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民间皮影生态美学观研究

2022-08-10杨薇乔雅婷

公关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万物

文/杨薇 乔雅婷

(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绪言

生态美学是涵盖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观念,以生态学为思维方法,运用于美学当中。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生态”的说法,但从历朝发展的各派学说当中可窥探出生态美学的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经过上千年文化的浸润早已根植于民间艺术之中。皮影戏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生态美学观在民间审美意识形态中的缩影,并从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一、湖南民间皮影造型中的生态审美观

湖南民间皮影戏的影偶从内容方面看,不仅有人偶,还囊括了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等。民间皮影艺人从自然当中提取元素,并赋予这些元素新的审美寓意,以此来装饰影偶。体现了皮影表演艺术形式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审美意识。

1.植物花卉纹

湖南民间皮影艺术中的植物花卉纹样,或雕刻于人物服饰、发冠上,暗示人物的品格心性;或用于环境装饰,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如梅花纹,古人通过观察梅花盛开在寒梅腊月的生长特性,将梅花顽强、雅致的品格赋予人物的描绘刻画上,不仅起到了装饰性效果,更借物喻人地赞美了其高洁、坚强的品质;莲花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古人通过对莲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及花开后的形态认识,将其寓意为纯洁、高雅的象征。在对自然观察探索下,古人将万物原本的生物特性与人的情感、品德相糅合,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出发,将自身的情感赋于自然物,借物抒情,将内心的审美情感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达到了人类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协调一致。

2.动物纹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无法应对自身遇到的各种困境。于是,他们便从强大的野兽身上提取能量,将各种野兽的身体部位汇集幻化成看似比人类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龙的形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湖南民间皮影动物纹中的龙纹,常出现在文官冠帽或皇袍上,以此暗示吉祥、高贵、权利的含义。除此之外,古人通过仔细观察鱼鳞,将战甲的纹饰按照鱼鳞一般有秩序的排列,以求保卫士兵之用。所以,湖南皮影动物纹样中多认为鱼纹有平安、顺遂的意味。影偶中动物纹的寓意与古人在自然中的命运相关,他们在自然环境下生存并向自然学习,从中获得启发,效法自然,以期更好的生活。

3.几何纹

湖南皮影艺术中的几何纹样均来自古代艺术工匠观测自然现象后对其变形所得。如云雷纹、水纹多用于装饰皮影道具、人偶衣袖边缘。云雷纹是自然物象纹,源于古人对云和雷的细腻观察,表达了人们对云和雷的崇拜与敬畏;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水具有圆融、不争、廉洁的品格。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在湖南民间皮影戏中水纹常出现在地方官员身上,用以暗示人物清正廉洁的品性。“若人能似水一般不争、圆润,居下。精神和心灵都呈现最本然的状态,与天地万物自然相合。返璞归真,便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功成而不占有之人,不自恃己能为物主宰,这正是生态美学无私的人生观向下落实在人格方面的体现。

综上所述,湖南皮影中的人偶、动物、植物、几何图形来源于自然。这与春秋时期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不谋而合,老子认为“天”和“人”都来源于“道”,“道法自然”,人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湖南民间皮影艺术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显性呈现。在皮影戏中大自然的山川湖泊、鸟兽鱼虫已然超越了它对人类物质的、直接的关系,以诗意的姿态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二、湖南民间皮影表演中的生态审美观

湖南皮影戏的表演观念,是建立在宇宙一体、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上的,是主体与客体,意象与物象的结合。因而,主体的心与客体的物、主体的情与客体的情能达到一致。皮影戏剧中托物喻情,以心统物,以情率景,这种主客体统一的理论,实际上与当代生态论存在观“主客一体”相契合。

1.湖南皮影表演中的生态审美趣味

生态审美趣味表现为对生态美的欲求、嗜好、期待、寻求以及价值评判取向和价值理想构建。湖南皮影戏剧表演反映了自然物与人的生活、信仰、心理欲求等的相互影响,借戏剧故事、剧本中的唱词以直接的方式向民众传播。

如湖南传统皮影戏《父子会》,讲的是韩朋在昔日结拜的兄弟李昌国的儿子高中之后,扮作道人来试探兄弟的心。这里节选在影戏中韩朋扮成道人所唱片段:

慈鸟反哺,跪乳羊羔,为人岂有不敬亲?(孝)

栽树栽松柏,结交结君子。松柏耐长情,君子有始终。(信)

韩朋所唱的“孝”、“信”表达古人心目中的道德伦理观。运用“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两个例子将生物自然习性与人类社会“孝”的情感相融引发共鸣;将松柏长青的特性与做人的品格相结合。用自然物的可爱性质比附人的品德,从而表达出万物都有深意,相互关照,营造出万物有情的和谐世界。

湖南影戏《子仪上寿》讲的是将军大胜归来之后儿孙来贺寿,戏词唱道:

“丹凤飞翔宇宙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世间好事全忠存,臣报君恩子报亲……庆贺南山寿,齐北海饮八樽。”

将“宇宙春”“雨露四时新”一片象征祥瑞和顺的自然景象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融,唱出民众心目中的“忠孝”,表述了自然中从人与人的和谐过渡到自然万物的和谐。用“南山”比喻寿命来祝寿,将人的生命与自然物相联系,人的身心灵肉与自然的万事万物相似相宜。这印证了生态美学思想中人生的至美境界。

2.湖南皮影表演中的生态审美理想

生态审美理想为审美地生存,在生态系统中,它由健生、喜生、乐生升华而成,是现实生活与审美世界共同化育的,它的生成是最典型不过的说明,确证生态审美是生存与审美的同一。

在湖南皮影戏《治公叹世》中,治公感叹:

“叹世间流不尽江河水,争不尽名和利。眼观长江长流水,流来流去几时休……争名夺利中何用,做一个乐善好施。”

治公将“名利”比做“江河流水”,抓住江水流动不尽的特性说明世间名利永无止尽。人生在世当心存善念,使人心复归于清澈透明的自然状态,这种恬淡的境界是精神和心灵恢复本然的状态,与天地万物自然相合。

湖南皮影戏《万春楼》讲剿灭安禄山后,唐玄宗庆功封赏,其中玄宗唱自己登基以来功绩:

“自孤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刀枪归库,马放南山,君臣共享太平盛世。”

可见理想的生活在于无战无乱,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百姓能够生活安宁,进而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生态审美的理想生活是人类社会最自然,最和谐的发展状态,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在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与自然平等共存,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这是生态美学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体现。

3.湖南皮影表演中的生态审美态度

在皮影戏表演中,民间艺人要用有限的时空表现无限的时空,这是任何一个戏剧艺人在表演时都要遇到的问题。从时间上看,湖南皮影戏剧小者可以记述某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命运轨迹,大者可以叙述一个朝代的兴亡更迭。从空间上看,皮影表演中的空间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隔间,它联系了操控影偶和配乐的艺人、表演的影偶和观看皮影戏剧的观众。在幕布之内表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物;幕布表演之外,皮影艺人与观众全身心的投入自然、参与自然的美的造化。如湖南皮影戏《人鱼姑娘》,剧目倡导的主题是“大美至善”,表演中结合现代先进的灯光技术演出,在幕布中展现了如幻境般美丽的自然万物。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眼、耳、身共同参与,与皮影戏剧中中国文化所蕴含的真善美价值取向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

湖南皮影戏《敬德耕田》中唱词:

“春光万物灵,山清水也清,山清芳草盛,水清落年成。”

影戏开头便展现了一幅山清水秀的画卷,呈现出一片自然之美。接着主角出场,主人公在山间耕地,唱道:“见青山影影,绿水沉沉。井中滴水好似铜壶滴漏声,田中蛙叫好似战鼓声,山中鸟啼吵闹好似叫国公。”主角通过眼观“青山绿水”,耳闻“蛙叫鸟鸣”,身处自然之中,寄情于物,想起曾经处于庙堂。人的情感与天地融为一体。而后与友人聊道:“青山是我的朋和友,狐狸野猫獐麂兔是我的弟和兄……这几桩宝贝养活我的性命。”友人生活于山林间,将青山看做朋友,山间禽兽视为弟兄。这里强调了自然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性和平等观念。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因此万物是平等的。人与自然在审美情感上的移情赋予了山川花草、鸟兽鱼虫以人类的秉性,使之与人处于同等地位,起到了生命平等、万物一体的审美效果。

三、湖南民间皮影民俗功用中的生态审美观

湖南皮影能够发展兴盛与古时“酬神还愿”这一功用密切相关,皮影表演活跃于各种仪式活动,如求雨、祈福、祝寿等。此外,皮影通过剧本内容和表演的方式向民众传播忠、孝、仁、义等正向的价值观念,有文化传播的功用。从这两个功用的内容中均可看出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态度。

1.酬神还愿

湖南民间皮影戏在清代至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发展至高潮与民俗风气密切相关。此时,“酬神还愿”是皮影戏的主要功用,民众以组织皮影戏演出的方式祈福还愿,满足了民间群众娱神乐己的心理需要。湖南皮影艺人编写出满足民众还愿心理的剧目,如《天官赐福》、《八仙祝寿》,是民众为了祈求农业丰产,其中唱一部分要念“还愿文”:“耕种者,一子落泥,万担归仓”,“赐种田者五谷丰登”等语,就透露了这些意义。这满足了观众祈福的心理,完成了还愿的目的。可以看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湖南皮影戏的这一功用看,自古以来民众便承认自然力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人们并没有把自己和自然环境相对立,而是以己度物的去理解、适应自然。他们怀有一种敬天畏地的生命情感,把大自然置于崇高的地位。古代民众将自然具象化为神明,通过组织皮影演出的方式向天地祈福,因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便是中华民族天地恩重、万物有情的自然观念。

2.文化继承

湖南民间皮影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传统皮影戏剧目《审刺客》中,唱词道:

“洪水滔滔波浪翻,皇堤倒崩民不安。为官理应惜民意,金殿奏本说端详。”

在皮影表演的同时,也把湖南皮影戏当中为民请命的正直价值观念向观众传达出来。

类似的讲忠孝、劝善的剧目在湖南皮影戏里还有很多,如《华山救母》、《杨家将》等,展现了人们对家庭、国家浓厚的依恋情怀,皮影戏剧本中洋溢着为家为国奋起拼搏,为己为人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人们积极乐观态度的反映。这种人性修养恰恰与当代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和谐关系契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的紧张使人们的危机感日益严重,各种因素的冲击使人们产生无归属感。海德格尔曾说:“‘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住所,人惟有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大地朗照着‘家园’”。家园是人们生长的土地,地球是这一切事物之和,是人类生存繁衍并有一席之地的处所。古时湖南民间皮影戏中守卫家园的情怀就是现代社会珍惜自然、保护地球的生态美学观念。

结语

当代生态美学将人、自然、社会纳入生态系统,把三者联系起来看待生态的和谐与统一。从上述湖南民间皮影艺术的影偶纹样、表演形式以及功用三个方面来看,湖南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观念以一种无形的状态融化在皮影表演中,反映了湖南民间的生态审美中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它将自然生态与人类情感连接起来,将人类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万物之中,有着深厚的生态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