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在线”构建学习性评价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2-08-09

科技风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育学满意度教学模式

任 楠

商洛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要求。“教育学”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本科层次学生从事教育职业的一门必修课和培养学生教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差距、教学内容的庞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方式格式化,常被学生视为“枯燥、没趣”的课而被忽视。[2]因此,需要从新文科的视域重新审视该课程教学实践,培育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具有价值引领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反思,探索有利于实现“教育学”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作用的教学改革思路。其中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基于“课堂+在线”构建的学习性评价,力求更多地考虑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情感、态度、兴趣、个性等诸多要素,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的“课堂+在线”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实现多元化评价方法。

学习性评价是指“教师与学生寻求与解释学习材料,以确定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和他们需要追求的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达到学生所追求的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致力于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3]学习性评价的来源于形成性评价理论,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习性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教师在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性评价可包含平时成绩(作业完成+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实践教学成绩和理论课卷面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目的是了解教学总体目标实施的情况,并对教学过程作出最后评定,常以期末考试的形式开展。[4]基于学习通平台开展的“课堂+在线”教学改革根据“教育学”课程特点,建立学习性评价指标点,确定学习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共同组成课程考核,并与单一总结性评价班级进行比较,以探讨学习性评价在“教育学”教学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20级本科音乐学专业2个平行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音乐学专业女生较多,年龄19~20岁。随机抽取1班为实验组,其中男生17人,女生37人,共54人;2班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6人,女生38人,共54人。两组学生在教学大纲、教材、课时量、作业、课程进度构成完全一致。第二学期开设的“教育学”课程48学时均为理论课并且由同一教师授课。教材选用由项贤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马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教育学原理》。两组学生在高考录取成绩、性别比构成、年龄、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授课内容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实施

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内容为主展开课程讲授,课程考核采用终结性评价。实验组采用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构建的“课堂+线上”的教学模式,结合学习通平台影音教学资源,课程考核融入学习性评价体系,其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占30%。

1.2.2 “课堂+线上”教学模式学习性评价

1.2.2.1 教学效果评估

两组学生在期末利用统一命题的试卷进行考核。试卷客观性题型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和名词解释,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拓展能力。平时成绩由考勤(30%)+课堂表现(30%)+作业(40%)组成,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巩固、拓展知识的主动性。

1.2.2.2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教学满意度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的满意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是否有助于培养知识迁移拓展能力,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基础教学技能等5项,每项分为5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结课后,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问卷,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及学习性评价体系的反馈。本次调查中发放问卷54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4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整理数据后录入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总评成绩发现,实验组80分以上学生人数41人,而对照组80分以上学生人数27人。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结果比较如表1所示。实验组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及总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表明,在“教育学”教学中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构建的“课堂+线上”的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融入学习性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思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迁移拓展能力,培养学生基础教学技能方面有一定效果。

表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分)

2.2 基于“课堂+线上”构建的学习性评价体系的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54名学生对基于“课堂+线上”构建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对学习性评价项目中平时考核满意度为83.3%、卷面考核满意度为81.5%、总评考核的满意度为87%。三项考核项目满意度都在80%以上,说明在“教育学”课程中学生对基于“课堂+线上”构建的学习性评价体系满意度较高。

表2 学习性评价满意度调查[n/(%)]

3 讨论

3.1 构建“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在线”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地承担着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课堂+在线”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时间、地点的约束,为师生的互动营造了一种平等交流、资源共享、相互启发的教学氛围。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给学生发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资料以供学生预习。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关于教育教学的新闻,这些社会影响力和讨论度较高的时事新闻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传统教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将自己看到的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资料共享给班级师生。这些资料可以是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针对较好的学习资料,班级师生可以进行共同思考和讨论。这时,学生就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收者,学生主动地向着知识探索者迈进。

“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而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融合后带来的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本质上为学生创建了一种高度参与的沉浸式学习体验,现代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共性的标准化知识,更追求个性化知识与创造性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5]“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体验向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教学活动、教学交互、学习环境等所产生的体验”[6]转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被激发出来。

3.2 构建“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由于在线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痕迹的易获得性,学习分析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在线教学的研究和实践。[7]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平台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即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对于个别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并根据这一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深度。线上学习平台能够解决以往教学评价信息难以收集的情况。“课堂+线上”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既可以利用问卷法也可以利用内容分析法。问卷法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应答来分析学情,内容分析法是对师生在课程中交流的主题、讨论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兴趣点和方向性。当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确感知到教师的支持、学习任务的价值和学习成就感时,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高。

根据“教育学”课程特点和授课内容,“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模式的主体也由教学资源转向学生学习体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模式也是为了支持生成性学习。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交互、设计学习资源、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等帮助学生有效、高效达成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这与本研究中学生对基于“课堂+线上”构建的学习性评价方法的满意度问卷的回应不谋而合。

3.3 构建“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使用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直深受诟病,教学评价理应是一种评价学习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一项评价学习的指标。以“成绩论”源于单一的结果导向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往往无法反馈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和多维度学习效果。基于“课堂+线上”构建的学习性评价方法是过程性评价方法的一种,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课前,教师通过诊断性评价法来学情摸底,以指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计划;在课中,教师通过学生讨论、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课后,教师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时,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这种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往往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在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效果,也被学生认为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评价。

学习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也认为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学习性评价不但是一项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确认,而且也是一个动态诊断和改进学习的过程。本研究将“课堂+在线”学习性评价教学模式融入“教育学”课堂以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师生交流增加,学生学习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教师实时跟进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今天,教育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教学从灌输变为互动对话。[8]在“教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基于“课堂+在线”构建学习性评价在“教育学”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教育学满意度教学模式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