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8-10解鸿旺

大医生 2022年14期
关键词:腰背痛腰背肌力

解鸿旺

(秦皇岛市海港医院骨二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脊柱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范畴。本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常累及中轴关节,引发脊柱、骶髂关节等炎症反应,但全身症状较轻[1]。脊柱关节炎患者常伴有腰背痛,多于后半夜起病,翻身困难,晨起腰部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2]。常规抗炎、调节免疫治疗虽有助于控制病情,但对腰背痛症状改善效果有限,无法改善腰背肌肉僵硬、肌力下降的问题[3]。悬吊运动疗法是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强调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运动,可增强躯干部的肌力及耐力,增加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腰背肌对腰椎的控制和稳定力[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100例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42±9.86)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病程(3.14±1.2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16±9.4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3.02±1.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5]中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的诊断标准;②病情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好转,夜间疼痛明显,但起床后好转;③治疗依从性好,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器官功能障碍;②其他疾病所致腰背疼痛;③精神或认知障碍;④近期使用过影响疗效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规格:0.25 g/片),0.25 g/次,2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规格:0.1 g/片),0.1 g/次,1次/d;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训练前,治疗师指导患者弱链测试,评估功能动作,判断患者深层核心肌群的失能状况,制订个体化悬吊运动方案。①仰卧位。治疗师用弹性绳、宽带置于患者臀部,窄带悬吊下肢,嘱患者主动上抬骨盆,做搭桥动作。②侧卧位。用悬吊装置悬吊膝关节和腰部,保持身体伸直,抬高骨盆,使其离开床面,再回到床面,做侧卧位搭桥动作;再增大难度,将一侧下肢从吊带中分离,做分离侧下肢外展动作。③俯卧位。患者前臂处于支撑位,治疗师将悬吊带置于髋关节,腹下放一气垫,治疗师一手放于患者的骶骨尾部,一手放于腹部,双手轻轻挤压,减少脊柱前凸约2 mm,再缓慢松手;嘱患者收腹提肛保持1 min,视情况做屈髋屈膝动作[6]。所有动作30 s为1组,组间休息30 s,共做3组。每次悬吊运动持续30 min,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负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缓解: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腰背部无疼痛及压痛,腰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腰背痛及压痛明显缓解,腰部活动能力较好,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但存在轻度受限;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腰背痛及压痛减轻,腰部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活动范围有所增加,但存在中度受限;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腰背痛及压痛仍明显,腰部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明显受限[7]。总有效率=(临床缓解+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BASDAI)。VAS评分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8]。ODI评分分为10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总分0~50分,得分越高,腰部功能越差[9]。BASDAI评分分为7个项目,总分0~10分,0分为完全没有,10分为非常严重,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10]。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腹部肌肉厚度。采用肌骨超声(MSUS)检测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的厚度。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核心区肌肉力量。治疗前后测定核心区肌肉力量,采用智能核心肌力诊疗仪(德国ERGO-FIT,型号:Ergofit)测定屈、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的肌力,患者端坐于智能核心肌力诊疗仪上,指令其核心区进行相应运动,记录最大等张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I评分、BAS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ODI评分、BASDA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ODI评分 BASDA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7.23±1.34 3.71±0.86* 41.47±3.82 22.13±3.32* 6.57±1.28 3.35±1.04*对照组 50 7.31±1.38 4.78±1.19* 41.72±4.03 28.75±4.27* 6.72±1.40 4.62±1.25*t值 0.238 3.207 0.295 6.629 0.245 3.278 P值 0.964 0.001 0.926 0.001 0.955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的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横肌、腰大肌、腰方肌的厚度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比较(m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比较(m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腹横肌 腰大肌 腰方肌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4.41±0.84 4.83±0.76* 28.17±1.56 31.93±1.65* 11.87±1.14 15.63±1.54*对照组 50 4.47±0.78 4.48±0.69* 28.32±1.43 30.25±1.47* 11.92±1.09 13.26±1.21*t值 0.226 3.055 0.265 3.268 0.215 4.037 P值 0.968 0.001 0.946 0.001 0.965 0.001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核心区肌肉力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屈、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的肌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屈、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的肌力明显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核心区肌肉力量比较(N·m,)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核心区肌肉力量比较(N·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屈 伸 左侧屈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75.73±24.14 193.51±13.06* 126.47±17.32 146.43±12.92* 106.49±9.64 127.33±7.54*对照组 50 175.87±24.38 182.68±17.89* 127.02±17.63 139.25±15.73* 106.84±10.07 116.42±8.85*t值 0.234 10.834 0.551 7.183 0.357 10.917 P值 0.968 0.001 0.776 0.001 0.825 0.001组别 例数 右侧屈 左旋转 右旋转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03.56±5.04 126.51±7.46* 108.78±8.72 127.73±12.64* 101.37±6.61 123.53±11.74*对照组 50 103.27±4.78 112.38±8.59* 109.12±8.63 114.25±10.97* 101.62±6.75 114.59±10.15*t值 0.299 14.132 0.345 13.482 0.295 8.904 P值 0.908 0.001 0.876 0.001 0.931 0.001

3 讨论

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是脊柱关节炎常见症状之一,大多于夜间起病,在活动后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活动后疼痛症状仍无法缓解,可导致腰背部长期制动,引发肌肉僵硬、肌力减退、活动障碍等症状及体征,严重损害腰背功能,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临床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手段,多采用药物控制炎症反应,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为主,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整体疗效欠佳。近年来,临床倡导本病的治疗应遵循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手段协同治疗,特别应重视康复治疗在改善腰背痛中的作用。由于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患者存在核心肌力下降、腰部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导致脊柱神经肌肉控制异常,使得脊柱运动控制力下降,脊柱稳定性随之下降[11],这给临床开展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悬吊运动疗法是重要的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在训练过程中给予患者不稳定支撑面,有助于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激活腰背肌正确的收缩模式,增强深层肌肉力量,从而激活前反馈,最大限度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12]。虽然悬吊运动通过不稳定平面训练增加了运动控制难度,但通过仰卧位、侧卧位的搭桥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能激活腰背部深层肌肉,改善和平衡核心肌能力,增加腰背肌肉厚度,提高腰椎稳定性[13]。因此,悬吊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背部功能状态,促进腰背部深层肌群及浅层肌群肌力的提高,增强腰背部核心肌群的肌力,提高对腰椎的稳定和固摄力,改善腰背部活动范围,缓解腰背部疼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各功能评分、肌肉厚度、核心区肌肉力量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辅助悬吊运动疗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针对性悬吊训练腰背部肌肉,能有效提高腰背肌群的协调及固摄能力,提升肌肉力量,促进腰背组织代谢,加快炎症介质的吸收,从而有效缓解腰背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活动情况。

综上所述,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背功能,提高腰背部肌肉厚度及核心肌力,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腰背痛腰背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腰背疼痛别忘查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