能只陈列在博物馆里,而应该向外推广,被更多人所熟知。例如,在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等成熟的旅游景点设立纪念品店、竹刻体验店,借助旅游景点的人流量提高其推广效率。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具有共享性、高效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的社交平台,以及具有趣味性和体验性的游戏,对留青竹刻进行快速地传播与普及,形成一种独特的发展形势。
在以经济与市场为导向的当代,以家族成员为主体的家族传承方式仍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传承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家族人员中真正参与到传承中的人数少之又少。留青竹刻虽然是“小器”,但却需要手工艺者对留青竹刻作品做到盈尺之间、意趣无穷。这就要求留青竹刻手工艺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雕刻技法,还要储备丰富的绘画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手工艺者运用大量的时间研习留青竹刻的雕刻工艺。因此,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留青竹刻无法与当今时代接轨,一方面导致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了解留青竹刻,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花费时间来学习留青竹刻,从而影响了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
4.3 强调用户体验
消费者的兴趣是市场营销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常州留青竹刻及其设计作品的营销推广。首先,重视用户的情感因素,让留青竹刻产品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注重留青竹刻产品的质量和用户的体验感,在保留产品本身文化内涵前提下,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一,要保证外观造型和纹样的完整性和美感;其二,要以用户为主体,产品要符合大众的需求,产生购买欲望;其三,产品要结合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让使用者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4.4 提高产品创新性
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建立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对企业和个人进行评分评级,实行差别化管理,鼓励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并在社会上公布,倒逼企业和从业人员自觉履行职责。
在功能方面,留青竹刻主要有装饰品和文房用品两大类,其中文房用品包括臂搁、笔筒、扇骨、台屏等,但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现在市面上出现了更便捷的书写工具,代替了具有古典韵味的留青竹刻文房用品。在题材方面,留青竹刻的主题大多选用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内容,更符合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互联网时代,求新求异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人们的想象力逐步拓宽,艺术品位得到提升,因此对于传统中国水墨画题材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也影响了留青竹刻的普及。
第二,材料创新方面。由于留青竹刻是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这一技法就限制了留青竹刻通过材料来进行艺术表现的范围,但这不能说明留青竹刻工艺在材料方面就只能墨守成规,而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对于竹材质应用创新方面,首先可以从改变其易遭虫蛀、发霉与腐朽的物理性能开始,从而达到竹刻使用者预先设想的形式,使其有利于竹刻的艺术创作,有利于竹刻艺人充分展示其设计构思。此外,还可以体现在竹材与其他材料的创意结合当中,如竹与玻璃、竹与瓷,以及竹与金属等,用不同材质的质感与竹材碰撞出新的设计灵感与创意。
第三,产品创新方面。传统手工艺不仅具备传统的艺术形态,而且还记载了人类的文明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留青竹刻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不仅可以让产品拥有实用价值,还可以拥有精神价值。除了文化创意产品以外,常州留青竹刻还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进行应用,比如运用趣味性的设计方式,将留青竹刻融入有形产品的设计之中,通过改变已有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表现形式,达到延伸产品自身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效果。在无形产品的设计中,通过用户体验与交互的创新设计,把传统手工艺中最能引起用户兴趣的部分和最具特色的部分进行简化,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从用户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出发,处理人与产品之间的交互问题,使用者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情感变化,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将体验式设计融入常州留青竹刻产品中,不仅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留青竹刻的设计空间,也极大地丰富了留青竹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存在形式。
5 总结
常州留青竹刻是一种“以竹为纸,以刀代笔”的传统雕刻艺术形式,它将细致精巧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书画技法进行融会贯通,探寻到刻与画之间的手法契合,捕捉到刚与柔之间的神韵共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传承文化有所帮助,也能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合理有序地解决上述问题,对常州留青竹刻和其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至关重要。
[1]葛君白.论“常州留青竹刻”的艺术性发展[J].西部皮革,2021,43(08):148-149.
[2]郑钰潇.徐秉方:像竹一样生长[J].中华手工,2020(2):10-19.
[3]邵晨霞,施茜.家族传承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研究—以常州徐氏留青竹刻为例[J].美术观察,2016(04):128-129.
[4]刘艳红.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入非遗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9):124-125.
[5]谭文如.浅谈中国竹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以常州留青竹刻为例[J].名家名作,20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