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效

2022-08-09王宇佳耿媛霄高艳清王建花冯俊涛周一万马志卿

关键词:苦参碱化学农药瓢虫

王宇佳,耿媛霄,高艳清,王建花,冯俊涛,周一万,雷 鹏,马志卿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

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为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植物,具有经济、食用、药用等多种价值。花椒种子可榨油,嫩叶和嫩芽可作为蔬菜,果实、叶片、根系可作为药用材料,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明目、健胃、除湿及除虫等多种功效[1-2]。花椒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3],其中陕西韩城、四川汉源、重庆江津、甘肃秦安等地栽培较多,为我国花椒的主要生产基地[4]。目前花椒的种植规模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非常广阔[5]。陕西韩城有着独特的地域条件、优越的气候环境和千余年悠久的花椒栽培史,花椒的种植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改善了生态环境[6]。

蚜虫(Aphidinea)属半翅目(Hemiptera)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蚜虫科,是昆虫中较大的类群,有4 700余种[7]。蚜虫危害会造成植物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滞,严重时造成落叶落果枯死,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8-9]。花椒蚜虫俗名油汗、腻虫、油虫等,是危害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20~30代[10],其卵在花椒芽鞘、杂草基部越冬。花椒树发芽时花椒蚜虫卵开始孵化,花序伸展至幼果期是花椒蚜虫为害的严重时期。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花椒叶片嫩芽、花序、嫩果上,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同时蚜虫分泌的大量蜜露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油光,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大量落花落果,进而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11]。蚜虫分泌的蜜露不仅导致当年花椒减产甚至还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而且还会引发煤污病的产生[12]。据调查,蚜虫一般导致花椒减产10%~25%,严重时可达50%以上[13]。

目前,对花椒蚜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残留、抗药性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14],其中化学农药残留导致的花椒质量下降也会影响其成交价格,间接降低了农户收入。因此在稳产前提下,有必要大力发展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花椒生产提质增效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15-17]。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而成为绿色植保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开始研究开发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成熟[18]。但是关于研究花椒蚜虫的绿色防控技术的报道较少,陈艳云等[19]用0.5%苦参碱 AS 对陇南花椒蚜虫进行防治并对产量相关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5%苦参碱 AS 800倍液喷施3次对花椒蚜虫具有显著防效,0.5%苦参碱 AS 900倍液喷施3次,花椒产量随喷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本试验评价了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了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动态,旨在为花椒蚜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有效成分含量为0.3%苦参碱水剂(AS)(华禾克)、有效成分含量为0.3%苦参碱AS(天思帮)、有效成分含量为0.3%苦参碱AS(宝稼康)、有效成分含量为5%鱼藤酮微乳剂(ME)(克甲达)、有效成分含量为5%除虫菊素乳油(EC)(馥兴)、有效成分含量为0.4%蛇床子素可溶性液剂(SL)(金名辉)、有效成分含量为0.3%楝素SL(馥强)、有效成分含量为0.5%藜芦碱SL(侬威),以上药剂均由杨凌馥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含量为3%啶虫脒EC(天达)、有效成分含量为5%吡虫啉EC(天神),均由河南商丘天神农药厂生产。

1.1.2 仪器设备 3WBD-16型电动喷雾器(临沂市益晨机械有限公司)。

1.2 试验与调查

1.2.1 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效 试验分别于2020年6-7月和2021年5-6月在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孟益沟花椒园内进行。花椒园地块平整,肥力中等,花椒长势良好,种植花椒品种为大红袍,树龄5年。试验设置8个药剂处理,分别为0.3%苦参碱AS(华禾克)500倍液(T1),5%鱼藤酮 ME (克甲达)500倍液(T2),5%除虫菊素 EC (馥兴)500倍液(T3),0.4%蛇床子素SL (金名辉)500倍液(T4),0.3%楝素SL (馥强)500倍液(T5),0.5%藜芦碱SL(侬威)500倍液(T6),0.3%苦参碱AS(天思帮)500倍液(T7),0.3%苦参碱AS(宝稼康)500倍液(T8),以喷施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3株花椒树为1个小区,每处理重复3次,共计27个小区。在蚜虫发生危害期,选择晴朗无风、平均温度18~22 ℃天气,于09:00-11:00,按照试验药剂处理,使用3WBD-16型电动喷雾器在田间施药1次,喷雾至花椒叶面湿润、药液欲滴下为准,施药后24 h内无降雨,花椒生长正常。

1.2.2 调查花椒蚜虫的生存及死亡数 施药当日,于施药前在各小区定点、定株调查蚜虫虫口基数,分别于施药后1,3,5,7,14 d调查各小区定株花椒植株上蚜虫的生存及死亡数,观察有无药害现象,计算虫口减退率,以虫口减退率来评判防治效果[20]。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2.3 调查花椒园区天敌的种类及数量 调查区域为1.2.1节植物源农药防治地块及当地化学农药防治地块,面积均为1 334 m2。当地化学农药防治地块喷施3%啶虫脒EC(天达)2 000倍液、5%吡虫啉 EC (天神)2 500倍液,用药方式为联合喷施。调查的天敌昆虫种类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调查方法是以对角线法则选取生长一致的5株花椒树,挂牌定点调查,每株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各随机选择4个枝梢,共计100个枝梢,调查并统计虫量[21],4月15日开始调查,每7 d调查1次,8月5日结束调查。

单梢虫量=调查总虫数/调查总梢数。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效

2.1.1 2020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0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5%除虫菊素EC(馥兴)、0.3%楝素SL(馥强)、0.3%苦参碱AS(宝稼康)对花椒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和持效期均较好,其他药剂对花椒蚜虫也有一定防效,各处理间存在差异。药后1 d,0.3%楝素SL(馥强)处理的防效达66.2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药后3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1.2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0.3%苦参碱AS(华禾克)、0.4%蛇床子素SL(金名辉)、0.3%楝素SL(馥强)处理的防效为45.32%~50.66%;0.3%楝素SL(馥强)处理的防治效果较药后1 d略有下降。药后5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8.80%;0.3%楝素SL(馥强)、0.3%苦参碱AS(宝稼康)处理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效分别为82.06%,81.82%,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的防效显著低于5%除虫菊素EC(馥兴)。药后7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效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3%楝素SL(馥强)、0.3%苦参碱AS(宝稼康)处理对花椒蚜虫的防效分别为73.22%和72.40%,二者差异不显著,较药后5 d均略微下降。药后14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效高达100.00%;0.3%苦参碱AS(宝稼康)、0.3%楝素SL(馥强)处理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效分别为92.79%,92.36%;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在50%以下。

表1 2020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

2.1.2 2021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1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药后1 d,0.3%楝素SL(馥强)处理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优,防效达75.48%。药后3 d,5%除虫菊素EC(馥兴)处理对花椒蚜虫的防效高达80.50%,是所有处理中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后7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效达100.00%;0.3%楝素SL(馥强)和0.3%苦参碱AS(宝稼康)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效分别为80.53%和75.84%。药后14 d,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效仍为100.00%,0.3%楝素SL(馥强)和0.3%苦参碱AS(宝稼康)处理对花椒蚜虫也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

表2 2021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2020年和2021年8种植物源农药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基本一致,其中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0.3%楝素SL(馥强)和0.3%苦参碱AS(宝稼康)对花椒蚜虫的防效次之。

2.2 不同类型药剂对花椒园天敌昆虫的影响

调查发现,花椒蚜虫的天敌昆虫种类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和草蛉等,由于草蛉数量较少,所以本研究仅对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种类无差别,均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但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天敌昆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调查初期(2021年4月22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分别为0.2和0.1头/梢,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均未发现这2种天敌昆虫。调查中期(2021年6月10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七星瓢虫为1.5头/梢,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为0.6头/梢;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异色瓢虫为1.25头/梢,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为0.65头/梢。调查末期(2021年7月15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分别为0.12和0.2头/梢,但这2种天敌昆虫在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中均已消失。

由图1还可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天敌昆虫存在时间比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长。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七星瓢虫4月22日出现,7月22日消失,持续时间为91 d;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七星瓢虫4月29日出现,7月8日消失,持续时间为70 d。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异色瓢虫4月22日出现,8月5日消失,持续时间为105 d;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异色瓢虫4月29日出现,7月8日消失,持续时间为70 d。

图1 2021年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天敌昆虫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数量明显多于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而且天敌昆虫存在时间较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长,说明植物源农药防治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22]。

3 结论与讨论

花椒蚜虫是韩城大红袍花椒种植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花椒蚜虫的抗药性增强,严重影响花椒的产量和品质[19]。因此筛选防效好、持效期长的植物源农药对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促进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数量明显多于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而且天敌昆虫存在时间明显较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长,说明植物源农药防治对生态环境友好,符合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念。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除虫菊素EC(馥兴)对花椒蚜虫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药后3,5 d的防效均在80%以上,且药后7,14 d的防效达100%,可以作为韩城花椒蚜虫绿色防控的首选药剂,在花椒蚜虫发生初期使用。本研究中,0.3%苦参碱AS(宝稼康)和0.3%楝素SL(馥强)也对花椒蚜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备选药剂与5%除虫菊素EC(馥兴)交替使用。本研究中,0.3%楝素SL(馥强)药后1 d对花椒蚜虫的防效高达6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具有优异的速效性,因此当蚜虫大规模爆发时,推荐0.3%楝素SL(馥强)与5%除虫菊素EC(馥兴)复配防治花椒蚜虫,能延缓花椒蚜虫抗药性的产生,以最大程度控制蚜虫爆发,减轻蚜虫对花椒树带来的危害,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同时结合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手段进行,如:覆银灰色薄膜、挂黄板、合理轮作及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23-24]。植物源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花椒蚜虫,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残留问题,以及因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环境问题[25],从而实现花椒生产提质增效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苦参碱化学农药瓢虫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常压与减压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化学农药安全绿色发展探究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