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心育需要取势、明道、优术
——《心育研究书系》书评
2022-08-10■何妍
■ 何 妍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更需要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视角的整体把握与方向导引。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近几年陆续出版,并在继续撰写的《心育研究书系》就是这样一套集心育之“势、道、术”研究于大成的专著,该书系恰逢其时地回应了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势、明道、优术等重大论题。
一、取势——心育的立场与站位
“势”,是大的发展趋势和各级政策导向,“取势”是顺势而为,顺势则事半功倍。关于“取势”,俞教授强调,虽然大中小学心育工作是相对独立的,但它绝对不是孤立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放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大框架之下来审视和讨论。
俞教授在该书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政策研究》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心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心理服务的延伸和基础”,无论从服务的对象、目标、类型、途径还是从服务的方式方法及队伍建设来看,心育和社会心理服务都是高度契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可以成为社会心理服务打基础、夯地基的“基础工程”,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在社会心理服务的大框架之下来讨论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明道——心育的理念与方向
“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取势”是务虚,明道是求实,虚实结合,方可行事。根据俞教授的观点,在社会心理服务的框架之下讨论心理健康教育,至少要完成三个方面的理念更新。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俞教授在该书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一书中认为,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者视角,有“居高临下”之嫌,服务模式则重视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这是学校心育做深、做细、做实,从而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一个关键。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构建大中小幼各阶段有效衔接的一体化新格局。俞教授在该书系中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书中提出“构建横向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纵向符合人格发展规律,大中小幼各阶段有效衔接的心育一体化新格局”,也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大中小学心育一体化目标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大中小学心育的内容体系, 保障大中小学心育的差异性、递进性和分类指导。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社协同生态化发展。学校心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书系各册也十分关注“手机教养”“童年期虐待”“父母倦怠”等家庭教养方式与父母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倡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整合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从不同渠道帮助、指导学生。
三、优术——心育的方法与途径
“术”是措施,是策略,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和路径。根据俞国良教授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目标和任务不同,可以划分为四个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与途径层面的自我优化,可以从这四个系统分别展开。
一是心理测评服务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目前,我国心育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和欠缺,包括测评伦理规范、自评与他评、程序合法性等问题,特别是测评工具的本土化问题尤其凸显。凡此种种,俞教授在书系各册中均有深入探讨。
二是课程与教学服务系统的多样化、融合化。俞教授在该书系中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书中前瞻性地指出,未来心育课程教学多样化、融合化的特征将会更加明显,如教学主题更加系统,教学的呈现形式和侧重点各具特色,心育要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等等。
三是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系统的专业化、个性化。如何整体提升心理辅导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书系各册也给出了优化与改进的措施,如帮助从业者提升专业水平,结合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心理服务形式,根据来访者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适合的辅导方法或手段,等等。
四是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服务系统的精细化、立体化。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任务是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对此,俞教授在书中也给出了实操性的建议,如做好日常危机预防,积极推进危机联动机制的建立,提升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效率,等等。
目前,书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政策研究》《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焦点访谈研究》《心理健康经典理论思想研究》将于今年七月出版。衷心希望俞国良教授的这套呕心之作能够成为广大心育工作者的案头必备,陪伴我们徜徉于心育理论之河,驰骋于心育实践之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