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治党治国关系重要论述的世界意义
2022-08-09齐卫平
齐卫平
当今世界面临一个政治悖论:一方面,世界各国的政治实践中,政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担当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重视;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政党发源地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政治冷漠等多重因素导致的政党衰退现象。作为政权运作的工具性组织,政党如何有效治理国家、如何全面影响社会、如何正确回应民众,在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中无疑是全球共同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具有与各国交流分享互鉴的世界价值,别的国家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也值得中国共产党借鉴汲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将加强执政党建设与创新治国理政实践紧密结合,围绕治党治国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而且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和理性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一、从治国必先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
人类文明从来就是沿着多元、多样、多途的轨迹发展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文明的单一模式。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政治实践中,各国政党怎样建设、国家怎样治理没有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标准。治党与治国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逻辑。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以有目共睹的事实呈现了堪称标杆的治理业绩,其成功经验已经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加强党的建设是其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和制度上加强管党治党,并随着实践深入发展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和根本方针……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页。通过从严管党治党锻造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对国家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党的先进本质。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和国情的东方大国,无论是领导革命还是进行建设和改革,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共产党、怎样建设共产党的问题,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别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也不可能直接搬到中国。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所有问题都要靠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解决,马克思主义只有创造出中国化的形态才能发挥出思想伟力,治党治国的经验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创造。
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科学精神和正确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运用于中国,在治党治国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问题,使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党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塑造了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新形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体现了丰富的党建思想。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党建实践以及由此形成的丰富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我国发展新的方位上形成原创性思想、发生变革性实践、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推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思想和实践进入一个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接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深化从严管党治党思想,创造性地提出许多重大概念、重要结论,指导从严管党治党在崭新格局中呈现盎然生机和巨大活力。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积淀尤其是新时代现实创新建构起来的治党治国思想,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打铁必须自身硬”是习近平提出的具有新时代标识性的观点。用“打铁”与“自身硬”来比喻治国与治党的关系,话语朴实,但内涵深刻。铁锤硬度不足就打不成铁,政党自身不够硬就治不了国家,相反,“党自身坚强如铁,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打垮”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5页。。以管党治党全面严起来为要求,习近平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给出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新答案。
治党与治国的内在关系,在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中得到了切实体现。首先,突出党的领导对国家治理的意义。国家发展既不会自发地发生,也不能任性地进行。先进政党引领国家建设和发展是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①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树立党的权威地位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性问题。其次,从坚持党的性质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等党的建设要求出发,党在国家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形成不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执政目标。“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3页。,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与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度的契合。第三,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体推进,体现政党建设内容的全面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该坚守什么、遵循什么、践行什么提供了根本原则。第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反复强调管党治党要全面严起来,“必须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只有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0页。,“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85页。。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前提,宽松软的懈怠态度治理不好党,懒懒散散的执政党不可能把国家治理好。第五,以制度建设连接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在政党建设和国家发展中体现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功能。习近平指出,在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中,“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33页。。以制度为根本保证,政党才能健康地发展,国家才能有序地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形成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政党治理制度。
从治国必先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关于治党治国关系的重要论述演绎出的基本道理是:承担国家治理责任的政党首先要把自己治理好,对于任何执政党来说,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事实上不能截然分开。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管各国执政党主观上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治理效果受政党治理水平的影响是客观事实。习近平领导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布局进行谋划和部署,以全面从严的要求、标准和举措增强政党治理的力度,正是基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卓著成效,为国家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也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政党治理成就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重要性。
二、从治党治国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习近平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8、112页。。这两个重要论述,把政党作用与人类文明相联系,揭示世界各国政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责任担当,内涵十分深刻。西班牙国际问题专家胡里奥认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党负有双重职责: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快本国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承担更多全球责任,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②参见新华社记者:《构筑美好世界的历史担当——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热烈反响》,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2/01/c_1122045779.htm。。这样的认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政党的共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依赖新型政党关系来推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党和国家如何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解决好全球治理诸多难题需要世界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掌国家权力的执政党共同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促进世界各国政党在同一片蓝天下相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问题关切、相通的进取心愿、一致的前进目标。
实践表明,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都是具体的,怎样治理、治理预期是什么、如何达到治理效果,不仅体现出各国执政集团的主观努力,而且影响着世界形势的客观变化。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以网络全覆盖的方式把世界缩小为“地球村”的现实情况下,一个国家经历和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在世界范围产生波动效应,甚至可能对世界秩序和格局的深刻变化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审视习近平关于治党治国的重要论述及其中国经验,无疑具有世界意义。
诚然,世界各国的国家性质和政党制度有所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政党执政,也不管在什么性质的国家制度下执政,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仍然有规律可循。普遍性不排除特殊性,相反它要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也没有离开普遍性的特殊性。在各国政党政治和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政党如何赢得民众支持、政党行为如何服务国家利益,执政党如何影响公共政策、如何消弥分歧谋求共识,国家权力如何加强监督、社会公平公正如何保证,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各国处置这些问题的观念、方式、措施受国家性质的制约,不可能千篇一律。辩证地看世界各国具体实践,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呈现出相同中有不同、不同中有相同的特点。从世界范围认识治党治国的关系,必须坚持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的科学方法,既要强调治党治国经验的中国特色,又要从普遍性层面审视治党治国的中国理念和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在它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执政党如何赢得民众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从严管党治党,既有历史传统,更有现实动因。对一个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超大规模组织、一个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如果不注重自身治理就容易陷入松垮散架的困境,治理国家也就缺乏足够的能量。一个政党要在社会站稳脚跟,一个执政党要获得广泛认同,必须正确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拥戴和支持进而长期执政,就是因为治党治国的价值取向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完全一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历史决议,对建党以来的历史实践作出全面总结,提炼概括了十条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2页。这些历史经验把政党事业与国家和人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供了两个根本问题的答案:一是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二是“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两个根本问题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前一个问题决定后一个问题,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是对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进一步诠释。显然,这不是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回答的问题,任何执政党事实上都回避不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在世界政党政治实践中具有先进意义。
通过治党提高治国理政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目标。政党建设科学化是国家治理规范化的保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使治国理政实践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国家,治理困难很多,治理难度很高。再加上家底薄、基础差、生产力落后、发展不平衡等历史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国家治理的复杂和艰巨程度超过任何国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责任,推动国家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创新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扭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4、22、62页。。这些“跨越”“突破”“飞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成就,也是以治党推动治国的一份中国成绩单。
随着奋斗实践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有关治党治国关系的思想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48页。习近平要求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等“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05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和发展理念,在治党治国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如全面从严治党形成的廉政建设道路提供了腐败治理的中国智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方式的“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财富治理的中国行动。这些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成就受到世界关注和赞扬,乌干达执政党全国抵抗运动副总书记理查德·陶德旺说:“中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样的发展思想,对任何国家政府和官员来说,都是实现成功执政的关键所在。”①《全球连线:柏油路上驾车远行 感受“一带一路”美丽——乌干达执政党副总书记陶德旺畅谈中国执政党对非政策令人信赖》,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4/11/c_1127316538.htm。
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演进汇成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世界各国追求现代化的时代潮流发展中,政党的功能和价值显著凸显。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并将继续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强化了人类文明走多样化发展和多元性融合道路的理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0页。习近平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揭示政党治理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执政党建设有机地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以治国理政绩效彰显治党与执政的功能性价值。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成功实践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疑为世界贡献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三、通过政党外交推动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页。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都是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是一件很有必要和非常有益的事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和创新发展的显著成效,不仅大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且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习近平高度重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他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16页。宣介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思想和实践是国际传播的重大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先后开展的一系列政党交流重大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代世界各国政党交往从未真正停止过,虽然党际关系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特点,但交流互鉴始终是各国政党的愿望。随着时代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寻求共商、携手、团结、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诉求,而冷战思维被越来越多政党唾弃。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世界各种政党交流,为打造良好党际关系奠定了历史基础。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1页。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交往频率更快、水平更高、更具有时代特点,同其他各类政党的友好交往也有长足发展,并且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各种渠道、类型和形式的政党交流得到广泛开展,如中古两党交流合作、双方机制化互访与重要情况通报成为常态;中越两党总书记实现互访,双方高层会晤、特使互访与热线电话持续不断;中老两国执政党互动与交流密切,2013年举办了以“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中国共产党与许多大国大党建立起交流机制,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中美政党高层对话、中欧政党高层论坛、中俄政党论坛、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等等。此外,上合组织政党对话会、金砖国家政党对话会、中拉政党对话会、中阿政党对话会、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中国-中亚政党论坛、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等活动,搭建起十分宽阔的政党沟通交流平台。②参见于洪君:《党的对外交往: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年第3期。
表1 近年来开展政党交流的若干重大活动一览
政党交流旨在增加理解、相互启发、启迪智慧。这个平台上不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竞争,更不允许有霸权淫威和尔虞我诈。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各国政党阐释治党治国经验,比如反腐倡廉、社会管理、法治建设、民主形态、生态治理、改革开放、创新开拓、脱贫攻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使各国政党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各国政党的兴趣,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取长补短,汲取其他政党的经验。事实表明,在当今世界存在制度对抗、霸权强权、利益纷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诸多不安定因素的情况下,世界政党交流沟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和谐通道。中国共产党有志于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在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夯实世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的思想基础,更加广泛更高程度地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各国政党的世界担当,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识基础上,共识的思想基础越牢固,建设美好世界的政党行动自觉越强烈。政党交流互鉴“应谋求从求同存异升华到聚同化异,聚利益、责任、挑战之同,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发展阶段之异,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党际关系”①《习近平会见德国社民党主席、副总理加布里尔》,载《人民日报》2015年7月16日。。政党不分大小才能相互尊重,思想不分色彩才能互鉴互学,观点不分左右才能聚同化异。必须坚决摒弃所谓文明优越论、文明鸿沟论、文明冲突论的偏见,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的立场,加强政治对话和思想交流,在相互尊重、促进理解、互学互鉴的基础上共同思考回答世界之问,携手寻求全球问题解决之道。各国人民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充满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提高向世界宣介自己的思想和实践的能力,体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意识,是不断加强世界政党交流沟通的动力来源。
第二,进一步把政党论坛等活动制度化,形成固定的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举办各种政党论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尤其是连续举行四届中非政党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产生了良好效果,受到了普遍欢迎,形成了广泛影响。把经验上升为制度,把成果发展为长效机制,有助于推进世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常态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做各种努力,习近平倡议“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4页。。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通过《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规划“进一步密切中非政党高层交往,完善中非政党理论探讨会等双边、多边政治对话,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htt ps://www.f mprc.gov.cn/wjbzhd/202112/t20211202_10461174.shtml。。根据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努力把理论研讨会、对话会和峰会等形式进行梳理总结,打造世界政党交流互鉴的品牌,建构以制度规范为基础定期开展政党沟通的固定机制,有助于凸显中国共产党团结世界各国政党共同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责任担当。
第三,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畅通世界政党交流互鉴的渠道。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政党沟通的技术手段很多,虚拟场景也能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但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利于拉近距离。“政党走动”是有效的形式,中国共产党每年派出10批左右由省部级领导率领的中共代表团访问非洲国家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4页。。2018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的身份,分别率中共代表团出访古巴、巴拿马、英国、乍得、埃及和突尼斯。2019年中共中央委员、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和中共中央委员、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先后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摩洛哥、突尼斯、埃及、乌干达等国家,与这些国家政党进行交流。“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样是世界政党交流的机制,可以借鉴国内理论宣讲的方法和经验,由一些领导人、学者和基层工作者组成对外宣讲团,选择适当时机、适当场合、适当范围,赴国外向各国政党宣讲中国的最新动态。在“请进来”方面,中国共产党每年都邀请20批左右非洲国家政党高级代表团访华,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党也受邀来华访问。中国共产党欢迎世界各国政党走进中国实地观察,亲眼目睹真实的中国,感知鲜活的中国经验。
第四,科学设置世界政党议题,吸引更多政党加入交流沟通的行列。各国政党交流的重要特点是不受利益的羁绊,这是可以跳出自我视角进行相互沟通的优势所在。世界政党交流过程中,分歧的观点不仅不会导致冲突,反而可以互相启发。各国政党之所以愿意交往沟通,是因为存在普遍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政党治理、国家治理还是全球治理,困惑或阻扰的因素越多,各国政党交流沟通的诉求就越强烈。世界政党交流机制当然不具有权力性质,但形成的共识性认知和普遍性愿望有利于促进各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健康发展。另外,世界政党交流还有利于以新型政党关系影响新型国际关系,促进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朝着理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集思广益、平等协商、出谋划策,把世界政党议题设置好,是不断提高各国政党交流互鉴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五,不断创新和丰富世界各国政党往来的形式,进一步优化交流互鉴平台。首先,把宣介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思想和实践纳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要求和实际运作中,有计划地组织编写和出版发行适合外国人士阅读的研究著作,为政党交流互鉴提供认知基础。其次,可由相关部门牵头负责,创办一本以“各国政党镜鉴”为主题的刊物,既可以发表国内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又向世界开放,为国外研究者提供政党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最后,探索中外学术团体、专家学者课题联合攻关的新路子,就世界性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思考和解答“世界怎么了”时代之问给出的答案,被联合国接受,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赞同。加强和扩大世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是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途径。向世界宣介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思想和实践,旨在让世界各国形成客观的中国认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中国共产党从来不接受“输入”革命,也从来不“输出”革命。中国从来不接受别国的干涉,也从来不干涉别国的内政。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立场和原则。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和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世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的真诚愿望和努力目标。习近平关于治党治国关系重要论述中的许多深刻思想,对建构新型政党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进程的推进和良好格局的形成具有世界意义。
结 语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更加密切”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24页。,“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15页。中国共产党抱着为人类发展进步做更多贡献的愿望,为世界各国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提供中国理论和中国经验,也坚持不断汲取世界各国政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先进经验。习近平关于治党治国关系的重要论述,彰显中国共产党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及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挚愿望和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