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面团”塑出增收路

2022-08-08张玉芳

四川劳动保障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面塑残联

文/本刊记者 张玉芳

随着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健全完善,激发了越来越多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让他们的职业技能及岗位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参加完培训的他们凭借一身过硬本领,蓄足发展动力,披荆斩棘,用奋斗创造幸福。

“制作花瓣的时候,每一片花瓣都要比前一片稍微大一点……”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面塑培训老师张小君正在向学员讲解面塑玫瑰花的制作要领。自从2019 年青白江区残联开设面塑培训以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面塑技艺实现了就业增收,青白江区首期残疾人非遗面塑培训班的学员张小君就通过面塑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几年前,张小君不慎从楼上摔下造成腰肢粉碎性骨折。由于腰无法使力不能做重活,也没有一技之长,张小君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19 年5 月,张小君得知青白江区残联免费开展首期残疾人非遗面塑培训班的消息后,就立即报名参加。经过1 个多月的学习,张小君掌握了简单的面塑技能,并在培训班结业后参加了青白江区残联组织的文创集市活动,义卖面塑作品。“不到半个小时,100 多个面塑就被买完了。”这次的经历让张小君备受鼓舞,也让她更加用心地跟随老师学习面塑技能,并积极参加面塑体验、义卖活动。如今,张小君凭借出色的面塑技能被青白江区委、区政府评为2022 年“蓉欧工匠”。“现在我不仅每个月有七八千的收入,还能把我学到的技能教给更多的残疾人。”对于张小君而言,能让更多残疾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是她不断精进面塑技艺的动力。

“市面上的面塑作品因工艺和制作材料不同,售价在几十元到上万元之间,一般来说,残疾人学5 天就能做出简单的作品,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每月增收2000—8000 元。”据青白江区残联教育就业科负责人杨忠静介绍,为了帮助残疾人掌握面塑技能,青白江区残联常年开展线上线下面塑技能培训。“线下,我们以‘师带徒’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聘请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授残疾人面塑技能,让残疾人能够随到随学,目前已累计培训500 余人次;线上,我们以‘青白江区残联’微信公众号为载体开设‘幸福课堂’,邀请专业老师录制非遗面塑技能培训课,现已录制推送7 期面塑技能培训课。”杨忠静说,青白江区残联每年还会邀请多位省、市级的面塑非遗大师对参训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培训。

同时,为让辖区内的残疾人就近参加技能培训,青白江区残联通过完善区、镇、村三级双创网络打通残疾人技能培训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在乡镇、街道建成了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融乐阳光家园各10 个,把面塑技能培训延伸到基层,并鼓励、指导镇(村)开发‘一镇(村)一特色’的双创项目和文创品牌,探索适合当地的技能培训,从而广泛带动辖区内残疾人就业创业、实现增收。”杨忠静表示,青白江区已开展了包括面塑在内的10余项适合残疾人的技能培训,目前已培养国家级残疾人“非遗工匠”1 名、“蓉欧工匠”3 名。

张小君的面塑作品《八阵演义》。 供图/成都市青白江区残联

张小君给孩子们上面塑体验课。供图/张小君

“积极引导残疾人参与非遗工作,是我省残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创业新路径的创新之策,也是契合残疾人群体就业需求,让广大残疾人朋友真正受益的就业创业服务的重要实践。”在四川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黄卫德看来,残疾人中能工巧匠很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有关非遗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带动就业创业增收,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以后我还要继续钻研面塑技能,带领更多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通过面塑实现就业增收。”今年39 岁的张小君给未来定下了新的目标,她坚信“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如今,在四川,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像张小君一样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了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奋斗出了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面塑残联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