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及防灾策略分析

2022-08-10邓昊

大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防灾抗震灾害

邓昊

(广东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广东 广州 510070)

0 引言

城市中拥有着相对密集的建筑群,并且往往涵盖大量的人口,倘若城市中出现了地震灾害,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曾经出现了数次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且这些地震无一例外,均对周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员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城市防灾水平、确保城市经济平稳向前,就应当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防灾手段,真正强化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1 地震灾害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城市的存在有着非凡的意义,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通过对以往出现的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和总结,可以提炼出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具体如下文所述。

1.1 地震灾害会对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空间布局的复杂程度较高,建筑群密集、人口密集、经济密集,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城市遭遇了地震灾害,必然会对城市中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1]。尤其是近些年来,依托于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建筑、人口以及经济将会更加密集,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更加严重。如果城市遭遇了突发性的地震灾害,城市内部的建筑物、人员、财产以及生命线系统工程等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损失。以我国2008 年5 月12 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为例,这场灾难中失踪及遇难的人数超过了8.7 万人,经济损失规模也达到了8451 亿元人民币,汶川地震发生时的现场实况如图1 所示,可见这场灾难对周围城市的破坏极为严重,且这只是这场惨痛灾难中的冰山一角。

图1 汶川地震现场实况

再比如2011 年3 月11 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失踪及遇难人数达到了2.7 万人,损失的经济规模为2000 亿~3000 亿美元。由此可见,地震灾害可以为城市带来直接的巨大损失。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变化的不仅是越来越密集的建筑和人群,城市本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弱,原因在于一个发达的城市,其内部的生命线工程复杂程度也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城市地面和地下等位置所分布的热力、电力、燃气、给排水、通信以及交通等多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线十分广泛,并且这些管线基本覆盖了整个城市,其本身的结构也非常复杂,换言之,城市系统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薄弱环节,倘若出现地震灾害,不仅会产生十分严重且巨大的损失,这些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功能的恢复也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

1.2 地震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会加剧城市震灾

地震灾害不仅其本身会对城市产生极大的危害,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会对城市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例如水灾、火灾、爆炸、放射物扩散、海啸、毒气污染等多种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将会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产生再一次的危害。通过对以往所发生的地震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由其所引发的毒气泄漏、海啸以及毒气污染等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在地震灾害死亡总人数中可以占到5%的比重,并且城市是次生灾害死亡人员的主要区域[2]。以1906 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为例,这场地震致使城市消防系统被严重破坏,最终造成旧金山市出现了超过50 场的火灾,由于这些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超出直接损失三倍;再比如2011 年的东日本地震,这场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不仅包括巨大的海啸灾害,更为严重的一种次生灾害是广为世人所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并引发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这对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总而言之,由于地震灾害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会对城市带来极为严重的破坏。

1.3 地震灾害会对城市及世界经济社会产生持续影响

现阶段,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工程灾害损失依旧是地震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各项损失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但是,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中,工程灾害损失占有的比重已经呈现出显著降低的态势,呈现出上升趋势的则是经济中断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城市想要恢复和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往往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了彼此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基于此,如果这一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城市被地震灾害所破坏,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都可能会被这种“震波”波及,许多领域的发展都会受到消极影响,举例来说,1999 年9 月21 日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集集地震严重破坏了新竹工业区,最终造成世界范围内计算机芯片价格波动,这一事件就是地震灾害对世界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

2 城市针对地震灾害的防灾策略分析

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国土面积中的绝大部分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并且其内部地质板块十分活跃,产生地震灾害的频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针对地震防御的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处于先进水平,其防灾技术值得参考。为此,应当对日本防御地震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与我国应用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汲取先进经验,提升防灾策略的研究质量。表1 呈现的内容是近些年来中国和日本地震防御数据的相关统计。

表1 中国和日本地震防御数据的相关统计

基于表1 中的内容,在对近几年的地震灾害防御经验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地震防灾措施。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区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且西南地区的部分区域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可以说我国许多城市都处于易产生地震灾害的地带。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弱,成为主要承灾体,这也意味着做好城市的防灾工作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3]。具体来说,我国在提升城市防灾能力时,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入手。

2.1 编制兼顾全局性与操作性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在展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时,应当将整体的城市规划与抗震防灾规划布局进行有机结合,在编制城市整体规划的过程中,相关单位要对城市避震疏散场地、避震场所以及避震通道等多项相关设施进行科学的设置。与此同时,对于一些人员聚集的场所,譬如大型社区、公共商务区以及城市商业区等区域也需要设置高科学的紧急疏散通道。另外,城市中的基础生命线系统、消防系统、医疗系统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布局都应当与防灾救援要求相匹配,从而切实强化城市的防灾能力。不仅如此,城市抗震救灾规划还要和其他防灾规划之间达成环环相扣的局面,从而有效避免各个防灾规划之间衔接不通畅或者是存在矛盾的情况,保证城市抗震防灾能力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2 增强各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许多次地震灾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产生的地震灾害的等级未达到城市本身的设防烈度之时,依据抗震要求所建设起来的建筑物出现倒塌情况的概率较低。但是,在我国所经历的数次地震中也表明,一个地区所出现的地震灾害的级数本身难以确定,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级数较高的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一些抗震设防力度较低的区域。所以,为了切实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增强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是一项重点内容。①我国的所有城市,尤其是一些设防烈度较低的地区,都不能放松关于抗震设防的要求,在建设建筑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层面所推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特别是一些在出现地震灾害时需要发挥避难场所功能的建筑,一定要做到抗震设防能力的充分提升。②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存在着一些早期建设完成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中的大部分都无法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针对这种类型的建筑物,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抗震能力评估,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展开加固工作。③相关领域和人员不能放松研究抗震减震建筑技术的力度,要在建筑物的建设期间大力推进新型施工材料、新型施工技术以及新结构,从而切实提升建筑物的抗震防灾能力。

2.3 强化地震预报研究工作

地震预报工作在提升防灾效果这一目的的达成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做到对地震灾害的精准预报,就可以在地震灾害实际发生之前进行停产停工、人员疏散以及提前泄洪等工作,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说,地震预报工作是降低地震灾害危害的关键应急对策。例如,我国曾经对1975 年2 月4 日发生的一场级别高达7.3 级的海城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预测,从而有效降低了重大灾难产生的损害程度。不过,就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实际水平来看,地震灾害依旧存在着不可争辩的难以预知性和不可预知性,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地震灾害预报依旧是一项重大难题。但是,只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借助研究地震灾难的发震机制、发震过程以及发震前兆等多项内容,就可以为判定地震灾害出现的地点、时间以及强度等创造值得参考的依据。相信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对地震灾害进行预报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将会同预报天气情况一样被人类破解[4]。

2.4 强化地震灾害管理与应急救援工作

一旦城市中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地震灾难,政府层面需要保证防灾管理机制畅通无阻、应急救援及时有效,这可以为降低城市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量奠定坚实的基础:①就我国现阶段的防灾管理机制来看,使用的是按照灾难类型分类的单一灾种法律体系,法律体系还未达到多元化,并且也不具备防灾减灾基本法;②每一种主要的灾难种类各自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还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统一的防灾减灾专门机构。这种法律机制情况和机构管理情况意味着无法真正与城市地震出现时所产生的震害以及次生灾害多害并发的特点相适应,在实际进行应急救援和灾害管理时,不同管理单位之间出现责任互相推诿、指导意见分歧以及应急救援被延误等问题的概率较高。基于这一情况,我国应当在城市防灾减灾基本法的编制和防灾减灾机构的设置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这两项工作推进的速度。除此之外,一旦城市中出现地震灾害,应当在短时间内做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真正将灾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仔细排查,杜绝次生灾害和其他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从而维护城市社会秩序。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对城市的各方面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总体而言,由于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城市抗震设防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编制城市防灾规划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提升城市防灾能力是当前我国不断向前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在此期间,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应当参与其中,协同发展,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城市防震策略。

猜你喜欢

防灾抗震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古建抗震有绝招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