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次和分娩季节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2022-08-09李美琳郑诗婷戴爱玲
李美琳 郑诗婷 戴爱玲*
(1.漳平市桂林街道应急保障与技术服务中心 福建漳平 364400;2.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母猪的个体生产效益通常以产总仔量、健仔量、木乃伊胎、死胎等来衡量。 因此,母猪的质量除了对自身生产能力存在影响, 同时与养猪场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但母猪的生产能力受品种、胎次、营养、疾病、分娩季节等诸多因素影响,对于营养与疾病,可以采取人为控制, 在不同饲养阶段对其进行科学化饲喂, 通过免疫接种疫苗的方式可以对疾病进行预防。 所以,对于同一品种的母猪,探究其胎次和分娩季节对母猪生产力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元母猪是大白公猪与长白母猪杂交的后代,其不仅具备高产仔量、强适应力、母性好等优势,同时具备生长快、瘦肉率高、育肥效果好等特征,可促进商品猪瘦肉率提升。 本研究统计分析福建某种猪场长大二元母猪在不同分娩季节、 不同胎次时的窝总产仔量、窝产活仔量、健仔量、死胎量、木乃伊胎量等生产性能数据, 提出不同分娩季节的生产策略及提高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的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来源于某规模猪场2019-2020 年的生产数据。 随机选取不同胎次和不同分娩季节中每个月份无疾病的长大二元母猪各100 窝,分析不同胎次和不同分娩季节窝总产仔量、 窝产活仔数、健仔量、弱仔量、死胎量、木乃伊胎量等指标。
1.2 饲养管理 该猪场采用标准化生产, 有公猪站、后备舍、配怀舍、分娩舍、保育舍等。 母猪和公猪分开饲养,实行批次化管理。 猪舍内设置有风机、帐幕和水帘,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通风的良好效果。 后备猪本场选育。配怀舍使用孕母猪料,分娩舍使用哺乳母猪料,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严格按照猪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实施疫苗接种。应用公猪站达标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 限位栏饲喂配种母猪与妊娠母猪,单栏饲喂公猪,按常规方式实施各期饲喂管理。 于预产期前5 d,由配怀舍向分娩舍转移,基于相近的预产期采取分栋饲养方式, 哺乳母猪在高床全漏缝地板猪舍里饲养,哺乳期为23 d。
1.3 分组方法 对长大二元母猪从第1 胎至第8 胎的胎次进行统计,根据分娩季节、胎次对母猪产窝总仔量、窝总活仔量、健仔量、弱仔量、死胎量、木乃伊量、健仔率与顺产率进行分组分析。设置每个胎次为1 组,合计8 组。 在分娩季节方面,基于月份划分,涉及冬季(12 月~次年2 月)、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计4 组。
1.4 统计方法 将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后,随机选取不同胎次和不同分娩季节的长大二元母猪, 对其产总仔量、产活仔量、产健仔量等指标用Excel 软件整理,运用软件SPSS 23.0 的ANOVA 程序实施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同时运用LSD 与邓肯(Duncan)法实施多重对比,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总产仔量包括活仔量、弱仔量、畸形量、木乃伊胎量与死胎量; 活仔量指出生时活胎的数量, 含弱仔;产健仔量为体重>0.75 kg 的健康活仔猪,不包括弱仔。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母猪的年产能是指母猪每年可以提供的断乳小猪数量,该指标与母猪产活仔猪数及哺乳期仔猪死亡率、种猪质量影响有关, 其中一个重要关键因素为母猪胎龄结构。 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胎次不同的长大二元母猪总产仔量、产活仔量、产健仔量、木乃伊胎量、死胎量、健仔率、顺产率存在差异,从变化趋势可看出,第1 胎次与第2 胎次的母猪总产仔量、产活仔量、产健仔量偏少,且顺产率皆<85%,第3~6 胎次逐步提高,自第7 胎次起大幅减少。 在窝总产仔量方面,第6 胎次最高,相较于第1、第2、第7、第8 胎次表现出显著区别(P<0.05); 在 窝 产 活 仔 量 方 面, 最 高 为14.10±2.18 头/窝,同样出现在第6 胎次,相较于第2、第7、第8 胎次表现出显著区别(P<0.05),相较于第1、第3、第4、第5 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第8 胎次最少,为11.88±2.99 头/窝,与第1、第3、第4、第5 与第6 胎次相比表现出显著区别(P<0.05),相较第2、第7 胎次未见显著区别(P>0.05);就窝产健仔量而言,最高依然为第6 胎次,达13.54 头,相较第2、第7、第8 胎次呈显著偏高表现(P<0.05),达85%健仔率;统计数据还表明,各胎次在弱仔数方面未见明显区别(P>0.05),产弱仔量最低的是0.19 头,出现于第2 胎次; 产死胎量与产木乃伊胎量第5、 第6、第7、第8 胎次产的数量偏高。
2.2 不同分娩季节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母猪的产仔性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另一个关键因素为温度。 为了探究温度对该种猪场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统计分析不同季节产仔情况,结果见表2。在不同分娩季节, 长大二元母猪总产仔量、 产活仔量、产健仔量、木乃伊胎量有着不同表现,最高窝总产仔量出现于春季,达到14.89 头/窝,显著高于夏季、 秋季和冬季 (P<0.05), 其顺产率也是最高,为87%;在窝产活仔量与窝产健仔量方面,最低出现于秋季,相较春季呈显著偏低表现(P<0.05);在弱仔量与死胎量方面, 不同分娩季节间皆未见明显区别(P>0.05);在产木乃伊胎量方面,最高的为夏季,为0.62 头/窝,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P<0.05)。
3 讨 论
3.1 胎次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第1~8 胎次长大二元母猪产仔性能,发现第3~6 胎次的长大二元母猪产仔性能最佳, 具有较高产仔量、产活仔量,其产健仔量最多出现于第6 胎次,第3 胎次次之。 随着胎次增加,总产仔量于第3~6 胎次间显示为不断增长, 自第7 胎次起见降低趋势。 究其原因,与初产母猪排卵少、生殖机能尚未完善、受精率低、产仔性能不佳、不具备生产经验、产程长、生产应激明显、产仔量与产活仔量皆偏低有关。自第3 胎起,母猪生殖系统慢慢健全,繁殖性能不断增强,于第3~6 胎时升至最高。 但自第7 胎起,随着母猪年龄增长, 持续高产导致母猪身体承受的压力日渐提高,透支其生产性能,产后乃至断乳后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恢复,产仔性能慢慢减弱,产仔量及产活仔量减少[1]。 目前关于母猪胎次和产仔性能的研究报道很多[2-6],一致认为母猪整体于第2~5 胎次或第2~6 胎次产仔性能较好。 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不断提升母猪的选种与管理,对于产仔性能不佳的母猪应尽早淘汰,促进利用年限与利用率提升, 注意后备母猪的选择和统一,建立合理的母猪年龄结构。
表1 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产仔的影响
表2 不同分娩季节对二元母猪产仔的影响
3.2 分娩季节对二元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分娩季节长大二元母猪的产仔性能, 发现最高分娩产仔量出现于春季,高于另外三个季节,最低窝产健仔量出现于秋季,且该季节弱仔数最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季节对公猪的影响有关,公猪的生育力直接影响母猪的受孕率与分娩, 射精量与精液质量为公猪生育力的关键指标。 夏季高温可导致公猪体温上升,在温度高于一定水平时,睾丸温度上升,精液品质降低,使得母猪受孕率与产健仔量皆降低[1]。 此外,受外界温度上升的影响,母猪子宫内温度随之上升,对受精卵发育与粘附不利[1]。 可见,高温配种可使母猪受胎率下降,同时胚胎易死亡,从而导致夏季配种、秋季分娩的母猪产仔性能差。春季分娩的母猪妊娠期是在冬季, 母猪的抗寒能力相对较强, 本文调查分析的猪场所在地冬季的平均温度在15~22 ℃,温度适宜,有利于母猪减少应激,所以冬季配种、春季分娩的长大二元母猪产仔量高。许多研究报道已经证实分娩季节与二元母猪产仔性能存在联系,就产总仔量、产健仔量、产活仔量而言,相较冬季、秋季,春季皆较高[7-12]。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在母猪配种生产管理方面,推荐长大二元母猪的配种于冬季实施,分娩于春季温度适宜时进行。
4 结 论
胎次与分娩季节皆可显著影响长大二元母猪的产仔性能,第3~6 胎次具备较好的产仔性能,自第7 胎次起产仔性能慢慢减退; 在春季分娩的产仔性能最好,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因此,在母猪生产管理方面,应该充分利用该规律,做好相关育种工作,尽量淘汰6 胎龄后繁殖性能低下的老母猪, 及时丰富优质后备母猪,多选择冬季配种、春季分娩,不同的分娩季节做好防暑保暖工作, 使生猪育种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