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体会及护理干预
2022-08-08韩慧慧张云清侯荣
韩慧慧 张云清 侯荣
(1.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房,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检查治疗科,陕西 延安 716000;3.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陕西 商洛 726000)
有数据[1-2]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而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0.13%~6.78%,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包括下肢DVT等,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肺栓塞、死亡,因此降低术后DVT发生率的重要前提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8.6±2.2)岁,其中初产妇40例、经产妇25例,孕周(37.6±0.5)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8.0±2.0)岁,其中初产妇41例、经产妇24例,孕周(38.0±0.6)周。纳入产妇均为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孕检结果显示胎儿发育正常;均为单胎妊娠;符合剖宫产临床指征。已排除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不配合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1)入院护理:责任护士为产妇提供健康教育,介绍饮食注意事项、术后早期运动要点、下肢按摩要点、活动要点等,加速血液循环。加强心理疏导,评估产妇心理状态,每日增加巡视病房次数,与产妇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双方信任关系,帮助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改善产妇分娩前焦虑情绪,维持稳定的身心状态。(2)术后护理:了解产妇身体变化,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及时遵医嘱补液,避免流失过多体液,影响血液状态,术后禁止在下肢输液,及时更换输液部位,术后6 h指导产妇进食流质食物,指导产妇饮水,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指导家属为产妇提供丰富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积极预防便秘。产后24 h带领产妇进行床上锻炼,如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定时翻身,指导家属帮助产妇按摩下肢肌肉,待胃肠道排气候指导产妇食用半流质食物,鼓励早期离床活动,每日活动次数在3~5次为宜,如散步、展臂等,加速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扎腹带,指导产妇坐位时保持脚跟着地,加强腓肠收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后2、24 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变化。症状评分包括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温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产妇的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凝血功能指标 产后2 h,两组PT、APTT、D-二聚体指标水平值结果无差异(P>0.05);产后24 h,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产后2 h(P<0.05);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t=11.296、8.687、35.589,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2.2DVT发生率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例(1.54%),对照组发生率8例(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8,P<0.05)。
2.3下肢肿胀评分 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t=27.451、30.083、13.834、19.749,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肿胀评分的比较分,n=65]
2.4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49例、一般1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非常满意21例、一般28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为75.38%。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9.443,P<0.05)。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产后2 h,两组PT、APTT、D-二聚体指标水平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产后24 h,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产后2 h(P<0.05);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给予围产期护理干预,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帮助疏导焦虑、紧张等情绪,解除产妇因社会角色改变产生的负性情绪,改善因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异常,预防便秘。护士关注静脉输液安全,注意保护产妇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控制输液时间,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损伤血管[3-5]。护士在护理方面针对围产期的各个阶段提供干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产妇遵医意识,使得产妇了解DVT发生的风险、指征,再通过对产妇加强心理建设提高患者配合度,给予饮食指导,及时补充产妇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及时补充液体,避免血液黏稠,指导家属按摩产妇下肢,适当锻炼,鼓励产妇早期离床活动,避免久坐,预防血液淤滞现象发生,降低DVT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