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双柏散外敷在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8-11赵以瑜王瑞国滕立玲
赵以瑜,王瑞国,滕立玲
(日照市中医医院骨科,山东日照 276800)
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尤其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主,可引起踝关节部位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影响下肢活动[1]。临床治疗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多以缓解疼痛、解决关节不稳为目标,故通常在支具固定基础上予以抗炎镇痛药物。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对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起到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2]。但常规治疗的整体效果有限,仍有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慢、关节功能恢复欠佳。中医将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归属于“筋痹”“筋伤”等范畴,踝关节发生急性扭伤后可致气血瘀滞,运行不畅,发为痛、肿[3]。加味双柏散为中医传统外敷方剂,包含黄柏、大黄、黄芩、黄连、没药等多味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将其外敷于损伤部位,能够加快药效渗透,刺激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以改善局部微循环[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加味双柏散外敷在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8 例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4 例;年龄29~52 岁,平均年龄(40.14±4.28)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5±1.86)kg/m2;踝关节损伤分度:23 例Ⅰ度,16 例Ⅱ度;损伤部位:20 例左侧,19 例右侧;病程1~7 d,平均病程(4.11±0.67)d。观察组:男23 例,女16 例;年龄28~53 岁,平均年龄(40.19±4.31)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19±1.92)kg/m2;踝关节损伤分度:24 例Ⅰ度,15 例Ⅱ度;损伤部位:22 例左侧,17 例右侧;病程1~7 d,平均病程(4.15±0.71)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实用骨科学》[5]中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证;伴有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损伤分度Ⅰ~Ⅱ度;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衰竭;伴有慢性疼痛史;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严重精神障碍;合并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等。
1.3 方法
两组均使用冰袋冷敷患侧踝部,并使用支具将患侧踝部置于中立位。
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烟台鲁银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795,规格:25 mg/片)治疗,75 mg/次,2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方剂组成为:侧柏叶29 g,黄柏29 g,黄连29 g,大黄14 g,薄荷14 g,泽兰14 g,没药14 g,黄芩14 g,姜黄14 g。将上述药材混合打成粉末,以蜂蜜调制成软膏,外敷于患处,每次贴敷4~6 h,1 次/d。
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踝关节韧带肿胀、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回声正常,损伤部位连续性好,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踝关节韧带肿胀、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消退,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回声欠均匀,损伤部位连续性好,踝关节功能大致恢复;无效:治疗后,踝关节韧带肿胀、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回声不均匀,损伤部位连续性仍中断,踝关节不稳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总分0~10 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7]。
(3)踝关节功能: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包括患肢疼痛、功能自主活动、支撑状况等方面,共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踝关节功能越好[8]。
(4)炎症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获得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5)安全性:记录两组局部瘙痒、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疼痛程度及踝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前VAS 及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踝关节功能对比[(),分]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及踝关节功能对比[(),分]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4 两组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出现1 例头痛,1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2/39);观察组出现2 例局部瘙痒,1 例头痛,1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671)。
3 讨论
踝关节为下肢重要关节组织,处于足部与小腿连接部位,由足部、胫骨及腓骨远端构成,且其周围分布大量韧带组织,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联合韧带共同参与膝关节稳定的维系工作。踝关节在正常背伸状态下时,内、外踝会将距骨滑车较宽的前部紧紧夹住,获得较高的关节稳定性,而当踝关节跖屈时,距骨滑车较窄的后部会进入关节窝内,降低踝关节稳定性,且踝关节内侧仅存在三角韧带,外侧仅存在副韧带、腓骨肌腱,整体结构较前后方更为薄弱。一旦人们在日常行走、运动等过程中发生踝关节突然内收或内翻,则可对踝关节内外侧韧带造成损伤,诱发疼痛、肿胀等症状,若患者治疗不彻底,还可引起关节不稳,形成习惯性软组织损伤[9]。
临床针对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常规治疗多以冷敷、支具固定等方法为主,能够促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肿胀,并维持关节稳定,促进韧带修复。考虑部分患者疼痛强烈,临床还需为其加用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以迅速缓解局部肿痛。双氯芬酸钠为临床常用的抗炎镇痛药物,能迅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生成,从而减轻局部疼痛;且该药还可提高机体痛阈,降低机体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进一步促进疼痛消失[10]。但常规治疗在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临床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加快踝关节功能复常。hs-CRP、TNF-α为常见炎症因子,其中hs-CRP 为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发生损伤后其可明显升高,反映机体早期炎症程度;TNF-α 不仅能诱导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加重局部缺血、缺氧,还可参与血管内环境稳定。当人体发生急性损伤后可促使损伤部位产生炎症反应,促进该类因子释放。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多是由跌扑、牵拉或扭转过度等因素引起局部损伤,致局部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壅滞于局部,从而形成血肿,致血液循环、淋巴液回流不畅,不通则痛,故临床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味双柏散为中医传统外敷方剂,方中侧柏叶能清热凉血、止血敛疮;黄柏能清热燥湿、祛瘀散积;黄连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大黄能行瘀血、破积滞、泻热毒;薄荷能清风热、消肿痛;泽兰能行水消肿、活血化瘀;没药能散瘀定痛、消肿生肌;黄芩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姜黄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络行气之效,即可祛瘀血,又能消肿止痛,达到标本兼顾。临床将上述药材研磨调制后外敷于踝关节损伤部位,可促使药物经皮吸收,直接作用于患处,促使局部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浓度药物环境,增强活血化瘀之效,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加快致痛致炎物质排出,缓解踝关节肿痛,并能调节组织周围营养状态,为损伤韧带修复创造良好条件。加味双柏散外敷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于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可协同增效,不仅能迅速控制肿痛症状,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加味双柏散外敷能加快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肿痛消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加味双柏散外敷能提高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踝关节疼痛、肿胀,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