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群团组织建设刍议

2022-08-08刘芳萍

西部学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贫农苏维埃政权

刘芳萍

一、苏区群团组织概况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巩固和发展离不开苏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助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苏区群团组织的建设搭建了党和苏区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群团组织的建设、管理,社会动员和社会管理因之得以成功实施,苏区的群团组织成为苏维埃政权巩固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区民众对苏维埃政权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认同。为了维护苏维埃政权,苏区群众加入各种群团组织,“比如赤色工会、贫农团、妇女协会、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反帝拥苏同盟、互济会等。”在兴国,所有苏区百姓都加入到相应的群团组织中,无人在组织外。苏区群众热情高涨,通过加入群团组织投入到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战争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以工农为主体的群团组织

1.赤色工会

苏区时期,“苏区的工会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柱石,是苏维埃政权最可靠的支柱,是共产主义的学校。”苏区工会的主要作用是团结和组织工人参与到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巩固中,积极参加苏区的各项建设,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

1932年,苏区工会名称由最初的总工会和赤色工会改成了职工联合会,党和苏区政府非常重视工会的组织和活动,1931年2月至3月,成立了全总苏区执行局,主任由梁广和陈寿昌先后担任。“全总苏区执行局下设女工部、青工部、国家企业部等部门。”苏区工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苏维埃政府的指挥,团结带领工会成员, 积极维护工人群体的切身利益,同时担负着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使命和任务,在工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工人群众积极参加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夺取全国政权而努力奋斗。

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苏区工人组织了坚强的阶级工会。这种工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柱石,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同时他又成为广大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苏维埃对于工会,在法律上保障了他的权利,因此工会会员极大地发展起来。”

根据中央苏区相关资料的记载,大约95%的工人选择加入工会,有些地方高达98%的工人加入,见表1。

表1 苏区工会人数分布表

2.贫农团

农民是苏区革命运动最可靠的同盟军,也是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巩固的主力军。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善于发动农民,组织农民运动,这为后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早期农民协会具有临时政权的特性,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逐步建立,慢慢开始停止运作,按当时党的要求,农民协会的工作由苏区政府组织管理,但不公开取消。“苏维埃成立后,应将农会所做的工作,移归苏维埃执行,使农民对苏维埃起信仰,农会无形取消,但不可公开宣布取消。其存在的农会,应与上级苏维埃发生统属关系。”

农会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协助苏维埃政府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农民,雇农工会、贫农团等农民团体组织便应运而生。

雇农工会在农村的作用和职工工会相同,它属于乡村苏维埃的重要力量。1932年,贫雇农积极参与苏区政府组织的查田运动,成为该运动的主力,贫农团渐渐在区、县一级组建起来,但在中央和省一级没有成立。以乡为单位的贫农团作为苏区政权的基层组织,是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中坚力量,在选举时有很大作用,可以更好地清除富农及其影响。贫农团的任务是:“号召工农群众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帮扶有困难的百姓;协助苏区政府执行土地法令,土地分配和没收工作,还有是农业生产建设等。”

贫农团是雇工和贫农的结合,该群体组织成立后,积极动员广大雇工和贫农投身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参加红军、地方武装,组织运输队,从人力、物力上积极支援苏区斗争,充分发挥了贫农团组织的作用。

(二)以妇女和青少年为主体的群团组织

1.妇女群团组织

妇女解放是苏区革命的一大特色和成就,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妇女工作,在各级组织中都设有妇女部,也称之为妇女工作委员会,妇女部设有妇委书记或妇女部长和专职妇女干事,在其他的群团组织中也设有女工部和妇女部,来负责团体中的妇女工作。

在赣南闽西苏区创立初期,中共中央就提议建立妇女组织,成立妇女委员会或妇女协会,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的妇女群众参加苏区革命,另一方面可以解放妇女并且有妇女代表参加政权组织。“江西苏区的妇女组织分妇女工作机构和妇女组织两种”,早期,苏区政府设立妇女工作的机构,例如1930年由党、团和苏维埃政府的妇女机关合并成立的赣西南苏区妇女工作委员会,在各级苏区政府都设立单独的办公机关来统筹妇女相关的工作,而后成立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相应地成立了妇女委员会。1931年3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撤销了政府机构内的妇女工作机构,到后来恢复妇女加入各群团组织中,但一直保留党组织系统中的妇女工作。1932年4月,各苏区成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这是一个全新的妇女组织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调查研究妇女的生活状况并提出改善妇女生活的举措。

1933年初,中央苏区设立了女工农妇代表会议。该会议的职责是传达党关于妇女工作的相关决议、指示以及布置情况,同时负责收集和反馈妇女群众的诉求和意见,然后提交各级苏区政府相关部门讨论、处理。会议召开时间由同级党委决定。区、乡女工农妇代表会议指导员由区委妇女部长和乡支部妇女干事担任,并指导相应工作。

湘鄂西苏区的省、乡、村都设有妇女组织,协助苏区政府团结教育妇女和发挥妇女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例如执行男女平等的婚姻法、破除损害妇女利益的陈规陋习(缠足、纳妾、童养媳等),解放妇女的活动等,组织妇女为红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洗衣服、做鞋、演出、护理伤病员、帮助军人和烈士家属干活等),还组织妇女识字学习文化。

川陕苏区的妇女组织主要有女工农妇协会和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乡以上妇女组织直接受党的机关领导,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只在乡设立,并成立妇女委员会,支部妇女干部担任责任人,村设有妇女协会会员小组,妇女除了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到政府、工厂、学校以及各个团体中。参加妇女组织的成员高达30多万,主要以贫农、中农、小市民、雇工的家庭妇女为主。川陕苏区成立后,广大妇女第一次获得了解放,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享受了和男性一样的权利,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大大激发妇女同志革命的积极性。

妇女积极参加各种群团组织和文化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整体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同时响应号召加入苏区革命斗争,成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的社会支柱。

2.青少年群团组织

苏区青年团组织是在大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称之为共青团,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领导下,团结积极进步青年的群团组织。青年是革命的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共青团也被称之为“少共”,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后备力量。

为了更好地领导苏区共青团,1930年底,共青团中央派干部来到江西,1931年4月中旬,正式成立少共苏区中央局,负责各苏区共青团工作。1933年1月,成立少共中央局,该机构是由共青团中央迁入中央苏区与少共苏区中央局合并而建立的,主要管辖粤赣、闽赣、赣南、江西、福建等省委。少共中央局成立后,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如创办“列宁团校”和少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

在共青团的领导下,为了更好地团结和组织青少年,成立了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这是一支极为活跃的队伍,是苏维埃政权发展和巩固的宣传者和拥护者。

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半军事性质的工农青年群众组织,将除地主豪绅子弟外的工农群众中16岁到23岁的青年组织起来,发挥了红军可靠的后备力量的作用。少先队团结组织成员参加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活动,作为红军的后备军和助手,领导他们积极参与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工作。少先队是工农劳苦青年的教育和半军事化组织,主要任务是加强军事训练和提高文化水平。

另一个共青团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儿童团,主要是组织7岁到15岁的儿童,有些苏区是8岁到15岁的儿童,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工作一般都比较简单,例如站岗放哨、担水、打柴、代耕、送信以及慰问红军家属等。苏区政府会印发一些孩子们喜欢并通俗易懂的读本,帮助儿童团员学习文化知识。儿童团在配合苏区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巩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个极为活跃的儿童群团组织。

(三)以宣传和救助为职责的群团组织

1.反帝拥苏联盟

1928年8月成立于上海的反帝大同盟,是以推翻帝国主义为目标,团结受压迫的工农群众为要求所成立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反对帝国主义的群团组织。反帝总同盟由苏区中央局于1932年6月在中央苏区组织成立。同年11月,拥苏总同盟在中央苏区成立,两个同盟在组织系统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活动内容差不多,且会员存在重叠,为了避免内部机构重复和方便活动开展,1933年,两个同盟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同盟,称之为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揭露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宣传废除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苏联建设的成就和拥护苏联的主张,号召群众抵制敌货,该组织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苏区百姓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2.互济会

1929年12月成立的中国革命互济会(简称互济会),其前身是1925年9月成立的中国济难会。该群体组织的主要工作是营救被逮捕的革命者并筹资帮助他们的家人,救济、慰问遇难同志的家人,同时援助白区人民斗争、动员群众参军以及慰问红军战士等。这一系列暖心之举团结了苏区群众,鼓舞群众同敌人坚决斗争。

互济会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通过该组织获得了大多数贫苦大众的支持,苏区中央曾把互济会的工作作为衡量党群关系好坏的标准之一。

二、苏区群团组织作用与不足

苏区的群团组织巩固了苏区执政的基础,为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发展和反“围剿”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积极作用

1.积极参与支援苏区革命

苏区的群团组织在支援苏区革命,参与苏区生产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拥护和补充红军方面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共青团为苏区红军补充兵源并帮助红军官兵家里耕作,苏区工会不断地鼓励工人参军以补充红军,发展壮大了红军队伍。“战时,他们组成运输队、打草队、担架队、洗衣队、补衣队、慰问队、宣传队随军支前。”

2.积极参与苏区生产建设

苏维埃政府积极号召群团组织参与苏区生产建设,依靠雇农工会、贫农团、赤卫队、儿童团、少先队、妇女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组织对积极生产者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不愿意参与者给予批评教育,营造了“勤劳者光荣,寄生虫可耻”的舆论氛围。

工人、农民加入红军积极性很高,从1932年3月至6月短短3个月,湘赣苏区有2000多工人参加红军,1933年1月至5月,又有4400多名工人参军,湘赣苏区大约80%以上的(16—45岁)工会会员加入武装力量。作为川陕苏区青年工农领导者的青年团,在反“六路围攻”中表现英勇,鼓励了成千上万的青年踊跃报名加入红军和地方武装。

3.监督苏区党政干部

群团组织在监督苏区党政干部及工作人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苏区革命的重要后备力量和人才储备基地。

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确保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共青团成立的轻骑队作用最突出,是反腐工作的重要武器。轻骑队由勇敢的青年组成,以突击和经常检查为主,其工作主要包括检查苏区内部的腐败现象、官僚主义、消极怠工等问题,以及检举各种阻碍与曲解苏维埃政府决策的行为,通过检查苏区工作人员出现的贪污腐败以及浪费等不良作风,在监督苏区生产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少先队团体也常常担负监督的职责。

4.帮助落实苏区政策

群团组织在帮助落实苏区各项政策中功不可没,例如:共青团的轻骑队宣传反对贪污浪费;贫农团帮助苏区政府进行土地革命,协助开展查田运动;少先队宣传参军扩红行动;妇女团参与苏区生产建设等。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注重形式缺乏长效机制。有些群团组织照搬照抄苏联模式,在短时间内动员人民群众,形式大于作用,在战争条件下未能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服务劳苦大众的组织。例如,在鄂豫皖苏区,群众工作虽然做得好,但每当红四方面军受挫撤退时,往往变得没有活力。苏区群团组织与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密不可分,当苏维埃政权受挫时,由于这些群团组织负责人牺牲、转移或者逃亡,组织随即解散,渐渐被国民党反动组织取代,革命成果也就被破坏了。

二是组织系统不成熟。群团组织名目繁杂,有的与苏区政府关系处理存在问题,影响着预期作用的发挥。福建省新泉县委书记杨文仲曾在给省委的一封信中写道:“反帝同盟拥苏大同盟及青年部等革命群众团体名目太多,每人有十余种组织可加入。下层同志听到头晕,找头绪不到,因此这些组织不能健全起来而是空招牌。”

三、结语

苏区群团组织是一股强大的群众力量,它的活动范围广,虽然存在弊端和不足,但其活动涉及思想、经济、生产、扩红、后勤保障等方面,是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扮演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角色。在苏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和群众联系的群团组织,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支援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反“围剿”斗争,尤其是在扩红运动、苏区生产和武装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群团组织拉近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密切党群关系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1933年10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于3个月内将川陕边区红军肃清。刘湘调集所有兵力共l10个团20万人,分为六路对川陕边区进行围攻。红四方面军这时已发展到5个军8万人。鉴于敌众我寡、部队新成分较多的情况,红军决定采取“收紧阵地”的方针,以运动防御消耗和疲惫敌人,尔后实行反击。12月中旬,刘湘下令开始进攻。红军集中兵力,缩短战线,节节抗击各路敌军,逐次向苏区内地收缩,诱敌深入,寻机集中兵力反击。此次战役长达10个月,红军共歼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保卫和扩大了川陕苏区。

猜你喜欢

贫农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土改中贫农阶层内部的形势判断与行为选择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苏区贫农团的权能演变及其与苏维埃关系考察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重要的是要放下知识分子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