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和“1+X”证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22-08-10陈雪华
陈雪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 401147)
0 引言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工信厅装函〔2019〕220 号)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18—2022 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85 号)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是重庆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为此,笔者所在学院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平台共享、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1 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
笔者所在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经过多年沉淀和积累,专业办学能力日益增强,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家骨干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是重庆市示范专业,现拥有教育部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和重庆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推广中心,3 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 个试点专业。
1.1 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由样品及总成件开发测试、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工艺质检与测试调试、技术服务等环节组成。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等方面的转变,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服务企业对人才需求由单一技能型转向复合型人才,以应对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面向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企业,培养具有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辅助设计、软件编程、实验测试、机器人操作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与调试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群围绕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和工匠精神, 较强专业核心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的辅助设计、样品测试、智能制造、质量及工艺控制、 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设备的编程操作维护、整车及零部件的检测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1.3 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该专业群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类专业为基础, 以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为服务支撑,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以跨界融合技能为重点,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能,形成通识技能相通、核心技能相融的专业集群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样品测试、软件编程、制造后的调试与检测,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后端市场;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服务新能源汽车的中端市场;机电一体化技术面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辅助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设备的操作维护,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前中端市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端市场;汽车检测与维修主要面向智能新能源汽车检测、调试与售后技术服务, 服务新能源汽车中后端市场, 各专业实现基础相近,技能融合、协同发展,培养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
2.1 重构“平台共享、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面向重庆区域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对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紧贴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满足专业群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构建逻辑,形成“人文素质共享平台→专业基础共享平台→专业特色平台→专业拓展互选平台”的分层递进培养,构建了16 个专业特色课程模块,重构了“平台共享、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平台共享:人文素质共享平台、专业基础共享平台、专业拓展互选共享平台。
人文素质共享平台通过思政模块、 通识能力模块、心理健康模块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强壮的体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专业基础共享平台实现分专业建设,多专业共享。
专业拓展互选平台实现学生分类培养, 从三个维度来设置互选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中,“能力拓展模块”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设置成两个方向,分别为:(1)技能提升方向:为大部分预就业学生专业技能强化需求提供选择项;(2) 新技术方向:为学生拓展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等提供选择项。 “X”证书认证模块为学生考取“X”证书提供选择项。 创新创业模块为学生强化创新创业能力提供选择项。
能力递进:基于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岗位能力递进培养规律,按照“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拓展创新能力”的能力递进规律设置课程模块。
2.2 建立与产业链高度对接、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对应的专业特色模块化课程
专业特色教学平台紧密对接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运维→出厂检测→技术支持”为核心的产业链典型技术领域,将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技能水平进行职业标准对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将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对接,分析知识点和技能点,遴选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建立专业特色模块化课程,如图1中的“3.2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模块”。
图1 “平台共享、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
3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X”证书制度的提出满足了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深层次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只有紧跟企业技术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1+X”证书制度中的“1”代表高等院校的学历证书,突显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学术能力,体现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突显了高校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自“1+X”证书制度推广实施以来,各职业院校和应用本科院校积极响应,笔者所在学校有幸成为第二批“1+X”证书试点单位,试点证书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
在双高和“1+X”证书双背景下,笔者结合专业群课程体系和“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重构了课程体系(见图2),实现考核标准与课程体系的精准对接,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
图2 “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共享模块: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由各个院校开设的课程,承担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主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等。
底层共享模块:培养学生识读机械、电气图能力,机械零件机械原理认知能力,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能力等专业通用能力。
中层分离核心岗位能力模块:由工业机器人认知模块、工业机器人装调模块、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模块、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模块组成。 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安装与调试、运行管理、故障诊断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岗位核心能力。 其中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模块主要针对“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该模块中的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的能力融入课程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学完该模块课程可以直接考证,而相近的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如果要考证, 则需要根据他们已学的课程与该模块课程对比,通过专业群专业拓展互选平台中的“X”证书认证模块补充不足的能力。
高层互选岗位能力拓展模块:智能制造与设备营销模块为大部分预就业学生专业技能强化需求提供选择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模块为学生拓展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等提供选择项。 创新创业模块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4 结语
在国家“1+X”证书制度时代背景下,在新能源双高专业群“平台共享、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架构基础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机器换人对专业岗位要求,重构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对接,将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相互融通,使得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够达到“X”证书技能等级评价的要求,能够提高学生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通过率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为区域产业经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