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研究
2022-08-11李光萍
周 园,李光萍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 400054)
1 引言
2021年3月12日,新华社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优化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并且该城市群位列此次“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的第一优化提升方阵。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也明确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承载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撑地、国家各类重大战略实施的侧重地,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专利转让(技术转移)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环节之一,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法律角度看,技术转移的核心是以专利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的转移,而专利权转让相对于专利许可、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转移方式,其技术转移受体与主体最为明确,可以实现专利权属的直接变更进而完成技术转移活动。因而专利权转让是国家、区域、高校、企业、个人等主体开展技术转移活动的主要方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飞跃式进步与发展,中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专利技术的加速转移,因而专利技术转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值得学者深度研究。为此,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转移问题进行了大量且丰富的研究,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转移绩效和技术转移态势。关于技术转移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使用统计年鉴、企业年报、专利引文等数据。例如:Mattoo采用大学专利许可数量和大学商业孵化器数量对技术转移绩效进行测量与研究;Smith和Powell则使用专利的被引次数与突破性技术专利的许可数量来对技术转移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朱莹莹对制造业技术转移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利用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在VES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DEA-CCR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技术转移的效率进行了相关测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范柏乃、余钧通过高校技术转移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1年间的高校技术转移效率进行研究,并探讨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应的收敛性;吕荣杰、贾芸菲等通过专利申请和合同等数据并结合两阶段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了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区、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区、市)技术转移效率。而关于技术转移态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利用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据、专利转让数据、专利许可数据等技术转移数据。例如:Madeira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世界各地的数据库中检索到数以千计的专利转让数据,并使用国际专利分类(IPC)代码A61K、A62P和C12N作为指导,从专利权人类型角度对巴西生物制药专利转让态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新兴公司在合并技术持有者的竞争对手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大(大型制药公司、研究中心和大学)的研究结论;Serrano利用专利转让最新数据,从技术领域和专利权人类型两个角度对专利转让的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发现专利转让的比例很大,并且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在不同类型的专利权人之间存在差异;Liu等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结合中国山东省的专利数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博弈模型,博弈的双方分别是行业、大学或研究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惩罚将激发专利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各节点间的配合度;任龙等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权转移数据,通过对中国技术流动网络进行构建,刻画了中国技术转移的演化路径,研究发现专利转移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间的专利转移较为罕见;刘承良等对2015年专利交易数据通过融合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及空间分析等方法,从节点、关联、模块及影响因素等4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际技术转移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刘井伟通过Python技术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转让数据进行爬取,进而从城市技术转移的规模、网络、主体3个层面对国家技术转移进行了研究。
综上,国内外现有文献成果主要对企业、高校、政府等微观主体的技术转移网络特征、效率、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在微观主体层面对专利转让网络的相关研究中,专利转让所形成的网络中心多为综合性大学,地理因素、创新能力会制约各主体间的技术转移合作。那么区域层面的专利转让网络会呈现什么样的形态与特征?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又该如何优化专利转让网络?为此,本研究拟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选取网络密度、核心—边缘结构、网络中心性等社会网络分析的指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宏观层面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微观层面的8个具体技术领域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以厘清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节点近年来专利转让的基本情况,了解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个体在专利转让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各技术领域发展情况,找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专利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进而充分发挥重点城市节点的辐射作用,带动边缘城市发展,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高效发展,缩小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节点之间的专利技术转移差异,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全面发展。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的重点战略区域,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和增长极。根据国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的战略定位可知,武汉作为中心城市,长沙和南昌作为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包括3个省份31个城市的中国跨区域城市群。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8年9月,于长沙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六届会商会聚集了黄石、黄冈、株洲等8个城市的观察员,以及区域合作城市的相关代表。该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的合作红利惠及周边城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自区域协调政策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不断完善技术发展与资源合作的体制机制,使得长江中游三省份之间各资源要素的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并于2020年完成了9.39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为0.11%,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城市群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列为优化提升的第一方阵。
2.2 数据来源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可知,我国专利类型共包括3种,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其中,只有发明专利需要经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2~3年的审查周期,因而发明专利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言稳定性更高,其创新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相比,更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区域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真实水平。而专利转让数据作为一种最直接、最及时、最全面的技术转移数据类型,可以更好地反映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流动、技术转移态势。所以本研究的专利检索对象剔除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仅限于已授权发明专利的转让信息。
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国内区域,因而选择国内中文数据库领域中比较知名的“Patsnap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智慧芽是全球领先的集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和专利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具备较为完备的数据检索字段和高质量的专利数据。另外,考虑到本研究是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现状的分析,数据越新越好,所以在研究时间、研究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长江中游城市群近3年的专利转让数据对其网络结构进行研究。专利转让数据检索流程如下:选择转让生效日在2018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的中国发明授权专利;申请人国别设置为“中国”;地址设置为“转让前地址(湖北or湖南or江西)和转让后地址(湖北or湖南or江西)”。通过“Patsnap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采集到长江中游城市群2018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的专利所有权转让信息共10 578条,并将其整理到Excel表格中,进而对残缺数据、错误数据、重复数据进行抽样审查和人工校验,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专利转让数据进行筛选,最终共整理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有效专利转让信息6 798条,后续研究均基于该人工筛选处理后的6 798条专利所有权转让数据展开。
2.3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源于社会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属于社会学中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相关的研究领域,核心内容是通过网络关系数据对整个网络以及网络中各网络节点进行定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定量分析方法的一种,其将社会学、图论数学、统计学等理论、方法和技术集合于一体,可以将时间量化数据和关系数据相结合,继而探析网络中各行动者之间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复杂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所包含的网络特性评价指标较多,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指标体系的科学选取是进行相关研究的核心。结合论文研究主题、研究目标、研究维度,本文最终选择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等3个指标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专利转让网络结构的评价指标,选择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性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结构的评价指标,进而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进行分析。①网络密度。在专利转让网络中,该指标反映整体专利转让网络内部组织间专利转让联系的紧密、频繁程度,专利转让网络密度越大,各城市节点间专利转让联系越紧密、频繁,反之专利转让联系越松散、稀疏。②网络中心性。该指标能够揭示整体专利转让网络中各城市节点所发挥的作用和在网络中所承担角色的特征及差异,同时反映各城市节点在专利转让网络中所处的中心位置。它包含3种表现形式: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其中点度中心度按照矩阵是否具有方向可分为点出度和点入度。③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结构是由城市间相互联系构成的一种中心紧密相连、外围稀疏分散的结构,可以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的城市分为核心区与边缘区。一般而言,核心区可以产生或从其他城市吸引大量的专利技术,带动非核心区域(边缘区)的发展;网络中的边缘区与核心区是相互依存的,但某一区域的技术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的核心区。
3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的宏观特征
在专利转让网络中,网络节点表示各城市,边的粗细表示城市之间开展专利转让活动的强度。通过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能够刻画出城市节点间开展专利转让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是指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31个城市节点之间存在专利转让联系的城市对,通过统计城市节点之间的城际专利转让数量,对两个城市之间专利技术转移联系的权重或强度进行刻画,以及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整体态势进行初步呈现的网络结构。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密度分析
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包含的31个城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的节点,以不同城市节点之间发生专利转让的数量作为边,建立加权非对称矩阵,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矩阵上的数值表示从城市A转移到城市B的专利数量,加权非对称矩阵不仅反映了城市节点间技术转移的方向,而且反映了城市间专利转让关系的连接强度(权重)。将已整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加权非对称专利转让矩阵运用Ucinet 6.0软件转化为Ucinet可读的“#h”格式的文件,进而通过Ucinet 6.0中的NetDraw模块进行可视化处理,在NetDraw中绘制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专利转让网络中节点代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城市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两城市之间存在专利转让关系,其中城市节点越大表示其专利转让总联系强度值越大、度数越高,具有越强的专利转让技术集聚和扩散能力,线条越粗表示两个城市节点之间开展的专利转让活动越频繁,技术流动强度越大。
图1 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结构中,武汉的节点最大,长沙、南昌次之,而天门、潜江、鄂州3个城市的节点最小,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形成了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多中心网络结构,而天门、潜江、鄂州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活动中的参与度比较小,活跃度比较低。
通过Ucinet 6.0软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有向加权矩阵进行计算,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的网络密度为0.269(<0.5),网络密度较低,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之间的专利转让关系较为疏远,联系不够频繁,没有形成向中心聚集的整体,处在网络中心的城市节点联系较为紧密,而处于边缘区域的城市与其他城市节点之间专利转让联系较少。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距离区域一体化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3.2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是一种理想型的网络结构简化模式。处于网络核心区的城市节点与其他城市节点之间的专利转让活动较为频繁,在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技术集聚与辐射能力;处于边缘区的城市节点与其他城市节点之间的专利技术交流较少,未能充分融入到专利转让活动中来。通过Ucinet 6.0软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加权不对称矩阵进行核心—边缘计算,得到相应的核心—边缘城市分布结果,其中位于核心区的城市有3个,位于边缘区的城市有28个。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结果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来看,武汉、长沙、株洲三大城市目前能够聚集于一体,核心区域一体化进程初步呈现,但作为副中心的南昌却处于边缘区,并且该网络中处于核心区的城市数量较少,网络核心—边缘特征十分明显,不利于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从表1的核心—边缘密度矩阵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网络群体中核心节点与核心节点进行连接的密度值最高,为38.833,表明核心城市节点之间开展专利转让活动、技术交流较为密切、频繁;边缘节点与核心节点进行连接的密度值较低,为2.833,表明边缘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连接较少;边缘节点与边缘节点进行连接的密度值最低,为0.462,表明边缘城市之间专利转让联系十分微弱,技术转移强度、深度需要进一步增强。
3.3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分析的网络评价指标包括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3种。为了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刻画,在计算点度中心度时,除了计算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无向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外,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有向网络的点度中心度进行计算,进而得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向专利转让矩阵的点出度(转出该城市的专利技术)和点入度(转入该城市的专利技术)。其中在计算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时,需要将已建立的加权非对称矩阵转化为加权对称矩阵。本研究利用Ucinet 6.0软件对整理出的31个城市间专利转让加权对称矩阵和加权非对称矩阵分别进行处理,得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点出度、点入度的值,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心性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各城市节点的数值中,点出度最高的城市节点是武汉,表明武汉技术转移活动最频繁、技术创新能力最强,更倾向于以转让人角色向专利转让网络中大多数其他城市转让专利技术;虽然南昌和株洲两个城市点出度较高,但与武汉、长沙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衡阳、黄冈、益阳、鄂州等7个城市的点出度极低,其值都低于10,表明这几个城市近几年专利输出极少,技术转出、扩散水平比较低;点入度最高的城市是长沙,武汉次之,表明长沙在专利转让过程中的集聚范围最广,更倾向于以受让人角色从专利转让网络中各城市节点集聚专利技术,而武汉的技术输出能力大于技术集聚能力,表明武汉目前以技术扩散为主,技术需求比较少;景德镇、新余、天门、潜江4个城市点出度与点入度都极低,表明这4个城市未能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活动,技术转移能力有待增强;而萍乡的点入度为0,表明萍乡近几年几乎没有引进专利技术,技术集聚能力非常差。
在专利转让无向网络中,主要通过测量与该城市节点直接相连的城市节点数量来反映其在专利转让网络中的位置(点度中心度)。一般一个城市节点在某专利转让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越高,那么该城市节点越可能位于该专利转让网络的核心位置。本研究设定点度中心度大于300的城市节点为专利转让网络的强中心,处于60~300之间的城市节点为专利转让网络的次强中心,小于60的城市节点则为专利转让网络的弱中心。观察表2中各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可以明显发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长沙、武汉两城市属于强中心,说明这两个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较多城市节点建立起了专利转让联系,开展专利转让活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发展的领头羊、牵引点;南昌、抚州、湘潭、宜昌、株洲、常德6个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处于60~300之间,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的次强中心,其中南昌与株洲的点度中心度相差较小,这说明南昌和株洲两个城市在区域专利转让联系上具有相近的中心性;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处于弱中心地位的城市占比最大,共包括23个城市,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有较多城市位于边缘位置,因而在专利转让活动中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
接近中心度可以描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各城市节点之间彼此建立专利转让联系的难易程度,反映某城市节点不受其他城市节点控制的程度,即该城市节点的专利转让自主性,以及对其他城市节点造成影响的大小。本研究设定接近中心度小于40的城市为强自主城市,接近中心度在40~50之间的城市为次强自主城市,接近中心度大于50的城市则为弱自主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城市节点的接近中心度可以显示各城市节点与专利转让网络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所以也能够反映各城市节点在专利转让网络中的位置(关系地位)。通过观察接近中心度计算结果可以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节点之间专利转让差异较为显著,其中,武汉、南昌、长沙3个城市的接近中心度最低,在网络中显示出较高的专利转让自主性,益阳、孝感、九江等13个城市是次强自主城市,剩余的15个城市则为专利转让网络中的弱自主城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显示出易被其他城市节点影响、自主性差的特性。结合2020年各城市生产总值来看,专利转让自主性比较强的城市主要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有些生产总值排名靠前的城市却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专利转让自主性,可能与其当前支柱产业有关。例如,2020年常德生产总值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排名第7,但其当前支柱产业是烟草制品、食品、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所以常德的专利转让自主性仍相对较弱。
中间中心度能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的城市节点对网络中资源的控制能力进行测量。一般认为,网络中某城市节点的中间中心度越大,那么该城市节点掌握网络中的信息、专利技术等资源就越容易,且越能够促成其他城市节点与网络中资源产生较多的联系,进而成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本研究对中间中心度进行的设定如下:若城市节点的中间中心度低于6,则表示该城市节点在专利转让网络中不具有控制能力;若城市节点的中间中心度在6~40之间,则表示该城市节点对其他城市节点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若城市节点的中间中心度高于40,则表示该城市节点是该专利转让网络的强控制城市。从表2可以看出,武汉、南昌、长沙3个城市的中间中心度最高,均大于40,表明这3个省会城市具有较强的区域控制能力,同时也显示了省会城市具有区域资源配置和技术基础优势。而次强控制城市包括荆州、吉安、黄冈等8个城市,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规划图可以发现,中间中心度较高的城市往往邻近省会城市如武汉、长沙等,表明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市区域控制能力较强。
4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的微观特征
《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是巴黎公约成员国于1971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签订的,该《协定》制订了国际通行的专利分类标准,为各种各样的主体开展密切的专利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保护发明人的知识产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将依据最新的《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分类),并将其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过程中技术领域的分类标准,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8个具体技术领域的跨城市发明专利权转让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4.1 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技术领域的划分
观察《国际专利分类表》可以发现,该分类表将技术转移领域分为8种类型。其中:A分类号代表人类生活必需类技术领域;B分类号代表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C分类号代表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D分类号代表纺织、造纸类技术领域;E分类号代表固定建筑物类技术领域;F分类号代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技术领域;G分类号代表物理类技术领域;H分类号代表电学类技术领域。
根据前期获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数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在8个技术领域的跨城市专利转让数量进行汇总,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不难看出,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内31个城市近3年跨城市专利转让联系中: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C)的专利转让数量最多,高达1 540件;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B)的专利转让数量排名第二,为1 276件;电学类技术领域(H)紧随其后,专利转让数量为1 194件;纺织、造纸类技术领域(D)的专利转让数量最少,仅为67件。
图2 长江中游城市群近3年的跨城市专利转让数量(分技术领域)
4.2 分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中各城市地位分析
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不同技术领域下各城市对之间专利转让的联系数量,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包含的城市作为网络节点,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对之间在各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数量作为网络的边,建立8个具体技术领域的加权非对称矩阵,进而通过Ucinet 6.0中的NetDraw模块对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联系进行可视化处理。具体如图3—图6所示,其中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城市节点的点度中心度。
从图3左图可以看出,近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31个城市IPC分类号为A的专利转让联系中,专利转让网络的核心城市节点是武汉和长沙。通过Ucinet 6.0软件计算得出,人类生活必需类技术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二值化专利转让网络的密度为0.083,远远低于1,说明该技术领域专利转让联系比较松散。IPC分类号为A的技术领域的跨城市专利转让集中于武汉和长沙,这两个城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天然的生产人类生活必需品的技术优势;而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在A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中表现不够突出,但是其与九江之间的连线比较粗,表明这两个城市之间在人类生活必需类技术领域开展的专利转让活动比较频繁,这与九江当前的产业发展有关。目前,九江已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所以需要相应的专利技术输入和输出。而孤立节点萍乡、潜江、天门、鹰潭等4个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无专利转让联系,说明这4个城市的A技术领域有待进一步发展。
由图3右图可知,在B技术领域(作业、运输类)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的核心城市节点有两个,分别是武汉和长沙。通过计算得出,该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密度是0.129,表明该技术领域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距离一体化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促使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合理、交通运行效率更高,进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的全面实现。因此,该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孤立节点的天门、鹰潭以及点度中心度较低的潜江、仙桃、萍乡等城市,应当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之间在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联系,进而推动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完善。
图3 A和B技术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左A右B)
图4 C和D技术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左C右D)
图5 E和H技术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左E右F)
图6 G和H技术领域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左G右H)
由图4左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线比较紧密,网络中没有出现任何孤立的城市节点,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化学、冶金产业发展较好,各城市专利转让联系较为紧密。该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密度为0.102,武汉和长沙作为该专利转让网络的中心节点,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集聚力。但是该网络中存在较多单向专利转让联系城市对,专利转让可以实现区域内城市间专利技术的辐射与集聚,而专利转让关系中较为稳定的应该是双向专利转让关系,即各城市节点之间存在规模差异不大的专利转出与转入两种类型的专利技术交流。
由图4右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纺织、造纸类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线非常稀疏,武汉、吉安两个城市是专利转让的核心城市节点,但该专利转让网络中出现了较多孤立的城市节点,如常德、鄂州、衡阳、荆门等。该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密度是0.014,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纺织、造纸产业发展态势较差,各城市节点之间专利技术联系较弱。武汉、宜昌、孝感、荆州4个城市作为拥有最多造纸类企业的城市节点,与周边城市节点之间开展的专利转让活动不够频繁,联系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作为造纸业带头城市的技术集聚与辐射作用。
图5左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IPC分类号为E(固定建筑物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该图中存在较多的孤立节点,数量为7个。该网络的重点城市除3个中心城市外,还有湘潭、咸宁两个城市。该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密度极低,为0.046,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建筑、采矿等固定建筑物类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该专利转让网络中的孝感、益阳、荆门等城市节点都是仅仅与其他1个城市建立了专利转让关系,只有单向技术联系,表明这几个城市节点的专利转让联系不够稳健。
图5右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IPC分类号为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观察结构图可以发现,长沙为该专利转让网络的核心城市,该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中出现黄石、潜江、天门3个孤岛,而且整体的专利转让网络线不够密集,网络密度为0.053。长沙作为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对其他城市节点的辐射力度较小。武汉、南昌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类技术领域中未发挥其该有的技术集聚和辐射作用。
由图6左图可知,在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IPC分类号为G(物理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中,武汉、长沙为该专利转让网络的核心城市节点,其网络密度也较低,为0.062,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物理类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中各城市节点专利技术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绝大多数城市节点都与其他城市节点建立了专利转让关系,但是岳阳、娄底、新余、常德、黄冈等城市节点仅仅与其他1个城市节点建立了专利转让关系。
由图6右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IPC分类号为H(电学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线较为稀疏,电学类技术领域专利转让网络的重点城市除3个规划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外,还有株洲,网络中出现荆州、景德镇、天门、新余4个孤岛。该专利转让网络的密度为0.058,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电学类技术领域专利转让联系也不够紧密。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专利检索,从Patsnap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得到长江中游城市群2018年11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转让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绘制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的整体网络结构图和8个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结构图,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在不同专利转让网络中的位置、节点特征等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向中间靠拢的集体,区域一体化目标尚未完成;武汉和长沙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地理位置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都占有优势地位,其辐射能力较强;而南昌和株洲作为技术创新高地,其专利技术辐射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南昌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却并未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发挥其技术带动作用,未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专利技术转移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②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城市节点较少,边缘城市节点过多,并且处于边缘区的城市节点之间专利转让联系较弱,这种专利转让网络结构不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目标的实现。③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景德镇、新余、天门、潜江4个城市节点点出度和点入度值都极小,表明这4个城市未能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活动,技术转移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④从8个具体技术领域专利转让联系分布特征看,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内跨城市专利转让中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数量最多,高达1 540件。专利转让数量排名第二的是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为1 276件。长江中游城市群跨城市专利转让数量最少的技术领域为纺织、造纸类和固定建筑物类。⑤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近3年IPC分类号为B(作业、运输类技术领域)、C(化学、冶金类技术领域)、H(电学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线较为密集,而D(纺织、造纸类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线最稀疏,并且孤立节点最多;南昌在A、B、C、D、F、G、H技术领域的专利转让网络中的技术带动作用远不如武汉和长沙两个城市,而在E(固定建筑物类)技术领域发挥的辐射作用最强,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的固定建筑物类技术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共享;而天门在不同IPC分类号的专利转让网络中多次成为孤立节点。综上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松散、集聚度较低,网络节点层次不够清晰,网络中双向关联城市对较少。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①从整体层面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时,需要缩小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技术创新水平差异,从而推动各城市节点专利转让能力的提升。所以,须尽快实现不同城市节点之间人力、财力、物力等创新资源的共享,将相应的人力、设备以及技术向边缘地区进行转移,加快边缘地区的创新发展。武汉和长沙两个城市,除了保持现有专利转让活动的活跃度外,还应该加强与边缘城市节点间的技术交流,发挥其辐射作用,加大辐射范围,努力与边缘区城市形成联动发展,进而加快专利技术的流动;此外,南昌和株洲两个城市应当依靠其产业资源和基础资源,发挥其核心节点的技术集聚与辐射作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节点应当根据自身经济、产业、技术等资源禀赋情况,发挥区域技术、产业与位置优势,助力区域形成结构稳定、网络密集的专利转让网络结构。②从节点连接层面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时,相关人员须重视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中心性较高的城市节点,鼓励各城市节点建立技术转移平台。例如,鼓励南昌、荆州、宜春、宜昌4个城市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推进技术转移工作,进而有效地提升跨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能力和水平,增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专利转让网络中核心城市的数量,使得核心城市和边缘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进而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协调发展。此外,根据不同技术转移主体对城市要素禀赋特征、技术创新程度的不同要求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不同城市节点的政策,加大各城市间专利技术转移的强度,进而提升城市节点的控制力、影响力。各区域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技术转移政策支持,对技术转移给予更多的关注,发挥政府在区域间进行技术交流时的作用,增强各城市节点对产业的吸引力。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内部技术资源交换、实现资源融合、促进群内资源的自由流通,使专利转让网络由各板块弱连接的拼接状态向聚合状态转变。③从节点层次层面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专利转让网络结构时,各城市应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的区域发展机会,利用各城市相关技术优势,加快各类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节点应当依托区域内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分工合作,联合其他城市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加快技术转移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和技术竞争力,利用技术优势打造区域优势产业,构建具有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特点的现代产业基地,努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创造出新成绩。例如,新余当前的主导产业是光伏新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业等,那么新余市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寻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几个产业发展靠前的城市进行技术交流,增强专利技术转移强度。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想实现城市节点的全部互联互通及区域的平衡发展,必须要壮大中心城市,对区域次中心进行规划,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共同带动边缘城市的发展;此外,各城市应当依托现有的技术、产业基础,积极与区域内城市开展技术交流。
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的规定如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第2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