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思国际文化传播“出海记”
2022-08-10中国报道王哲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如何让全球的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有趣的情境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思考的课题。”美思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美说。
2022年开年大戏——改编自梁晓声获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创下了2018年以来国内电视剧的最佳收视成绩。“墙内开花墙外也香”,这部描绘几代工人阶级生活、记录了中国50多年社会变迁大背景下百姓生活史的现实题材剧,开拍仅一个月就被迪士尼“慧眼识珠”,看中并预购了其海外独家发行权。
另一部围绕西北农民脱贫故事展开的高口碑现实题材剧集《山海情》,已在去年成功“出海”,《山海情》第一集在YouTube热播剧场频道上线仅两周播放量就突破80万,观众点赞率高达98%。截至目前,《山海情》在YouTube的整体展示量已达到5000万。
这仅仅是国剧“出海”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剧“出海”热潮持续,从古装延伸至悬疑、都市生活、偶像甜宠乃至《山海情》《人世间》等高质量的现实题材剧,引领国剧“出海”进程的新趋势。
“影视作品是全球人民了解中国数十年变迁的一扇最好的窗口。”长期从事中国影视剧“出海”工作的美思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美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历经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外受众非常想更多了解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
走上影视译配之路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爱情故事》《杜拉拉升职记》……这些优秀影视作品的外语译制和海外输出都与美思国际有着深厚的渊源。
2000年,刘美留学英国,偶然进入纪录片制作领域工作,游走于西方的影视文化世界之中,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探索知识和文化领域的不同思考方式,也成为她后续工作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撑。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得越久我越发现英语讲得再好再流畅再地道,如果讲不好自己的母语文化,是很难赢得尊重和认可的。”刘美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刻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008年,刘美决定回国重新学习和充电,刚好赶上北京奥运会,有着丰富经验的刘美参与制作《新北京,新奥运》纪录片的拍摄,发行到100多个国家。“我们当时租用了亚洲最大的、录制北京奥运会当年最红宣传曲《北京欢迎你》的录音棚,在那里一待就是几个月,每天天不亮就到,一直到午夜才结束,我们力求精致完美准确地传达故事内容,让观众看到的是现代中国真实的文化精神风貌。”刘美回忆说,“在这个录音棚里4个多月,制作了20多部电影和六七部电视剧,团队人员达到了上千人,而且做到了100%母语译制,100%口型对应。当年还获得了国家文化创新项目专项奖励。”
奥运会结束后,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时在国内,很多懂外语的人不懂影视制作,而懂影视制作的又不懂外语,也是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让有着海外工作经历又做过纪录片导演的刘美走上了影视剧外语译配之路。
2009年进入影视译制行业的刘美“开始其实很懵懂”,没有语种市场的细分,更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哪种题材适合哪个语种市场,有什么样的受众群体,什么样的播出平台可以接受等都是未知数。“那时候我们就是很单纯地想把中国的影视文化拿出去给大家看一看,但对于这种文化差异以及共通性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定位和策划上,我们只能在制作技巧、台词翻译、口型对应上严格把关。”刘美说。
“译制里边会出现很多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有些表达方式在其他文化语境里,可能是不恰当的对应翻译,甚至是不尊重的表达。在这样的差异下,就需要在译制上做一些大的调整和文化差异处理。”刘美表示,“我觉得译制片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语言翻译的转化,现在能讲外语的人很多,但是能延展出来对文化的对应性讲述,并且对应剧中人物的口型,就需要非常深的文化功底和扎实的语言基础,很多作品想要实现对原著文化背景的传递是极难的。”
刘美认为,不同语言之间翻译没法逐字对应,而且翻译的不仅是语言,更是传递文化。比如选择用有美国加州口音的演员和有苏格兰口音的演员,背后所代表的人物类型就有所不同,因为英语体系里人们对这些文化背后的认知是很清晰的,可以让观看的人瞬间就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对于这样文化背景的处理和传递是译制片的关键,真正的文化传播不是单纯语言的生硬转换。”刘美说,“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真正把译配的规律摸透了,这为后来的事业转化也奠定了基础。”
刘美美思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为了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刘美作出一个大胆的抉择,将录音棚建到国外去,建到那些有更多母语译配演员的国家去,“我们当时看来大胆的战略布局成为后来美思国际的最大优势”。
目前,美思国际在英国伦敦、西班牙巴塞罗那、瑞典哥德堡、埃及开罗、俄罗斯莫斯科、阿联酋迪拜等城市设立分支录音机构,还覆盖了阿根廷、墨西哥、亚美尼亚等国家的很多文化业务,译配语种包括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匈牙利语、塞尔维亚语、捷克语、丹麦语、马来西亚语、日语、韩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10多种语言。
刘美的事业蒸蒸日上,个人发展也在寻求更高目标,她先后在伦敦商学院、哥伦比亚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取得了硕士学位,并计划进一步在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我在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如何更好地用全球化的思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刘美说。
“海外观众对中国的现在充满期待”
《人世间》的导演李路曾表示:“我们希望,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场戏都要有国际视野,要思考外国观众看了会怎么样,西方世界看了会怎么样。”
“《人世间》在迪士尼平台上线后,我们对观众的反馈也非常期待,这将给文化‘出海’提供很好的案例。”刘美表示,“在海外市场,从现实主义角度描述中国改革开放中个体家庭变化的影视作品很少,相信迪士尼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间,包括我们现在的高铁、快递物流、手机游戏、互联网等文化元素和现象都是非常好的影视创作元素,海外观众对中国的现在充满期待。”
刘美认为,在海外华人市场推荐和落地作品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而要将作品真正推广到当地的母语环境里是相对有难度的,毕竟对于文化符号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觉得‘出海’的下一步,真正要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刘美表示,“如何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讲述给海外市场,我个人觉得可以从容易的、大家认知比较一致的内容开始。”
“在文化的融合中,海外作品也期待参与到中国的影视市场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海外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中国元素的融入,他们也很期待和中国演员合作,开展中国市场推广。”刘美说,“但实际上,海外影视剧中的不少中国元素都是外国人眼里的中国,而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尽管他们已经努力迎合,但不少内容表达实际还是有差异的。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深思,要真实、客观地面对和处理这些差异和认知。”
在保留中国元素前提下,怎么让外国人更爱听我们的故事呢?刘美认为,海外电影的工业化制作流程远远超出国内现在的影视制作标准,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在内容、出版、故事结构、文化转化后的共通性上做很多文章。
“文化‘出海’其实是给多元文化生活背景的人提供一个窗口,让大家彼此了解,消除这种障碍。”刘美表示,自己早期做译制的时候,身边外国制片人和导演都不太会讲中文,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近些年身边越来越多外国人讲中文、学中文,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浓厚兴趣,现在一些外国人的中文讲得非常地道,他们对中国文化非常认可并期待融入,这些为中国文化“出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海外学习当中,跟当地的年轻人共融互通,进一步打通了文化通道。”
国剧“出海”变得更主流
2021年8月的一份在线调查显示,约有76%的全球受访者在过去两年内看过中国电视剧,其中43%的人养成了定期在流媒体平台上“打卡”观看中国电视剧的习惯。
作为国剧“出海”最引人注目的一张名片,古装题材曾在“出海”电视剧中占据绝对比重。但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及电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进步,走出国门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反映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偶像甜宠、家庭伦理、现实题材电视剧,开始在更多海外市场崭露头角,国剧“出海”新格局正在形成。
刘美坦陈,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今“出海”的国产电视剧在故事题材、内容创意、制作水平和总体规模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客观地说,国产“出海”电视剧与全球爆款剧集之间还是有些差距。
从影响力来看,虽然近年国产剧在海外市场亮点频现,但仍未诞生一部在全球平台具有绝对影响力的现象级剧集。虽然过去10年,中国电视剧的海外整体售价提升了近30倍,但距离美剧、韩剧还有明显差距。
“国剧目前仍然主要集中于华人占比更大的东南亚及东亚市场,尚未实现海外大规模受众圈层的突破,而韩剧比我们更早做到了这一点。”刘美坦率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在叙事方式和拍摄风格上与国际接轨,让全球观众‘看明白’,更要像那些出圈的美剧、韩剧在制作环节而非演员薪资上加大投入、精心打磨‘好故事’,才能获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共情与认可。而粗制滥造、缺乏文化底蕴、剧情质量不过关的剧集‘出海’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甚至还会对国产影视剧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拓展文化传播新版图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刘美回国将国内机构做了大胆重组,创造并尝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拓展市场空间,并在新的行业领域进行深耕,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我认为只做外语译配是有天花板的,但是文化的国际传播没有,我们已经开始布局文化转化最好的方向——‘元宇宙’,策划并搭建了世界博物馆云平台,向云服务、数字产品行业迈进。结合当下流行的元宇宙,让博物馆在‘元宇宙’里活起来,让文物成为青少年的‘教科书’。”刘美表示,“另一个方向就是有声书,年轻人虽然对文字读物还有需求,但已经开始不习惯看纸质书从视觉到听觉的转变让有声书得以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后有声书在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有声作品未来都可能会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2019年8月23日,伊拉克巴格达的一家咖啡馆里,人们在观看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目前美思国际集团欧洲公司已经和Storytel建立战略合作录制中文有声书,在新加坡等海外的中文市场进行投放,并且拿到了《五四班的那些事儿》《齐咚呛的中国美食之旅》等IP的版权,签署了战略协议。同时,公司也代理了阅文集团的海外有声书部分的“出海”业务,全面开启了进军全球有声市场的号角。
在刘美的带领下,美思不断拓展延伸创新业务: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开展海外游学、酒店管理(英国)培训、国际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海外发行、海外协拍、国际咨询及境外业务落地和投资咨询等国际化业务,涉及电影、投资、地产、软件、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美思国际正向着集团化管理逐步迈进。
“近年来,文艺界非常重视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刘美表示,“我们多年来身处中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前沿阵地上,如何让全球的受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有趣的情境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探索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