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职教联盟提升地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的优化路径
2022-08-10余侠
文/余侠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6)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一带一路通向东南亚的国际交通、物流的滇中枢纽点,我校立足地方区域经济,结合园区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港的目标,发挥高职特色专业和国家示范基地优势,借助澜湄职教联盟平台资源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和首届老挝留学生合作培养探索。
一、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概况
自2015 年开始的校际国际交流合作中,斯里兰卡纳米研究院科研人员、加拿大联合办学负责人、尼泊尔企业负责人、缅甸农业部副部长带领仰光大学农业专家,老挝留学负责官员等分别到我校进行参观访问、学术交流、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培训等全面和深度交流洽谈。在了解学院属于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其中:会计专业获云南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评估A 级5 星、烟草专业教学案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典型案例50 强、学院连续两届入选国家教育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高职院校学科竞赛300 强蓝皮书等情况后,分别提出不同需求的合作意向。
2017 年我院在留学生招收上实现了零突破,对五位来自老挝的留学生学费全免,进行了省际高校合作语言培训,学院插班专业技能培训的合作模式。2019 年5 月云南省教育厅批准云南大学等48 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资质备案,强调继续开展来华留学生招生教学工作。在入围的48 家高校中,我校为第44 所获批有资质招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并有幸成为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二、以“澜湄职教联盟”为平台,开展“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分阶段构建国际合作项目框架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半小时滇中同城经济圈,与昆明各高校和地方职业院校联系紧密、校际合作广泛。伴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云南成为全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6 省区之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和滇缅、滇泰、滇老、滇越、滇马、滇以等双边合作机制务实发展。
1.留学生教育管理
2017 年我校招收首届老挝留学生,实现了建校以来留学生教育“零突破”。该批老挝留学生在2020 年阻断了返校学习的情况下,学校通过线上教育单独开课、班主任一对一沟通辅导,2021年7 月均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半年来就职于中老外贸企业,参与中老铁路工程建设、中老铁路运营调车班岗前培训。
十三五规划期间,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质量规模化发展阶段。学院借助“一带一路”省级课题项目,回顾多年来国际交流合作活动亮点,在试点招收留学生之前做了大量调研和探讨。
以2006 年在澄江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年论坛”交流活动中所体现的玉溪教育资源优势为起点,结合2011 年通过SPSS 软件对云南省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东南亚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教学、教材、日常管理等逐项分析结果,梳理2015 年以来老挝、缅甸、泰国、尼泊尔等专家学者的参观交流与洽谈要点,并调研了玉溪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与老挝占巴塞省2016 年首批39 名机电一体化留学生培养情况。通过一系列关联性紧密的国际交流活动、留学生教育教学案例、数据采集分析,以克服滞后启动留学生教育的时间劣势,借鉴先进培养模式有效推进职教联盟国际化培养进度。
管理建设是基础。学院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专门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并设专岗管理对接留学生工作。为深化和稳步推进留学生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留学生成功管理制度,制定了《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在2020 以来,迅速有效开展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并及时按照我国相关要求进行留学生工作管理。
教师建设是关键。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迎接首届老挝留学生的到来,2017 年4 月学院专门聘请外校教师举办长达一学期的老挝语培训班。院领导带头从零基础开始进行学习培训,各二级学院领导、教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辅人员、行政后勤,涵盖了留学生教学管理中涉及的学习和日常管理部门。全校选拔六十人每周周末进行老挝政治文化、礼仪、日常用语等全面的系统化学习,并课后开展针对性时事政策播报、跨文化交际理论拓展。
课程建设是生命。我院采用合作办学模式,开展老挝学生财会专业的课程建设。三年制培养采用大一联合昆明专门的语言学校进行中文强化培训,大二大三错级跟班2018 财会小班进行校本部公共必修、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等趋同化教学管理。上课教师对老挝留学生课程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翻译重难点术语、上传专门的教辅视频资料,以表达清楚、实际操作掌握为标准进行专门化考核。
2.我院积极推进各二级学院科研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院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进行兰花物种科研合作,自2008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兰花新物种的发现、实地论证、国际权威的科研外文发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 成功注册新物种的系列科研活动,都是在中科院植物学家、湖北武汉植物园博导和我校兰花专家的持续合作下得以成功。并将此系列科研成果进行兰花品种的选育、杂交和驯化工作,为兰花增加了基因多样性,增强了兰花耐寒、耐高温的抗性。人工驯化兰花的推广,间接保护了原生地的野生兰花和原生环境,减少了灭绝性的偷采贩卖、滥砍滥伐。特别是2020 年以来在“一带一路”推进农产品沿线国家产业链合作化开发,2021 年在德国、美国发表的新种“兜兰”(Paphiopedilum villosum var.densissimum f.wangliangii,德国)的四个兰花新变种是观赏兰花、石斛的重要亲本,不仅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还能进行改良驯化为规模化的花卉产品。
由于云南高原物种的稀有性和脆弱性,在气候变迁和工业进程中的污染性,原有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物种的保护和繁育,缺少本土先例和经验。因此,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必然选择的方案。我院动科学院2021 立项的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牟氏螺丝摄食特性研究”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在读博士张乐嘉进行合作交流,并进行高原特有濒危珍稀螺丝的人工繁育基地化实践。在此次COP1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提供了地方职业院校的国际化环保科研实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类似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降成本的可推广方案。
三、国际合作交流展望与规划
1.推进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
引导教师对外熟悉“澜湄职教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及政策要求,促进教师形成国际化的思维,更好地参与到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当中。定期邀请国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交流,增进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拓展更多的教师国外培养机会。组织安排优秀的教师到跨国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切实有效地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2.推进“留学”品牌建设,扩大高职院校留学生规模
新形势下,总结近年来留学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扎实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努力将本校打造成为区域内,甚至职业教育领域的品牌,增强国外学院的合作意象,增强对留学生的吸引力。立足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教育资源,瞄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构建起国际化课程体系。例如,在设置留学生必修课程的语言培训等相关课程以外,应当适当地融入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契合的国际贸易、文案撰写、国际组织、国际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同时,也应适当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为招生工作积蓄潜力。定期组织开展留学生招生工作宣讲活动,方便双方及时了解教育国际合作政策。同时整合校企资源,拓展国外学校合作项目,增强留学生互派数量。
3.加强企业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目前,对国际合作倡议下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求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与新时代下培育具备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矛盾。
总之,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原则基础上,提升我院立足于澜湄职教平台,利用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的产教融合优势,将国际合作教育与交流做大做强,迎接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