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秋》是一个有灵魂的刊物

2022-08-10杨聚宝

金秋 2022年3期
关键词:兵工金秋分会

※文/杨聚宝

一次去扶风探望退休老友,见其炕头放着几本《金秋》,问其故,回答说:“单位上给退休科级干部每人订阅一份送到农村老家,我每期都仔细看,内容很接地气”。9年前,我被推选为宝鸡北动老科协分会副秘书长,建议把《金秋》作为分会必订刊物,每逢从收发室拿到,必“先睹为快”,重要文章,静心潜读,受益匪浅。

可能是职业和爱好的缘故,退休后的我,最喜欢的事是阅读和写作,每天阅读一两小时,写点随笔、故事、硬笔书法一千字左右,雷打不动。随着年龄增长,阅读面逐渐窄了,期刊一类中,《金秋》属我最爱,而能精读和反复琢磨的文类还是人物故事。我粗略回忆,《金秋》二十几年近500期刊载的离退休干部故事,数以千计。从传承和人性的角度讲,能叫人感动并触动灵魂的就是故事,发生在大西北鲜活的人和故事。如,2014年11月刊登的《一条灞河波浪宽》,2016年8月刊登的《八旬终圆入党梦 悉心培养年轻人》,2020年1月刊登的《记忆深处的老局长》,2021年4月刊登的《泾河边上的英雄》,2021年11月刊登的《传播延安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等,这些跨越时空的真实故事,感人至深。我深谙,在这方面,《金秋》的采编者是最棒的,《金秋》编辑部老师们精编的“三秦故事”和他们为时代而歌的作为启迪了我这个85岁的老汉,在近几年老科协工作的日子里,我躬耕田间、工厂,采编第一线老科技工作者帮助农民脱贫、共同富裕和助力企业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并编印《兵工岁月》《工匠风采》《北动和一带一路》《笔中情》《健康长寿陈仓人》等专著,计20余万字,还为中国老科协、《金秋》《中国兵工报》等报刊撰写(并发表)多篇文章。

《金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20多年“处世不乱”,尽管社会“杂音”干扰,但《金秋》坚定信仰不变,“四个坚持”不变。我身边的许多退休老干部都说:“《金秋》是一个有灵魂的刊物,《金秋》编辑部的信仰是中国红”。我认识的退休教师老张风趣地说:“我每天节省一个包子钱,自费订阅全年24本《金秋》,换来丰盛的精神大餐,老伴夸我这事办得好”。也有人提出一条建议:“把刊登的人物故事精编成增刊,出版发行,变成当代陕西离退人员的精神宝典,我们掏钱买”。

猜你喜欢

兵工金秋分会
金秋好去处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安徽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金秋稻飘香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金秋》系列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Analysis of Character Etymology of the textbook A Key to Chinese Speech and Writing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兵工精神兵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