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众创空间研究发展对比分析
2022-08-11张项民李凤艳
张项民,李凤艳,张 晶
(1.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1 研究背景
众创空间作为汇集各种创业资源和活动于一体的复杂创业生态系统,在科技型企业培育过程中承担着关键的“孵化”作用,帮助创客们将初步的创意和设想转变成可实现的个性化产品和项目。2014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全面激活亿万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掀起了一阵创业热潮。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又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将众创空间打造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公开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众创空间建设提出了高质量的新要求,使得众创空间的发展进入了由增量转为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据《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0》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3 206家创业孵化载体,包括5 206家孵化器和8 000家众创空间。其中,国家备案的创业孵化载体有3 065家,国家备案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有73家。目前,创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大众创业热情的推动下,学术界对于众创空间建设的探讨不断深入,主要针对发展现状、建设策略、影响要素、评价指标、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探究。为梳理众创空间的研究脉络和演进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0年中外与众创空间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挖掘,更加直观地展现国内外众创空间现有研究成果的全貌,为未来众创空间的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案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CNK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按照主题词OR关键词=(众创空间AND孵化器)进行初步检索,国外文献则按照主题词=“maker space*”OR“comaker space*”OR“hacker space*”OR“hack lab*”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622篇中文文献和131篇外文文献。
在数据预处理之前,首先要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去除包含报纸、会议、图书等形式的文章,并下载作者、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重要字段。通过对下载的文献进行过滤和去重,最终得到2013—2020年的434篇有效中文文献和120篇有效外文文献。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研发的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集聚了信息可视化、文献计量和数据挖掘等方法,用于揭示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现状、应用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文献中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关键词分布、聚类属性以及演化规律等内容,对有效文献进行词频、热点、聚类、突现词和时区分布等分析,从而探索众创空间研究发展的全貌。
首先,运用Excel工具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并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核心作者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探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文献特征和发展阶段;其次,基于文献关键词网络进行共词和聚类分析,归纳出研究的热点、前沿以及演化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讨论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3 结果与分析
3.1 众创空间研究现状分析
3.1.1 文献发表数量增长趋势分析。为探究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成果变化趋势,本文对434篇中文文献和120篇外文文献进行统计汇总,得到有效文献的量变趋势图,具体见图1。
图1 国内外众创空间领域研究文献发表数量的年增长趋势图
由图1可知,自2013年以来围绕众创空间主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内研究发展迅速且成果丰富。国内关于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整体呈稳步发展态势,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2015年以前是初期探索的第一阶段,此时国内尚未正式提出“众创空间”的概念,学术界主要围绕创业孵化平台和服务进行主题研究。2015—2016年是快速增长的第二阶段,国内关于众创空间的研究刚刚兴起,引起了学者们的激烈探讨和广泛研究,该阶段年文献发表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文件里正式提出“众创空间”一词。一时间众创空间成为最具创新特色的前沿标志,促进了“双创”浪潮的快速涌动。2017—2020年是稳定发展的第三阶段,年发文量在75篇左右,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助推“双创”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众创空间开始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相比之下,国外在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整体趋势较为平缓,也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013—2014年是初步发展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发文量较少,年均少于5篇;2015—2017年是缓慢增长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年文献发表数量呈倍数增长的趋势;2018—2020年是逐渐衰减的第三阶段,该阶段年文献发表数量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国内外学者持续重视并加强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且均在2017年达到了阶段性的顶峰,随后出现“缓慢衰减”的趋势。
3.1.2 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通过分析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能够有效揭示该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进一步把握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分布情况和科研合作动向。
①国内外核心作者合作网络。运行Citespace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2013—2020年,时间切片为1,选择作者(Author)为网络节点,构建国内外核心作者共现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和图3所示。在合作网络图谱中,各个节点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标签字号的大小表示中心性的高低,节点间的连线说明学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合作关系越紧密。
图2 国内核心作者共现合作网络图谱
图3 国外核心作者共现合作网络图谱
根据国内核心作者共现合作网络图谱可知,节点最大的学者为俞灵琦,其次为杨凯,梁海锋、陈晴、汪斌、唐德淼、陈武、徐示波、周述章等位列其后。由于不同学者之间存在沟通和互动,图谱中形成了若干子网络。其中,仅部分高产作者间存在合作,较为显著的分别是以梁海锋、陈晴和汪斌为首的合作网络结构;而多数高产作者偏向独立研究,如俞灵琦、杨凯、张建峰、刘润达等。与此同时,不同的学者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方向也有所差异。例如:俞灵琦主要探究众创空间孵化的发展体系,寻找更有利于中小微企业的孵化模式;梁海锋团队对广东省众创空间建设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陈武团队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针对众创空间发展的质量评估维度和指标体系。
根据国外核心作者共现合作网络图谱可知,节点最大的学者为Unterfrauner E,其次是Hui V、Maravilhas S、Martins JSB、Dixon C、Williams CB、Voigt C、Pelka B等。其中,合作团队仅有8个,且合作规模大多只有2~3人。与此同时,不同团队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Unterfrauner E和Voigt C通过定性分析研究创客对于社会价值的影响;Hui V等探究创客时代的创新教育体系,并就超越体验式学习和创业创新的潜在制造空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Maravilhas S 和 Martins J提议创建一个能够激发创造力的实验空间,以方便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发挥其想象力,开发创新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国内外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可知,众创空间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显著的学术合作团队。另外,学者们根据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建设方案和重点,实时调整和优化研究的思路和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研究热度与政策导向相互协同的关系。
②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为统计国内外研究众创空间的核心学术团体和机构,本文汇总了各个科研机构在众创空间领域发表论文的数量,其中高产机构如图4所示。
图4 众创空间研究的高产机构
由图4可知,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表的相关论文共5篇,数量最多;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niv Southern Queensland)、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等均发表了3篇相关论文,说明以上科研机构在众创空间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潜力。与此同时,国内外发文量排名前30的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相当,其余约60%的机构只发表了1篇相关论文。
本文通过构建2013—2020年国内外从事众创空间研究的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深入挖掘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节点类型为机构(Institution),构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国内研究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图谱
图6 国外研究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图谱
从国内研究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图谱可知,跨单位进行合作的机构群体有6个,且合作规模大多只有两个组织,其余各机构相互独立、互不关联。
在国外的研究机构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 Calif Berkeley)、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 British Columbia)、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加拿大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等发文量较多。其中,部分科研机构的合作规模与国内团队相比更为庞大,但科研机构独立研究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基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可以发现,各节点间的连线数量较少,说明国内外研究群体分布较广,各团队之间缺少紧密沟通,交互能力和凝聚力不强。未来要不断推动和促进各机构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并深化研究角度与内容。
3.2 众创空间研究热点分析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通常是一篇文献核心论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通过对特定研究领域内不同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有效且直观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
运行Citespace软件,选择关键词(Keyword)为网络节点,构建国内外众创空间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具体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年轮较大的节点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较高,节点间的连线说明关键词之间存在共现关系。
图7 基于CNKI的众创空间研究热点图谱
图8 基于WOS的众创空间研究热点图谱
通过与核心作者和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图谱的对比能够发现,国内外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出一定的优化与改进,但是整体分布依旧相对松散、密度较低。在未来的科研进程中,不仅要加强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要提高对研究领域的专注度,实现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和挖掘。
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统计得到2013—2020年间国内外众创空间相关文献中的高频次和高中心度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次和高中心度关键词表(2013—2020年)
在表1中,国内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出现频次均大于20。国外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众创空间(maker space)”“创新(innovation)”“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制造(making)”“创客文化(maker culture)”“教育(education)”“设计(design)”“知识(knowledge)”“创造力(creativity)”等。根据国内外众创空间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分布可知,国内研究侧重于创新企业培育孵化以及平台建设工作等方面,而国外研究更注重创客活动的开展、互动体验式教育以及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明确特定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和发展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构建,并选取LLR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其中,聚类标签主要为提取的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和增补关键词等,最终得到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①国内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基于CNKI中文文献构建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共有496个节点和95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 8。其中,模块值Q为0.743 5,Q值大于0.3说明划分的社团结构明显;平均轮廓值S为0.485,说明聚类效果较好。具体如图9所示。
图9 国内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对中文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14个聚类模块,分别为SWOT分析、协同创新、共享空间、创业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加速器、创业服务、盈利模式、人工智能、转型等。本文主要提取各聚类结构的前5个标签词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聚类的研究内容存在交互现象,通过归纳总结可将我国众创空间研究划分为4个主题。
第一,众创空间的生态系统和平台建设。伴随着产业升级、创新创业驱动和国家政策投入,各个创新主体利用开源技术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目前,学者们主要针对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模式、策略、评价指标等展开研究。例如:王节祥等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明确了众创空间双边创新型平台的定位,挖掘出众创空间发展战略三阶段的演化路径,并有效判别不同阶段的关键行动,为创客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建设框架;范海霞、何长胜、马子千、董晨醒等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第二,众创空间的创新企业孵化建设。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国家大力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培育,力求在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策略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乌仕明、李正风揭示了在“双创”政策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众创空间成功转型的机制和动力,并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众创空间服务的背景和特征;李燕萍等通过对比分析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其区位布局和集聚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桑子文主要探究了“极地创新中心”孵化模式,为创新孵化提供了新思路。
第三,众创空间的创业人才培育建设。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中选拔优秀的创业项目并提供支持,着力推动教育、培训、实践和实战的有机结合。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众创空间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王占仁等探索了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李焱以高校众创空间为例,探究了“双创”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崔梦奇提出了适用于大学生的众创空间设计和建设方案。
第四,众创空间的投融资服务建设。完善的金融制度体系与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相结合,是众创空间实现稳健发展的保障。在创新2.0时代新思维和新模式的驱动下,创新主体利用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汇聚战略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等各方资金的支持,合力推动创业项目实现商业价值并回报社会。姚登宝和秦国汀基于金融支持的结构、效果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金融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周雷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了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大学生创业企业所适合的众筹融资模式,并提出了促进众筹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辜胜阻等提议构建多元化治理模式,以实现“众创”和“众筹”的交互融合,通过金融创新有效降低创业创新风险。
②国外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基于WOS外文文献构建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共有381个节点和1 14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5 8。其中,模块值Q为0.820 7,平均轮廓值S为0.691 5,S值大于0.5说明聚类结果较为合理。具体如图10所示。
图10 国外文献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对外文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11个聚类模块,分别为创客空间(maker space)、性别(gender)、创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教育(education)、三维打印(additive manufacturing)、建构主义(constructionism)、媒体实践(media praxis)、创意空间(creative spaces)等,其反映了国外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国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可以发现,国外众创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客文化传播、运动实践、教育体验、技术手段等方面。
第一,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在国外众创空间的探索过程中,学者们大多以“Do It Yourself(DIY)”为理论基础,而创客文化、车库文化、反主流文化以及黑客文化都是基于DIY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在众创空间的实践过程中,创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部分学者开始讨论性别和身份对创客运动的重要性。Marshall A和Rode J强调,梳理性别、身份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对解决创客文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至关重要,未来将吸引更多女性加入创客文化;Richards J提出,DIY、创客社区以及创客精神与电子音乐中的性别失衡问题相关。
第二,众创空间的技术孵化研究。随着开源硬件和编程语言的兴起以及网络社区的流行,创客空间开始不断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Mohomed I认为,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和互联网媒体的普及等将加速“DIY”创客运动的传播;Christian Voigt等提出,参与式WEB2.0时代的驱动和数字制造技术成本的降低,激发了广大群众对于物品制作和创新的热情,创客运动得以快速发展。
第三,众创空间的教育研究。基于科技创新和优化,众创空间在教育模式方面也不断升级改造,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和趋势,如基于大脑的学习、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STEM、设计思维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Javaid S等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创建了具备识别问题、构建模型、熟练应用、重新设计想法并与他人分享知识等功能的多媒体实验室;Yeh C Y等基于模糊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了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教育的能力指标以及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以促使学生具备适应生活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3.3 众创空间研究前沿分析
3.3.1 关键词突现分析。突变检测算法是基于文献具体内容提取突变术语(Burstterms),并根据词频的时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检测出不同时期关注度急剧增加的研究话题,从而探索和挖掘特定主题的前沿动向和发展趋势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究国内外众创空间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运行Citespace软件,设置参数为“Burstterms”,得到国内外文献关键词突现结果,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国内文献关键词突现表
表3 国外文献关键词突现表
根据国内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突现表可知,国内针对众创空间领域的生态构建、平台打造以及投资服务等方面的关注热度持续不减,而促进“双创”融合发展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
根据国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突现表可知,国外更注重图书馆教育、互动学习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研究。其中,2018—2020年间的突现词为“建构主义”“儿童计算机交互”,且突现率一直延续至今,说明这两方面是国外众创空间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3.3.2 众创空间关键词时序分析。关键词时序图能够反映出不同时期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阶段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按时间片段构建了国内外文献关键词时序图谱,具体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国内文献关键词时序图谱
图12 国外文献关键词时序图谱
基于国内外众创空间领域文献关键词的时序图谱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将众创空间研究的演化历程划分为基础探索、繁荣发展和新兴突破等3个阶段。
①基础探索时期(2015年以前)。在研究初期,国内尚未正式提出“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学术界主要针对创业孵化平台和服务进行研究。早期的创业条件相对不成熟,存在政策制度不够完善、社会资源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使得创业孵化平台和服务的开发及建设力度不足,创新企业和团队的数量较少。这一时期国内外学者以“众创空间”为主题的研究还处于基础的概念界定与经验学习阶段,研究内容较为杂乱且缺乏系统性。
②繁荣发展时期(2015—2017年)。这一时期各国相继推出了各种创新创业战略,激发了社会大众的创业热情,初创企业和服务平台的数量逐渐增多。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学术界对众创空间的研究更加深入且多元化。然而,创新人才和团队匮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以及社会创业条件不够完善等问题,使得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主题大多聚焦于人才培育体系构建、创客活动开展以及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学者们更加注重教育融合实践、初创企业的孵化以及平台建设的效率和绩效评价等研究。
③新兴突破时期(2018年至今)。在这一时期,随着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加大创新的号召力度和建设投入,学术界对于创新人才、高校院所、优质企业的关注度也持续增温。但区别于以往的是,这一时期的研究更注重利用创新技术手段剖析并解决深层次问题。其中,相对于国内的研究领域而言,国外学者一直十分重视设计创新与技术孵化,例如3D打印、硬件材料、机床设备等从早期研发到今天依旧是研究的重难点。
4 结论
本文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国内外众创空间领域的共55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在发展阶段方面,国内外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早期国内外的探索较为基础,但在发展中期国内的文献数量迅速增加,而国外文献数量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缓,但双方均在2017年达到了阶段性顶峰,随后出现“缓慢衰减”的趋势。
②在核心作者和科研机构合作方面,国内外学者和机构之间均缺乏稳定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凝聚的科研群体。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独立研究,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形成了固定团队,但研究的涉及面相对有限。
③在研究热点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众创空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生态系统和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育、投融资服务等4个方面;而国外学术界对众创空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技术孵化以及教育等3个方面。
④在研究前沿方面,当前国内众创空间研究的前沿方向主要是生态系统、绩效评价、创新创业、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等方面;国外的研究前沿主要为图书馆建设、教育模式、数字制造等方面。
⑤在演化趋势方面,国内外以“众创空间”为主题的研究大致经过了概念界定与经验学习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与平台建设实践阶段、众创空间绩效评价与技术创新阶段,且众创空间的应用范围已不断拓宽到农业、医学、教育、工程等众多领域。
言而总之,众创空间是一类创新服务机构的总称,未来众创空间领域的研究重点依旧要基于理论探寻不断向应用实践迈进,推动和服务于创新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