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拼布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研究
2022-08-10马俊淑
马俊淑,陈 莹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拼布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形式的传统手工技艺。在服饰设计实践中,拼布艺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了数千年来传统拼布技艺传承人的工匠精神。近年来拼布艺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组织和学者的关注。现代拼布主题服饰设计,除保留了传统拼布制作精美、题材丰富、自然环保的特点外,还有更多设计理念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革新。鉴于此,下拟从传承与发展角度来分析传统拼布艺术发展现状及传统技法,并结合设计实践,探索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一、传统拼布艺术发展概况
拼布(Patchwork)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义手工艺,通常指把零碎的布块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构图拼接起来,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性的布艺拼缝艺术。
(一)国内拼布艺术发展历史
拼布艺术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受到不同时期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形成具有一定时期代表性的拼布艺术作品,最早主要体现在传统服饰设计中。传统拼布服饰中比较突出的有佛教百衲衣、民间百家衣、明清水田衣等。
佛教百衲衣即袈裟、佛家释服。佛教对僧侣服饰的形制、质地及色彩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弟子的服装须是由从民间化来或捡来并在清洗后被裁剪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无用布片交错纵横拼接而成,为的是使他们舍离对衣服的贪恋之心、去除盗人夺取之念。佛教的盛行,也促成了拼布在民间甚至上层社会的流行与蔓延[1]。
民间百家衣亦称“百福衣”,中国民间素有“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讲究,古代还有“穿了百家衣,能活七十七”的说法。人们在婴儿出生前后向亲友邻里讨来零碎布头,将其拼合缝制成百家衣,以示集百家祝福于一身,祈愿孩子祛病消灾、健康成长,如图1①参见:新生儿为什么要穿“百家衣”?[EB/OL].[2022-03-28].https://new.qq.com/rain/a/20210226a00ktw00。。有的还将蝎子、壁虎、蟾蜍等五毒动物形象,做成立体浮雕形态贴绣在百家衣上,这既增添童趣,又寓有以毒攻毒、保佑吉祥之意[2]9。为小孩祈福的百家衣,因其丰富的技艺和美好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在中国的陕西、河北、山东等地仍十分流行。
图1 百家衣
明清水田衣这种拼布形式产生于明末,流行于清代,它由各色零碎杂锦缎料拼合而成,色块交错对比、鲜亮明快,拼缝规律、匀称,整体新颖别致,因色彩互相交错形似水田而得名,成为当时女子追求潮流的一种时尚装束,如图2[2]16。
图2 清代水田衣
拼布艺术在中国实在丰富多彩,除了以上所述的三种常见拼布艺术外,还有戏曲舞台中的富贵衣、穷苦人民打补丁形成的百结衣等,西部高原的虎头鞋、虎头帽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服饰中也蕴藏着传统的拼布艺术形式。
(二)国外拼布艺术发展历史
在国外,目前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拼布形式出现在克里特-迈锡尼时期出土的执蛇女神像所穿着的服饰中。李当岐在《西洋服装史》中提到:“这种衣服……上衣部分由数片缝在一起,强调紧身的效果……下身穿一段一段的塔裙,长达地面。这种塔裙有人认为是编织材料做的,也有人认为是把皮革裁成带状后拼接在一起的效果。”[3]
在物资缺乏的欧洲,拼布艺术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并兴盛起来,17世纪随移民潮传到美洲新大陆,拼布因功能化、个性化、趣味化和易制作等特征深受大众的欢迎[4]。
西方中世纪时期的以几何图案为主要拼接手法的小丑服装也属于西方早期传统拼布服饰。由于其由多种色彩的碎片拼接而成,常会引起不适感,传达出一种混乱、危险甚至罪恶的信息,穿着者通常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流浪艺人及囚犯等。这种服装样式多用于马戏团和戏剧表演中的小丑形象。
盛行于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斯拉修装饰,以裂口与剪口为主要装饰手法。人们受到这种形式的启发,通过对不同面料和色彩进行拼接,使整体呈现这种褶皱与裂口的效果,并以此体现对战争英雄的纪念和敬仰。
17世纪初,为了满足士兵的舒适与保暖性需求,欧洲战争中出现了一种填充铺棉的绗缝军服样式。它在两层面料之间填充一层羊毛、棉花或其他柔软的填充物,用倒针法绗缝制作,这不但起到加固作用,而且还能呈现出特殊的浮雕效果。士兵将其穿在盔甲与身体之间,减轻金属盔甲对身体的伤害[5]。
直到 1971年,美国惠特尼美术馆首次开办拼布艺术作品展,使得拼布的艺术价值被认可,随后美国及欧洲各地掀起拼布艺术潮流。
(三)拼布艺术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统拼布被美国的艺术界视为新兴的艺术表达形式。美国六大洲拼布展的举办,标志着拼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生活实用所需而成为一种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手工艺术形式[6]。随着拼布美学的流行,拼布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已成为都市时尚艺术和休闲文化的代名词,近些年在欧美、南亚、日韩、中国发展迅速。各大品牌设计师与艺术家们重新将这种古老的拼布艺术运用在服饰设计中,不同面料的融合设计及多种拼接形式的混合应用,让拼布艺术以新的面貌被世界各地服饰设计大师所青睐,比如迪奥(Dior)2018秋冬系列拼布服饰设计及缪缪(Miu Miu)2020秋冬系列服饰设计都融合了大量的拼布艺术手法。
纵观中西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人们审美需求的逐渐提升,拼布服饰艺术设计呈现出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领域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多种材质面料得以开发,使得拼布材料由单一面料向多种材料过渡;消费者对拼布艺术产品性能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导致拼、贴、挖、补、绣等工艺制作手法更加综合;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电脑拼接绗缝与传统手工技术并重,带动了拼布艺术的蓬勃发展;家居软装艺术设计、装置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等与拼布艺术的深度结合,有效拓宽了拼布艺术的新领域。
二、拼布技法分类与图解
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拼布艺术在工艺技法和构成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不断拓宽应用领域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在艺术设计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目前流行于中西方的主要拼布技法、特征、图解及应用场景可见表1①表中图片参见:闫玲玉. 现代拼布艺术设计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16:4-5。陈宝华.悠游机缝拼布[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9,41。冈本洋子.花色拼布作品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0,28,39。周秀惠.先染拼布好时光[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5。周秀惠.幸福系粉色拼布[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3,33,45,46。Qiao S. Quilt Art Chinese Style [M]. New York:Better Link Press,2019:96。克莱门茨.拼布圣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71。。
表1 主要拼布技法、特征、图解及应用场景一览
贴布拼布 根据图样将面料剪成相应的形状进行拼贴。有平面贴布和立体贴布多用于民族传统服饰、壁挂、包袋、抱枕等彩绘拼布 在手染布布片接合处以撞色细窄的布条进行覆盖,起到强调边缘的效果 多用于壁挂、茶席、桌垫等折花拼布 参考折纸艺术手法,先将面料进行立体折叠再进行拼贴多用于壁挂、抱枕、服饰、茶席、包袋等编条拼布 把布料折成条状,进行穿插交错出编织效果的一种拼布方式多用于包袋、服饰、帽子、抱枕等割绒拼布 多层布料缝合之后切割出毛边,进行多次揉搓出毛绒绒的边缘效果多用于服饰、抱枕、被子、坐垫等纱影拼布 用透明或半透的纱,覆盖表布,再进行压线多用于壁挂、装饰画、礼服、包袋等素压拼布 在单色布料上用压线的形式来表现图案与纹理,填充辅棉图案具有凹凸浮雕感多用于壁挂、背包、抱枕、绗棉服饰等疯狂拼布将一些不规则的布片随意拼接成块,并可在接缝处添加刺绣、丝带绣、珠绣等装饰多用于壁挂、抱枕、包袋、服饰中凯尔特拼布 使用斜裁滚边条贴缝图案,上下穿梭、错落有致,与中国结颇为相似多用于抱枕、壁挂、装饰画、桌垫等纸样翻缝拼布 把图案用直线形式分割简化,制成图纸,布料垫于图纸之下沿线精确车缝多用于装饰画、壁挂、包袋、抱枕、服饰等艺术拼布 将碎布运用较为随意的剪、贴、拼等制作手法,形成独特的绘画艺术效果 多用于装饰画、壁挂等
上述拼布技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拼布服饰设计及生活艺术各领域,就中国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几何拼布、贴布拼布、折花拼布、边条拼布、纱影拼布等。可以说,当今的拼布技术使得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在当今服饰文化环境中得到了重新阐释和创新应用。及时总结传统拼布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运用,使其在今天的社会中继续延续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活力,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路径
传统拼布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宝贵的财富与资源,如何将其创新运用,概而言之,有四种常见路径:开展或参加普及性的学术推广活动;参加主题展览及竞赛活动;实现浸入式消费体验模式的转型;引入课堂以培养专业型人才。
开展或参加普及性的学术推广活动,即举办或参加拼布主题服饰艺术讲座、学术研讨活动等项目,从拼布艺术的学术角度讲授其起源、发展及流变,从审美角度来展现拼布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以此来宣传和推广传统拼布艺术的技艺价值和文化价值。如在图书馆及美术馆开展拼布文化艺术讲座及沙龙活动等,使拼布艺术爱好者获得对传统拼布文化的基本认知,提高其对创新拼布服饰的浓厚兴趣,从而为拼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参加主题展览及竞赛活动,即通过参加拼布服饰主题展览、创新型实践活动及学科竞赛,为从事拼布艺术的专业人才提供深入学习、实践锻炼、展示宣传的机会。自 2015年起,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学生已连续多次参加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奖,参赛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还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技能。2020年10月,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拼布艺术工作室团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将传统的拼布艺术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于大众面前,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变得更加有温度。众多的展览及竞赛,可以开阔视野、团结协作、互相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与竞争意识,继而孵化出一批优秀作品和人才。
实现浸入式消费体验模式的转型,即实行“前店后坊”拼布服饰艺术体验模式,由实用型向体验型消费方式转型,迎合消费者在精神、情感和文化方面不断提升的需求。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互动式”的体验消费及“情境式”的文化消费,让更多拼布艺术设计人才领悟时尚艺术,传授创作技艺,呈现创作过程,总结心得体会,进而拓宽拼布艺术的传承发展路径。如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拼布艺术工作室在2014年10月参加温州时尚博览会,在此期间开展消费与体验一体式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将产品进行陈列展示并销售,接受市场的考验;另一方面,开展亲子体验培训课程,让更多的手工爱好者自己动手去制作喜欢的拼布作品,使其不仅体验了制作过程中的快乐,还收获了最后成果。
引入课堂以培养专业型人才,即将拼布艺术融入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从强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入手,以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式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空间、师资队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强化拼布艺术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科、艺、技、创紧密结合的拼布服饰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拼布艺术传承路径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项。
为使以上四种路径能够充分有效地推行,从事拼布艺术的人才还需关注文化创意产品的融合设计研发,以及新媒体与互联网思维的切入。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融合设计研发方面,以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的传统拼布服饰艺术,通过在造型元素、色彩、材料、功能、工艺技术等方面创新设计,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拼布艺术文化创意产品:一方面,为文化创意产品赋予浓厚的历史气息,提升传统文化内涵,规避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将传统拼布艺术所追求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匠人精神依附于文化创意服饰产品予以展现。
在新媒体与互联网思维的切入方面,利用互联网传播推广手段为传统拼布艺术赋能,打破传统媒体时代的固有思维,开辟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如建设网站、开发应用程序、打造公众平台等,为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推广提供更为便捷和全面的数字资源及展示平台。
四、拼布艺术传承路径案例分析
结合上述传统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路径,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拼布艺术工作室团队成员进行了系列服饰产品设计研发,主要包括确定选题、绘制设计稿、面辅料选择、样板及工艺制作、成品展示五大环节。从主题诠释到成品展示,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索。
(一)《人生如戏》系列服饰设计实践
1.设计理念
《人生如戏》系列服饰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华之国粹京剧。京剧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融会徽汉昆秦调,流传世间两百多年,那些耀人眼目的珠翠,脸上的凤目、柳眉、樱桃小口,以及云肩、凤冠、片子等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此系列作品在色彩及图案的设计上均融入了京剧服饰的特征:采用拼布艺术手法对面料进行分割组合,形成硬朗的服饰廓形,体现出京剧人物的大智大勇;辅之以飘逸的网纱,生出万般柔情。这样的呈现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京剧在生活中的美好以及设计师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热爱。图3就是《人生如戏》服饰系列,曾获第四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服饰设计组金奖①图片来源:自拍。设计者:严梦琪,鲍佳妮,宋琨玉。指导教师:马俊淑。参见:“拼”出一个世界:2018第四届“胜家杯”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EB/OL].[2020-10-24].https://mp.weixin.qq.com/s/7OpEJC2NaQSXPj05zlLfQQ。。
图3 《人生如戏》拼布服饰系列
2.技法分析
《人生如戏》系列服饰设计主要运用了几何拼布、贴布拼布等技法。如表1所示,几何拼布具有制作方法简单、图案灵活、色彩丰富等特点,在有规律的拼接中诠释了拼布艺术独特之美。
首先,将面料根据图案设计要求进行色彩搭配并裁剪成边长为10 cm正方形布块,按照图案色块的位置进行边与边的拼缝。其次,取边长为6 cm的正方形样板,找到边长1:3的分割点进行对角连接,绘制十字交叉线,然后与第一次拼缝的交叉点进行对位,在纸样边缘进行绘制并二次裁剪,再按照裁剪顺序进行二次拼缝,便得到旋转风车的拼接造型。最后,根据服装样板进行裁剪并缝制成衣,示例如图4。
图4 风车拼布示例图
贴布拼布也是传统的拼布技法之一,基本以手缝为主,做工十分精致,贴布图案色彩鲜艳,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人生如戏》系列服饰主要采用平面贴布技法,把黑色、蓝色面料剪成所需脸谱图案纹样,用剪刀挖去图案中镂空的部位,并衬以红色面料,之后按照图案需要的层次关系叠加放置,再进行拼贴缝制完成,示例如图5。
图5 贴布拼布示例
(二)《半山片雨》系列服饰设计实践
1.设计理念
《半山片雨》系列服饰设计灵感源自锦绣与山雨:雨后青山如黛,扯来片雨密密斜织。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如青松华盖。面料层层叠叠绵延出山势的肌理变化,抽褶的疏密排列展现出山势的平缓与陡峭,进而增强了服装的立体感与层次感,犹如雨后青山、丽人私语。图6就是《半山片雨》服饰系列,曾获第五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服饰设计组优秀奖①图片来源:自拍。设计者:严梦琪,鲍佳妮,宋琨玉。指导教师:马俊淑。参见:2019第五届“百福杯”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EB/OL].[2020-10-24].https://mp.weixin.qq.com/s/DfF0LJQy1psBHRS1EPYA5A。。
图6 《半山片雨》拼布服饰系列
2.技法分析
《半山片雨》系列服饰设计,结合礼服造型设计要素,分别展现了自然状态下山河的不同形态。其在工艺制作中主要选择纱影拼布,用堆叠、抽褶、珠绣等手法进行压线装饰。在制作时,裙摆、腰身及拖尾处先进行贴布拼布制作,然后采用墨绿、豆绿、嫩绿等透明或半透明的网纱叠加覆盖于表布之上,以此体现山河图案影影绰绰的朦胧之美,犹如水墨山水所描绘的壮丽山河映衬在薄雾弥漫、云霞缭绕之中,呈现层峦叠嶂的图案造型,形成独特视觉效果,示例如图7。
图7 纱影拼布示例
五、结 语
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拼布艺术博大精深、丰富绚烂,在东西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拥有无穷的活力和无限的姿态。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山水元素与拼布工艺相结合进行创意服饰作品设计与制作实践,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拼布艺术跻身时尚生活,为拼布服饰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但这还是一个较为初步的研究阶段,仍需在产品类型、风格融合、工艺沿袭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与拓展。
思维模式的创新和路径策略的提升,是推进拼布服饰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从色彩、造型、材质、工艺等多方面入手,结合当下市场取向进行创新开发、跨界延伸,以更为新颖、灵活、有机的方式激活传统拼布艺术并使之与当今生活融合;另一方面,在注重拼布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提炼、重构和再创造,以新的造型手段、艺术形式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拼布艺术服饰产品,提升拼布服饰文化艺术价值及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