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2022-08-10王丽

公关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智慧环境音乐

文/王丽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如今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领域中也不断地运用更新换代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等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智慧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智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国也大力提倡将智慧教育环境融入到当代的教学改革中去。音乐是一个国家、地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力量之一。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的传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在高科技发展迅速的网络年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冲击,而高校音乐教学也该随着这样的冲击做出相应的变革。

一、智慧教育环境的定义

在我国一般认为,智慧教育这个词语来自于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学”。提出当人面对变幻莫测而又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准确而又灵活、明智的决策,并能有所创新。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对“智慧教育”的不同定义及看法,但多数看法的本质及目的是更好地发展教育,回归教育的实质,智慧教育环境内容复杂而多变,涉及到的主体也较多,比如智慧教学环境、智慧学校、智慧教室、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城市等等,这一切都给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教育环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态和必然趋势,大部分学校已经初步构建“智慧教育”的基础设备,比如电子白板、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等,将传统的教学单一转化为个性多元化,将知识系统化、资源整合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能动性。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现状

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我国大部分的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技能课程依旧采用教师演奏或演唱,学生进行模仿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课程如乐理、音乐史、视唱练耳等依旧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声乐及器乐的教学具有特殊性,每个学生的差异和个性都是是需要教师针对性地逐一指导,这样的特殊性就使得技术类课程让很多教师都延续传统式的“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学方法。

2.教材较为陈旧

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师备课、上课以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获得系统学习知识的重要材料。目前纵观我国高校的音乐课程多数还是采用经典的教材进行教学,比如钢琴演奏教程多数采用车尔尼练习曲、小奏鸣曲集、莫扎特奏鸣曲、肖邦练习曲配合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教育部规定的教材《钢琴基础教程1-4册》,一直延续到现在;又如和声课程多数采用的还是苏联音乐家斯波索宾在上个世纪著作的《和声学教程》;还有很多课程都是用的非常经典的教材,这样的经典性在一方面其实也说明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3.教师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不足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利用新媒体手段促进音乐教学。而大多数的高校音乐教师对智慧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用ppt播放教学课件及音频视频配合讲课,对于“智慧教学”的认识和更多高科技手段的利用还有待深入探索,这方面的缺失使得音乐教学与新时代环境产生脱节的现象。还有很多音乐教师认为智慧教育环境对音乐教学作用不大,而这些认识的不足也导致教师对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够高,难以创新教学方式进而缺乏适用于教学的新媒体设备的引入,也进一步制约着智慧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与之融合的发展。

4.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性

一直以来,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采取已建立的较为成熟的体系上,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绝对的权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机械性学习的特征,这是由长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课模式导致的,当然也由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如演唱、演奏、视唱练耳、指挥等课程都是需要学生从形式、内容不停地机械式地训练来加深对音乐具体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遵循模仿音乐教师的示范到加强训练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另一面,在这样的教师权威形势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和足够的发挥及调动。

三、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索的意义

1.提高学习趣味性、能动性

电子设备、网络多媒体等几乎是遍布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尤其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性格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特点,很容易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等教学模式中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致不高。那么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进行音乐教学,应利用高科技手段与教学相融合,让学生们不仅从听觉感觉音乐,更从视觉、触觉等多方位地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知识的理解

对于高校音乐课程的很多理论课程,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感觉枯燥难懂。比如《中西方音乐史》这门课程涉及到太多的历史背景等人文学科知识,老师在课上单纯讲解,即使结合多媒体ppt也很难达到好的效果。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运用一些科技设备营造当时的历史背景,调动出各种相关的资料,同时期中西方的对比等等,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使得课程变得有趣生动,便于学生感受音乐历史,理解理论知识。

3.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或演奏

据调查了解,高校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更加专注自己的演奏或演唱课程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基本上技能类的课程设置多数是一周一节课,其余时间自主练习;教学方法基本采用教师面对面授课、讲解法、演示法等。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课程时间少,练习时缺乏指导而跑偏等,利用智慧教育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平台,学生能够在一周自由练习时间随时上传自己的练习视频,教师线上指导反馈等,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演唱或演奏。

4.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科学化发展

“与时俱进”在所有的领域中都是永久提倡的口号,高校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可以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将智慧教育与高校音乐教学相融合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事实证明与时代齐头并进是会促进学科科学化发展的,并且是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这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提高音乐教学成效,促进学科发展。

四、智慧教育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1.教师角色转换,更新教学理念

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至今,教师都有社会赋予其使命及权威性,尤其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专业上的崇拜更加确立了其绝对权威地位。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这种绝对权威角色似乎要进行转变,知识的获得途径不仅仅从教师的面对面授课,大量丰富的多元化的资源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因此,高校音乐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传统角色定位进行转化。随之也应该在智慧教育的大环境下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打破传统界限,优化教材

我们处在信息化发展飞速的时代,各种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也随之而来。传统的教学以某一本教材为主,其他辅助知识资源都是由教师自己搜集然后讲授给学生。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应该打破这一传统界限,学习教材应该由单一的、实体的课本转向多元的开放式的、虚拟的数字化资源。当然,在这样琳琅满目的资源中,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帮助学生去挑选、优化学习资源。

3.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2019年末,我国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类各级的学校都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这种网课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看来是适应特殊时期的最佳方案,不排除未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趋势。那么高校音乐教学也该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如何将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建立校内教学网络平台,教师针对每一首曲目的技能知识点提前讲解、录制上传,学生可以随时反复观看学习,练习后录制视频上传,教师随时进行指导与反馈。这样打破原有的时间、空间的界限,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音乐教师应对每一个课程、每一节课进行课后的反思,可以使用一些调查软件让学生问卷调查并归纳大数据,更有效地完善今后的教学,使得智慧教育真正与音乐教学相融合。

猜你喜欢

智慧环境音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音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音乐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