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经典作品留给人们的时代记忆
2022-08-10山东卞文志
文/山东·卞文志
收藏界皆知,从1952年董希文绘制的《开国大典》,到1961年陈菊仙创作的《祖国颂》,从2009年唐勇力创作的《新中国诞生》,到2014年李成民绘制的《开国大典人民万岁》,新中国诞生至今,每一个国庆日的喜悦心情,都被一代代画家不断地回顾着、记录着。这些经典作品有的忠实反映了历史原貌,有的借物抒情表达感怀,有的以西融中坚守传统,有的探索创新另辟蹊径,在赞颂祖国的同时,既为中国的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也为收藏界留下了具有珍贵价值的美术藏品。
1952年,37岁的董希文受命完成《开国大典》。这幅油画作品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瞬间,成为开国大典题材绘画的经典之作。《开国大典》中“出镜”的人物,都是在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或著名民主人士,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蒋兆和创作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为了力求完美,董希文广泛征求了众多美术界及文艺界专家的意见,最终在构图上达成了两个突破:一是将出场人物均“压缩”在画面左边三分之一,以烘托节日气氛;二是将右边本应出现的柱子抹去,以衬托视野开阔。对此,梁思成还有专门的点评:“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不过,作为一个历史文物,《开国大典》更为珍贵的不是其艺术造诣,而是其修改历程。
郭怡孮创作的《繁荣昌盛》
2009年唐勇力创作的《新中国诞生》
同为参加开国大典的画家,蒋兆和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以截然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新中国成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无限期望。以代表作《流民图》闻名的蒋兆和是极擅人物画创作的画家。因此,生动的人物体态和神情刻画便成了这幅画的亮点之一。画面中,两个主体人物结构准确、坚实,动态自然又富含力度,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象征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手举红旗以及围绕在红旗周围的民众,代表着拥护新生政权的中国人民,下方的鸽子则寓意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此幅作品在尺幅上仅次于《流民图》,被简称为《人民图》。从“流民”到“人民”,蒋兆和将带有丰富含义的元素有机结合,凭借饱含心血和巧思的构图完成了对人民形象和时代面貌的刻画。
2009年唐勇力在创作《新中国诞生》
齐白石先生在95 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创作的《祖国万岁》,画面并不直接表现国庆期间的庆祝活动和热烈场面,而是以万年青的累累果实表达爱国之情。万年青四季常绿,果实鲜红,常作为吉祥、太平的象征。简而又简的构图中,淡绿染叶,胭脂点果,清新雅致,“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更是强烈地表达出老人的爱国之心。红果、绿叶、黑字、白纸互相映衬,艳而不俗。寥寥数笔,写出了人世间最常见,却又蕴含无尽意趣的境界。
此外,李可染于1964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创作的《万山红遍》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既有严谨的布局经营,又不失情感的自然流露,满目红山,意境非凡。陈菊仙的《祖国颂》则以年画的形式突出了国庆节的喜悦气氛,对称的构图、工整的线条和平面化的造型都为精致的画面增添了装饰感。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凝聚了画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记忆,将天安门这张祖国的名片以艺术的形式印刻在人们的心中。郭怡孮的《繁荣昌盛》寄情于物,以花朵的繁茂象征祖国的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在针对国庆主题的美术创作中,老一辈画家的作品中流露出太多的渴望,他们渴望和平,更渴望安定,因此,一幅幅动人画面的背后深藏着一个时代的情结和一代人的情感烙印。这也是这些经典作品历经时间洗礼却永不失色的原因,同时也是此类美术作品在收藏界成为至宝的因素。
直至今日,同样以开国大典为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仍然层出不穷,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天安门上这一历史时刻作为对象来进行描绘,而每一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每一件也给观众以独特的记忆。1983年,马泉创作的油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画面由广场回望天安门城楼,以人民的视角记录历史,红蓝为主的气球漫天飞舞,这是人们激昂的情绪在不断攀升。2007年,赵立中所作《日出东方·1949.10.1·天安门》中,整体色调沉稳、肃穆,这是致敬历史的厚重、致敬先辈的负重前行。
齐白石先生在95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创作的《祖国万岁》
李可染创作的《万山红遍》
2014年,李成民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人民万岁》,画面用广角镜头记录天安门广场鸟瞰之景,近在眼前的是欢腾的人群、遍地的红旗,这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呈现,在若隐若现的色块中,我们依然能从沸腾的人群中找出毛主席像,虽然天安门以像素色块的方式出现在视觉尽头,也依然不会阻碍观者的眼光最终落在城楼之上,这是数字媒介时代的视像,可以说,正是因为经典场面、经典视像的深入人心,才使色块的象征性成为可能,正是独特的色彩记忆代表了这个集体庆典。
70多年来,随着新中国至美画卷的展开,工业发展,农业革新,军事图强,民族团结等国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人民面前,既给人们留下永恒的印记,也给收藏界留下了价值不菲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