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与“万历朝鲜之役”
2022-08-10袁林
◎文/袁林
丰臣秀吉这个名字,中国人不陌生。如今去日本旅游,大阪往往是必经之地,而到了大阪,那座宏伟壮观的天守阁一定是必去的景点。这个高大上的古建筑便是在丰臣秀吉手下建成,时间在16世纪下半叶。现在人们看到的大阪天守阁虽然不是当年的原装原配,但在形制上是一模一样的。
丰臣秀吉于1537年出生于日本尾张(今爱知县)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在当地大名织田家做一名足轻,足轻就是普通步兵,战时打仗,平时做杂役。秀吉小时候叫木下藤吉郎(草里的孩子),由于长相似猴,所以人皆称其“猴子”。为行文方便,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本文统一称他为“秀吉”。
8岁那年,小秀吉的父亲死了。没过多久,隔壁一个叫竹阿弥的男人走进他们家。秀吉的妈妈虽然是寡妇,但家里有少量水田,所以竹阿弥愿意倒插门。
“隔壁那个野男人竟成了我爹?”小秀吉心怀敌意,他从来不把竹阿弥叫爹。
不过两三年,后爹就有了两个孩子,他当然希望把家产留给自己的骨血,对秀吉是百般看不惯,于是扫地出门,把他送进一个叫光明寺的地方当了和尚。
当和尚就要读经,读经要识字写字,这对于小秀吉来说真是因祸得福,他后来位居关白(相当于中国的宰相,但是比宰相有实权,因为日本天皇从来只是虚君),经常跟天皇身边那些王公贵族打交道,吟古诗(唐诗),作俳句,若是白丁一个,不知会弄出多少尴尬。
在光明寺的这段时间,秀吉不只是做和尚,没饭吃的时候要出去化缘(与乞讨无二),他还经商,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赚了一点儿小钱,秀吉经常说他天生就是做商人的料。
公元1554年,秀吉17岁,厌倦了终日漂泊没有前程的生活,他决定投奔当地最大的领导——尾张三河地方大名织田信长。
辗转托一个熟人引荐,却迟迟没有消息,秀吉于是做出了有生以来最重大的决定。
有一段时间,织田信长每天出城打猎,早出晚归。一天黄昏,信长满载而归,快走到城门跟前时,发现路边匍匐着一个人,刚要发问,那人蓦然抬起头来,让信长大吃一惊。信长的吃惊,不是害怕图谋不轨,而是此人的相貌委实怪异,说他是人,分明长了一张猴脸,说他是猴,却又开口说人话。
眼前的“猴子”先说了自己的身世,最后哭喊道:“恳请老爷把奴才收下,哪怕当牛做马,收拾草鞋也心甘情愿。”
“怪物一个。”信长听完,打马扬尘而去。
吃过晚饭,秀吉怪异的相貌又浮现在信长眼前,他若有所思,即刻吩咐下人:“把那个猴子给我找来。”
从那一天起,秀吉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
他先是做杂役,信长欣赏他的聪明伶俐,不久后尝试让他带兵,由率领十个人的小头目做起。秀吉打仗有计谋,不怕死,在东征西讨中步步高升。事业开始有了成就,木下藤吉郎这个名字就显得太土,于是信长给他改名“秀吉”。又过了一段时间,木下这个姓氏也不合适了,一听就是个乡巴佬,于是又改姓羽柴。“羽”取自丹羽长秀,“柴”取自柴田胜家,这二位都是信长手下资深家老,姓名自然也高贵,所以现在秀吉的姓名就变成“羽柴秀吉”了。
秀吉志得意满。有一次打了胜仗,在织田信长面前开始吹牛:“本官近日即可夺取山阳、山阴。谢绝恩赏,但请允许本官率军攻打九州即可。占领九州亦不需多时,指日可待。此皆为大将军(织田信长)威光所致,亦谢绝恩赏,只需许本官统治九州一年即可。本官用一年收获做兵粮,再烦请派给本官一位大将军的亲信,本官将率大军进攻朝鲜与大明。大明献给大将军做领地,朝鲜交给本人统治足矣。”
信长听了一笑而已,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但是秀吉绝非信口开河。
1582年春,信长指令秀吉率领3万大军进攻中国地方(日本本州西南部)的毛利辉元。战事胶着之际,6月2日在京都发生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属下大将明智光秀反叛,率大军围攻信长下榻的本能寺,信长绝望中点燃房屋,葬身火海。
本能寺之变十分诡异,它毫无预兆,如龙卷风一般迅速摧毁一切,旋即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留下的就是丰臣秀吉的天下。
事变发生时,秀吉率领大军正在跟毛利辉元交战。6月3日,秀吉得知织田信长死讯,立即跟毛利军达成停火协议,6日挥军向京都进发,7天行军200公里(都是崎岖山道,还带着辎重),14日在京都郊外天王山与明智光秀交战,仅用了半天时间大败明智光秀。
此后,经过8年的东征西讨,秀吉于1590年统一日本。这个时候的秀吉,野心已经膨胀到极度,他官拜关白,上奏的大小事情,天皇只有“同意”两个字。日本有个传统,关白这个职位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像羽柴这种莫名其妙的姓氏是没有资格担任关白的,于是秀吉再次改姓,由马屁精们提议,天皇敕封,改姓为“丰臣”。
从此丰臣秀吉诞生。此时他没有忘记当年在织田信长面前吹过的牛,仅仅两年之后,就开始进攻朝鲜。
1592年秋天,丰臣秀吉召集诸将帅,讲述他侵朝袭明的计划:“我将把国内政务交给内府主持,本官将亲自帅兵入朝,这支军队将来就是征服大明的先锋……占有了大明,我将把无尽的土地赐予各位,要多少有多少,不亦快哉!”
这里说的“内府”,是他的义子丰臣秀次。秀次由他举荐,已经位居内大臣,此时更进一步将关白的位置也让给了秀次。后来秀吉有了亲生儿子,对秀次日渐冷落。而秀次也是劣迹斑斑,最终被秀吉诛杀全家男女老幼,此为后话。
做了出征动员,秀吉将大本营设在那古野(今名古屋),命令建造数千艘大船,征调各地兵力到港口集结。到了12月,将绘制完成的朝鲜地图分发给将帅,然后组成八军,以对付朝鲜的八道。这八个军的将帅分别是:第一军加藤清正,第二军小西行长,第三军黑田长政,第四军岛津义弘,第五军福岛正则,第六军小早川隆景,第七军毛利辉元,第八军宇喜多秀家,总共15万人。另有预备队6万人,由石田三成巡回接应,秀吉本人坐镇那古野。
转眼到了春天,第一军加藤清正和第二军小西行长为先锋,于4月10日率先扬帆渡海,13日来到釜山。釜山守军此时正在打猎行乐,猝遇日军,不战而溃。
当时的朝鲜承平日久,君臣耽于享受,百姓也乐得岁月静好,哪里是虎狼日军的对手?于是望风披靡,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日军登陆之后如入无人之境。跑得最快的是韩王李㫟,先从王城(首尔)跑到平壤,感觉不安全,又一气逃到义州(今新义州),同时火速派使节向明廷求援。
2.2.1 心脏受照剂量体积对比 3组调强治疗计划设计方式心脏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和受照体积参数见表2。心脏最小受量方面VMAT要稍大于6F、7F;但心脏接受的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三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心脏接受的照射剂量在V30,V40等高吸收剂量范围上可以看出VMAT方式心脏接受的受照体积明显小于6F、7F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低吸收剂量V5~V20照射体积大小方面,三者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为先锋孤军深入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一路烧杀抢掠,完全是大号的倭寇,激起朝鲜民众普遍反抗,日军漫长的补给线开始出现危机。小西行长是商人出身,懂得物资运转的重要与困难,于是在平壤停下了脚步,而莽汉加藤清正则不管不顾,一路杀到朝鲜最北边。
此时明朝也并不轻松。驻防宁夏的副总兵哱拜,儿子骄横跋扈,强娶民女为妾,被当地官府惩罚,鞭棰二十,早有异心的哱拜趁机起兵反叛,一时声势浩大,蒙古方面又来接应(哱拜是蒙古人),潼关以北岌岌可危,成为明廷的心腹大患。
明廷忌惮东西两面作战,而日本方面,以小西行长为首,也知道不可以久战不决,于是双方开始谈判。
明朝派出的谈判使节叫沈惟敬。为什么派这个人,因为他略通日语,在其他方面纯粹就是个混混。小混混沈惟敬是兵部尚书石星的一个小妾的父亲的老乡(有点儿拗口啊),在北京厮混的时候,在窑子里结识了一个叫郑四的朋友,这个郑四曾经在日本对马岛住过多年,通日语,沈惟敬整天跟郑四厮混,对日本略有所知,又学会了几句日语,这就是人才了。
于是朝廷任命沈惟敬为游击将军,赴朝与日本谈判。
双方交涉持续五十多天,小西行长代表日方提出的条件是: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划归朝鲜。大同江是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河流,几乎与鸭绿江平行,这条界线比当今的三八线还要北移很多。倘若真的“以大同江为界”,则不但今天的韩国,连朝鲜的平安南道大部,都将划归日本。
消息传到北京,引起明廷极大反弹,大臣们普遍认为“倭多变诈”,不能接受。与此同时,宁夏的叛乱已经平定,明朝没有了两面作战的顾虑,于是决定出兵朝鲜,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
当年年底,李如松率大军跨过鸭绿江,双方在平壤发生激战,小西行长大败,溃兵逃过冰封的大同江,一直退到京城(首尔)。这一仗,日军所占领的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全部收复。
明军乘胜追击,逼近京城。李如松以为日军已全线溃败,又听信了朝方的情报,误判日军将放弃京城,因此没有携带笨重火器,只以轻骑紧追。到了离京城30里的地方,恰遇小早川的第六军由开城奉命退还,这场遭遇战,小早川手下两万士兵将李如松团团围住,大战一场。此战李如松大败。
李如松遭此役一败,变得小心谨慎,而日军也发现遇到了劲敌,在战略上开始采取守势。屋漏偏逢连阴雨,丰臣秀吉派来增援的加藤光泰路过晋州,听说韩王逃跑的时候把国宝都藏在这里,于是攻城,不料反被朝鲜守军打败,狼狈逃回王城。与此同时,日军设在王城近郊的粮秣库被明军偷袭,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面对困境,负责后勤支持的石田三成要求全军退守釜山,这却惹恼了前方将领,加藤光泰愤然喊道:“没有粮,我们宁愿吃砂石也不能退!”
加藤清正也跟着发牢骚:“俺单枪匹马击破他们数万人,他们烧咱们的粮草,咱们就该去抢他们的粮来吃。”
在后方的石田三成听说了也没好话:“那么你就去抢,我们谁也不会帮你!”
双方就此结下梁子。日军后继无力,明廷也不愿恋战,双方再议和谈,反反复复,波折多多。
在此期间,日本国内,丰臣秀吉诛杀了接班人秀次,也无心朝鲜战事,倏忽一年多过去,明廷派出使节前往日本。
此次由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为副使,于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到达日本。9月23日在名古屋举行“东封仪式”。这当然是明朝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藩属蛮夷,只要归顺,都会被中央政府封给一个名号头衔。明廷以为日本也不例外,这就是一厢情愿了。
“东封仪式”一开始还算顺利,秀吉穿上了沈惟敬带来的冠冕袍黻,“受封,行五拜,三叩首……”
日本方面的高僧捧着册书,读一段汉文,翻译一段日文,磕磕绊绊,颇费周折,后来读到:“咨尔平秀吉(平秀吉就是丰臣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同来,北叩万里之关,恳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封尔为日本国王。”
高僧话音未落,秀吉勃然大怒,从高僧手里夺下册书,扯碎,再将头上戴的冠冕,身上穿的袍黻,全部扔了一地。明廷两位使节吓得面如土色。
1597年1月,日本二次侵朝。2月,明廷议定援朝抗日,以麻贵为总兵官,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并以兵部侍郎邢玠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5月,开赴至朝鲜的第一批明军共约3万余人。
二次抗倭之战时间很短,主要的战事有两场,一场是稷山大捷。5月6日,麻贵命副总兵解生等率军2600人奔赴稷山北部,7日,于稷山附近与黑田长政率领的日本第三军发生遭遇战,日军先头部队被击溃,后因毛利辉元大军赶到而撤退,黑田长政占领稷山。但日军慑于明军的野战能力,未敢前进,不久日军全线撤退至釜山。
万历皇帝
第二场是蔚山之战。12月,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明军以茅国器率领的南兵作为先锋,展开攻势,把日军将领加藤清正率领的军队围困在岛山城。然而前线总指挥杨镐徇私,将马上突入岛山城的南军部队换成辽东军(辽东军是杨镐的嫡系旧部)去攻城,结果失败,丧失最佳战机。此时日本大批援军到来,天又下大雨,明军火器无法使用,解了加藤清正之危难,此时杨镐又指挥失误,仓促撤军,令明军遭受了惨重损失。
蔚山之战是明朝与日本的最后一次大战。
1598年8月,丰臣秀吉死,10月消息传至朝鲜,日军士气受挫,于当年年底撤出朝鲜。
第二年4月,明军班师回朝。明神宗罕见地走出深宫,升座午门接受都督邢玠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然后“付所司正法”,将砍下来的头颅传送天下。次月,朝廷颁《平倭诏》诏告天下。
中国史学界将这次战争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此次战事历时七年,对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方面,明朝驻扎辽东的精锐部队遭到重大损失,短期内无力进剿后金,只能坐视努尔哈赤日益强大,半个世纪后清军入关,明亡。朝鲜惨遭连年兵祸,国势一蹶不振。日本丰臣集团在这场战争中也元气大伤,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不敌德川家康,最终为其所灭,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丰臣秀吉的大陆征服计划失败后,在日本国内种下侵略扩张的种子,300年后终于再次爆发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