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设计
2022-08-08师修繁副教授
师修繁(副教授)
一、引言
伴随信息化技术的快速介入,供应链金融垂直化发展态势愈发显著,极大地拓宽了产融结合广度,实现了商业场景的快速应用,为链上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1]。供应链金融业务除了涉及链上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还涉及物流企业与第三方机构[2,3],为链上参与主体获得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21 年3月30 日,商务部等8 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授信、保险、保理等金融服务。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存在流程透明度低、手续繁杂等困厄[4,5]。
自2019 年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重要内容以来,区块链技术及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作为新基建之一,区块链技术成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2021 年12月,陀螺研究院发布《2021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旨在加强社会各界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与普及,找准区块链技术发展机遇,推动整个金融体系在技术、组织与效率层面实现快速变革。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中探索最多的领域。据《区块链白皮书(2020)》透露,“区块链技术+业务”已成为金融骨干企业进军区块链行业的重点,且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占比达11%,仅次于金融领域。近年来,国内部分公司也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试图解决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缺乏成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缺少规范的效果评估体系及存在重复搭建平台的可能性。有鉴于此,本文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更深层次的应用,并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个角度设计一套科学有效的业务处理框架,以期为金融机构、链上企业开展金融业务提供支撑。
二、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设计原则
(一)以去主观信任为核心,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信任可被释义为“相信而敢于托付”,是风险状态下双方合作的基础。事实上,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核心企业信用无法实现跨体系传递。该种情况下,链上远离核心企业的多级供应商因难以获取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在申请贷款时通常会被拒绝,阻碍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而且,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核心企业,均难以构建完全真实、可靠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系统。例如,由核心企业构建该系统,可能出现数据造假风险,导致多级供应商仍难以顺利获得融资。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全链信任机制,能够为金融机构、银行、企业分别提供可信的专属区块。具体而言,借助区块链技术所搭建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可为金融机构、核心企业、银行及多级供应商提供不同的区块节点,解决信息跨级传递较难、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任度不够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可将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数据上链,方便银行、金融机构审阅数据。在该模式下,链上参与主体均无法篡改与删除数据,保证了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促使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用在链上快速传递,解决了系统或人为主观信任所产生的交易风险。
(二)以操作自动化为基础,提高业务运营效率
供应链金融因涉及参与主体多、专业性强、链条长等特征,导致金融机构及参与主体在处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面临操作复杂、严重依赖人工操作等窘境,提高了链上参与主体的业务处理与操作成本。因此,在设计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过程中,实现业务操作自动化、简化数据共享与信息投放的工作流程,是保证业务快速处理、交易流程便捷的有力途径。而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自动签署技术,不仅可以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提供安全真实的条款合同,还能够简化业务操作流程,促使业务操作自动化,提高业务运营效率。借助区块链技术,链上参与主体可将业务合同嵌入区块,推动业务处理自动化。因此,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将极大地提高金融机构业务的处理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
(三)以数据加密为宗旨,保证业务交易信息安全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涉及主体较多、环节繁杂,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较难全面监察每一环节,导致数据信息易被篡改。而区块链数据加密技术能够保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货物、服务往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交易数据的安全性,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运营效率和效益[4]。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利用共识机制与时间戳技术,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可追溯,降低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中的数据泄露风险;另一方面,借助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可加密储存及划分链上与链下数据,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与不可篡改,使数据在业务间高效地自主流转。此外,区块链中哈希函数技术原理同样能保证业务交易信息安全[5]。
三、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设计过程
(一)设计思路
现阶段,将区块链技术嵌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智能化、自动化框架设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供应链金融业务亟需在充分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新型智能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在设计该框架之初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梳理区块链技术各项优势特点;二是整合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三是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主线及区块链特征,整合、溯源业务数据,明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向。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融合,有助于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生成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系统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以及物流等方面的需求,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接、传递提供数据支撑。企业需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的复杂程度,明确各个事项在整个执行环节的外延、内涵。
(二)总体框架构建
立足上述设计思路,结合区块链技术,围绕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系统,设计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可为金融机构、银行、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撑。此框架主要分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与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重点用于对接供应链金融业务需求,并依据参与主体的不同需求,助力金融机构优化业务流程与添加业务模块。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主要包含展示层、服务层、数据层,其中:展示层是数据输入与展示的系统媒介;服务层能够通过标准化网络接口与业务层进行对接,同时基础平台拥有前端与后端,协调处理数据交换、基础问题等运营维护操作;数据层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可接收业务层主体的请求与获取数据,并利用智能合约将数据上链。具体地,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总体框架
(三)框架详析
1. 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
(1)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重点用于处理供应链金融具体业务,可依据供应链内容将其细分为以下三个区块功能:①链属企业管理模块。其主要作用于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供应商等相关链属企业业务信息处理。链属企业登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交注册申请,填写相关信息并自动储存至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中。链属经销商在与供应商交易时,便可采用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标准化接口调取相关企业清单并选择心仪企业,系统会根据业务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储存以及发表。②交易管理模块。核心企业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向链属中小企业发送业务交易订单,中小企业通过区块链接口查收订单,使用区块链技术自动对结果进行确认、核查;审查无误后发货,利用区块链将相关信息传输到系统接口并返回至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收到信息后,再通过区块链接口将货物信息录入分布式账本并公布信息。③物流管理模块。供应商向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传输发货信息,将物流单据、发货信息单与出库信息单录入系统,借助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验证录入信息单并将其储存至分布式账本;同时,核心企业在接收到货物后,也将单据上传至分布式账本进行记录、储存。
(2)业务账户管理模块。业务账户管理模块的重点是对保理公司、经销商、核心企业以及供应商四大类企业系统账户进行管理。其中,登录账户是四大类账户管理的主要事项,包含注册登录、密码修改等功能。以注册登录为例,其具体流程为:首先,经销商、核心企业等相关人员在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中输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参与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其次,区块链将自动检验登录信息是否规范,若规范则跳转至下页,若不规范则系统提示信息错误,并返回页面修改。再次,关联企业区块链接口获取认证信息后会启动区块链,将认证信息发送给区块节点进行验证。若通过认证,则获得许可凭证及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角色;若未通过认证,则将继续完善信息并等待下一关联企业认证。最后,关联企业依据许可凭证获取ID 主界面导航栏页面列表。具体登录流程见图2。
图2 登录流程
由图2可知,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输入登录信息后,页面会启动区块链接收数据,随后自动触发链码接口的查询账本,获取账本的密码、用户名。区块链会发出请求调用服务层登录接口,将数据传入服务层。服务层自动驱动区块节点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若信息正确将进行下一步操作,若信息错误则自动返回页面作出错误提醒,重新填写信息直至完全正确。登录完成后,区块链会自动将登录信息储存至分布式账本,以便后续查看、修改与调用。
(3)业务项目管理模块。业务项目管理模块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核心,其主要包括应收业务与应付业务。由于应收与应付业务的流程、内容较为相似,本文以应收业务为例,描述业务操作具体过程,见图3。
图3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
应收业务是由经销商发起的业务,其由核心企业提供担保,确保经销商从保理公司借到足够资金,以维持正常商业往来。区块链还可拆分应收账款,将核心企业信用传递到末端,降低链上参与主体业务处理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生成电子凭证。首先,经销商可采用智能合约编制合同,运用私钥将合同模板上传至线上;然后,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分别填写合同,确认后生成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第二步,申请融资贴现。供应商凭借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向银行申请融资贴现。第三步,签署保理合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履约监控及约束,银行、经销商以及核心企业签署保理合同。第四步,应收账款验证。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提取银行生成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数据并进行校验。第五步,电子凭证贴现。银行采用区块链技术在线上对供应商电子凭证进行检验后,执行电子凭证贴现操作;金融机构在签收时对供应商完成资金代付,同时债权人从供应商变为金融机构。第六步,电子凭证拆分流转。供应商能够将债权凭证进行拆分流转,并支付给上游供应商;上游供应商可持凭证向银行申请融资贴现。第七步,到账还款。到应收账款还款日时,核心企业将相应资金转移至金融机构或持有债权凭证的供应商,完成业务闭环。
(4)业务合同管理模块。业务合同管理模块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中的基础模块,具体模板的添加步骤为:首先,核心企业与供应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发起交易申请,经过系统审查后获得相应合同模板;然后,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在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页面添加生成的合同模板,并填写表单中合同选项的名称及描述,签署合同签章关键字;接着,将表单上传至各节点区块中进行验证,中途若检验出错误信息,表单将被返回到区块接口,由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重新填写模板后继续进行传输、验证,直至信息完全准确为止;最后,区块链在接收到合同信息后,将合同转化为PDF文件,并自动将合同模板信息保存至分布式账本中,同时将不同类型的合同模板进行分类。
(5)业务数据统计模块。业务数据统计模块主要包含企业借贷条件查询、借贷数据统计、系统服务费收取三方面功能。企业借贷条件查询运用区块链秘钥技术查看项目的还款列表、当前交易状态等。其中,区块链秘钥技术使得交易信息更具安全性。借贷数据统计运用区块链技术监督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商等主体的按时还款情况,并对未及时还款的企业自动作出逾期提醒。系统服务费收取包括还款方式与还款状态两项内容: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还本付息、先息后本、按月还本、按季还本付息;还款状态分为已还款、未还款以及逾期三种状态。
(6)业务平台管理模块。业务平台管理模块又被分为业务管理模块、业务权限管理模块、角色管理模块、区块链管理块模。业务管理模块进一步细分为普通管理与平台管理。普通管理难以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信息、密码、角色等信息的安全性。相反,区块链非对称秘钥技术能够使信息更具安全性,令普通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获得专属权限。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可使用相应密码获取信息、重置密码,使信息资源更具安全性。平台管理与上述账户管理功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阐述。业务权限管理模块是指对业务进行增、删、改、查,并在业务系统中形成一条权限链。权限链的数据包含两层系统,最多容纳两级菜单。角色管理模块是指对角色增、删、改、查,并对新增角色进行权限配置。角色中最大权限数即为该角色所属企业类型的权限。区块链管理模块用于信息呈现、数据信息展示,能够使企业管理员更为直观地看到系统交易数量与相关数据的动态变化,且能核实错误数据并及时矫正。
2. 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
(1)展示层。展示层是负责系统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间交互的媒介。展示层的设计基于MVC 架构开发,能够支持多种浏览器。MVC 是一种将展示界面、业务逻辑以及数据信息分离的组织代码框架,也是界面系统与交互的构成基础,其结构是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提供多视图展示的应用程序。同时,MVC 架构与区块链分布式应用系统设计、分析相结合,再根据界面设计多样性、可变性需求,将交互系统分解成控制器与视图部件。控制器有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使用MVC 实现流程控制,便于简化Web 应用程序开发。视图部件用于展示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各项运营信息。
展示层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在视图管理器启动后,区块链会自动将适当的信息传递到导航器,导航器取出配置文件中的信息,依据配置信息创建相应的管理器;其次,区块链自动开启调用页面导航,寻找相应应用程序页面,并将调用状态管理器保存至分布式账本;再次,区块链调用导航器寻找适当的视图激活路径,传到视图管理器;最后,在视图显示后,区块链等待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在界面中执行动作,接收到动作则调用供应链金融业务逻辑进行控制,将处理完毕的结果自动储存至分布式账本,同时将结果发送到页面。据此逻辑可知,展示层能够使用区块链结合框架开发应用程序控制创新业务流程,实现新型管理状态、交互状态,使得页面操作更加连贯与便利。
(2)服务层。服务层主要负责校验业务层中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记录与储存操作内容,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中,供应链金融通过服务平台标准化接口与区块链进行对接,将信息传递到后台实施数据处理,具体操作过程为:主体申请注册、主体身份验证、主体功能操作与主体信息保护。新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注册信息时,会产生新管理账号。服务平台会将新的申请信息上传至区块链技术基础平台进行注册审核,完成审核后将信息自动传送到区块链中,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会对节点数据进行记录、储存。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只有在第一次登录时通过证书信息核验,才能正常使用。主体验证主要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身份信息、登录信息进行验证,确认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操作权限。在实际操作时,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每笔交易与操作动作均会产生相应的证书信息,并在确认信息后传输给其他节点,以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信息安全。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操作流程详见图4。
图4 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操作流程
(3)数据层。数据层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底层技术,其用于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与数据上链。数据层在收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的请求后,自动启动SDK层,并调用智能合约将数据上链。SDK层是封装Hyperledger Fabric的服务工具。上链数据主要链接核心企业与其他业务间的数据,是组成供应链金融业务整个环节的数据流。区块链会将每笔交易记录到区块节点,并审查、修改数据流的错误值,每经过一次修改,数据流都会被记录上链。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哈希函数等技术确保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的信息安全。另外,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均被记录上链,所存链上数据均与每次交易操作有关。
四、区块链驱动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业务为银行、物流公司、平台等多方主体提供多样化、复杂化的交易场景,因此增加了不同业务的落地难度,并对各主体信用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确权信息难以确认、金融机构深入行业意愿低等限制。受此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作为金融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为链上中小企业、银行、物流企业等主体提供指导。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设计的核心逻辑在于,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方式推进企业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投放不对称、不准确问题。在此基础上,将区块链技术纳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不仅能有效降低各环节业务的复杂性,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与降低融资成本,还可强化中小企业运营管理质量,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具有如下优势:
(一)提高供应链融资业务效率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相关参与主体借助区块链技术将交易数据信息写入不同区块中,并利用P2P网络组织各业务节点参与信息验证与记录[6,7]。在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所涉及的所有主体均拥有相等的地位,可随时在区块上读写数据、产生与接受信息。当数据信息出现变动时,各节点均会收到其他节点的动态消息,且承担验证与记录数据的责任,确保数据一致及保证信息真实、不可篡改与可追溯。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中传统的瀑布型操作流程,并可通过智能合约方式实时审核风险控制所需的各种材料,提升审核环节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不同区块中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成的交易信息可被任意授权节点查看,确保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共享链上相关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与不对称程度。整体来看,区块链技术通过重塑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流程,促使链上各主体实现便捷联系。
(二)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全流程透明化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传统纸质版商业票据具有支付、抵押与流转作用。然而,由于无法拆分商业票据票面价值,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资产的有序流动受到极大限制,导致链上末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情况。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拥有共识机制与可追溯特征,促使企业债权债务凭证在链上快速流转,解决末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在融资审批过程中,金融机构可借助区块链技术记录业务往来中的每笔信用资产,无需二次审核供应链上企业的历史交易信息及参与方身份。因此,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中的监管问题,还能极大地降低人工监管成本。该模式仅需平台实时审核供应链上各主体的贸易背景与真实性,为核心企业解决信用传递与扩大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范围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所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环节信息真实无误地展示出来,并通过物联网实现各区块信息核验,保证业务开展全流程透明化。
(三)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环节众多,诸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需逐一进行交易与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在相关环节中需经过工作人员审核,还需经历诸多复杂繁琐的审批流程,极大地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可被有效嵌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提前将预设执行条款与相关流程写入不同区块。当编程条款被触发时,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与处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合同内容。在没有第三方机构或主体参与的情况下,智能合约也能科学高效地执行合同条款。并且,智能合约技术能避免链上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人为与道德风险,促使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下的合约条款实现自动化运作,降低人工审核成本,解决合约执行难问题。对于分散、数目众多的业务与资产项目,智能合约技术可准确控制与主导供应链上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客户建立信任。
五、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应用要点
(一)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链上企业合作渠道
金融机构通过搭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深化链上中下游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合作,提高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首先,物流企业能够借助处理框架发布物流服务数据信息,使链属企业依据详细的业务清单挑选合适的服务内容;其次,核心企业可借助处理框架将信用上传至链上中小企业、银行等主体区块上,畅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其融资效率;最后,商业银行可与链属企业签署线上合作协议,保证双方实现高质量合作。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有效配置
借助区块链技术,链上参与主体将相关交易信息写入区块中,有效保证了数据信息的不可篡改与删除。根据数据信息特征,区块链技术通过P2P网络验证与记录各节点数据信息,确保链上参与主体随时读写与查看交易信息,极大地优化了信息资源的配置。并且,在区块链技术下,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类数据信息均可被任意节点授权查看,使得链上参与主体能实时共享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降低各类主体信息的获取成本,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鸿沟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重塑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流,促进链上主体快速便捷地开展交流与联系。
(三)通过区块链技术找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的最佳平衡点
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构建离不开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核心企业、银行等主体,各参与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与信息资源的获取,也离不开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在区块链技术的驱动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为各参与主体的合作与业务开展提供了更安全的场所,且促使各类信息资源在不同区块间实现有效传递。一方面,根据金融机构、银行等主体的特征,区块链技术可为链上企业的业务处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能精准投放数据信息,促进链上参与主体衍生与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优化健全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此外,链上主体利益权衡也是影响金融机构与其他企业合作的重要元素。因此,金融机构需借助区块链技术找到链上主体合作的最佳平衡点,以此构建满足各主体利益分配要求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促使链上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及建议
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有利于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拓展自身业务,为参与主体创新产品与开发潜力客户资源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处理框架,为链上金融机构业务处理、企业信息传递、信用监管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可有效运营与控制业务各环节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提高金融机构及相关参与主体的处理效率。在此基础上,为优化与完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创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平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金融机构应积极研发区块链技术下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产品与平台,依靠自身影响力吸引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参与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平台,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实力与开发客户资源。
第二,加快建立综合型区块链技术团队。为提高区块链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便于金融机构、企业使用,需不断完善技术与提高数据算法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技术研发团队是优化与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打造技术团队与培养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设立金融机构专属区块链技术研发部门,筛选高素质、综合型的专业化技术人才进入技术团队;另一方面,积极同区块链技术企业、专业院校开展合作,不断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框架的技术能力,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平台,以打造更适合金融机构、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