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海宁大缺口海塘的历史变迁

2022-08-06包增军李磊岩

浙江水利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海塘石塘字号

包增军,李磊岩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1 问题的提出

钱塘江北岸大缺口段海塘位于钱塘江河口海宁盐官和小尖山之间的十堡,距盐官约7 km,海塘长度726 m,现状平面形态上主塘线明显呈现内凹形(见图1)。清代,大缺口段海塘跨老海塘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等十一字号(见图2,属浙江东防念里亭汛(简称“念汛”)范围。民国初属海宁海塘工程局丁区,后划为杭海段工程处第五分区(简称“五区”)。该段海塘地处东、南两潮交汇顶冲区域,历史上曾多次坍毁,屡经重修,历来为北岸最险要工段之一。

图1 海宁大缺口平面位置图

图2 清代海宁十堡至十一堡海塘字号图

文章以大缺口段海塘修筑历史沿革和大缺口形成过程为视角,对海宁岸线变迁、海塘技术发展及文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海塘局部岸线治理、维护整修及海塘安澜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大缺口形成之前的岸线变迁与海塘修筑

2.1 唐宋时期的岸线与海塘

唐代,盐官(今嘉兴海宁市)有捍海塘124里,为开元元年(713 年)重筑[1]。据《元和郡县图志》载:盐官县“海水,在县南七里”[2],说明唐代盐官县城近江岸,但不临江。此时,海宁捍海塘为堆土塘,功能以挡洪潮为主,不抗冲刷。至宋嘉定前,盐官城南淤积成大片滩涂,江岸与县城相距达四十余里,塘外滩涂上形成相当规模的盐业生产基地。嘉定十一年至十七年(1218—1224年),江道北迁,盐官海失故道,《宋史》载“县南四十余里尽沦为海”[3],盐场皆圮。当时,县城至尖山有2 道海塘,靠北有袁花塘,靠南则是六十里咸塘,咸塘一度出险。之后,滩岸开始淤涨,至咸淳年间(1265—1274 年),又恢复到嘉定前的岸线(见图3)。

图3 宋代江道形势图

2.2 元、明两代岸线崩塌与海塘重修

元泰定年间(1324—1327 年),盐官塘岸接连崩塌。其中,泰定三年(1326 年)八月大风暴潮冲毁海塘30 余里,泰定四年(1327 年)正月至四月又冲毁海塘19 里。都水庸田司以木柜、石囤抢修海宁咸塘,至天历元年(1328 年)十一月,盐官海岸沙涨,水息民安,遂改盐官州为海宁州[4]。明代,海宁河段江道主槽多次北摆,主流逼近北岸,滩岸坍塌,海塘屡坍屡修,所谓“海凡五变,(塘)五修筑矣”[5]。当时主要以“以宽制猛,不与海争利”为原则,退守内堤。成化十年至十三年(1474—1477 年)用竹笼、木柜修筑海宁一带海塘,并筑备塘10 里。崇祯十六年后,江槽由南大亹改迁中小亹[6]。

2.3 清代鱼鳞石塘的修筑

清康熙中后期,北大亹通流,中小亹逐渐淤积。雍正、乾隆两朝数次疏通中小亹引河,效果并不明显,海宁海塘紧临深泓成为常态。乾隆二年至八年(1737—1743 年),海宁普儿兜至尖山间修筑鱼鳞石塘6 097 丈[6],大缺口所在的海宁东塘均建成鱼鳞石塘(海塘结构见图4)。至此,钱塘江北岸东塘岸线基本固定,鱼鳞石塘也成为当时的“标准海塘”。

图4 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海宁鱼鳞石塘断面图[12] 单位:cm

3 清末海宁念汛大缺口初次形成和石塘修建

江道稳定走北大亹后,海宁岸线持续受到江潮冲刷,东塘十至十一堡受东、南2 潮冲击,海塘尤其险要。至清道光朝,鱼鳞石塘因年久失修险象环生。道光二十年(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海塘经费支绌,险工加剧。咸丰七年(1857 年)太平军进入浙江,海塘溃缺更是不断扩大。至同治六年(1867 年),仁和至海宁海塘缺口总计达到4 496丈,拗裂外倾石塘有2 219 丈,咸潮从缺口内灌,远达桐乡乌镇[7]。此时,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等字号石塘坍失已尽。于是开始大修海宁、仁和塘工,其中包括念汛大口门(旧时称海塘缺口为“口门”)。

清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六年(1874—1880 年)分三期(即初限、二限、三限)新建念汛大口门鱼鳞石塘2 531 丈[8]。大缺口所在的第三期(三限)鱼鳞大石塘工程于光绪五年(1879 年)开工至光绪六年(1880 年)完成。念汛鱼鳞石塘结构与乾隆年间修筑的石塘基本一致,但石塘高改为20尺,即塘顶增加条石2 层至20 层;改铁锭、铁锔为铁箫、铁笋,增强条石间水平和纵向的联结,使塘身条石整体性更强。督办李辅耀在工程竣工后编写《海宁念汛大口门二限三限石塘图说》,鱼鳞石塘严格按规制建设,工程质量应该是相当可靠的。

至此,可确认大缺口初次形成于咸丰、同治时期,同治末至光绪初大缺口坍塘进行重新修筑。

4 民国时期大缺口的再次形成和修复

民国19 年(1930 年),钱塘江秋潮汛特大,南朝冲击尤为激烈。海宁八堡至十一堡一带塘后附土被潮水冲失、石塘倒塌,缺口再次形成。七月初汛,“‘时、阿、乂、密、并、岳’等字号,均纷告出险,即附土全失,塘身圮坏,潮水决入”[9]五区并、岳字号附土冲失,塘身前仆,塘脚外游,经由小汛抢修,暂时平复。七月下旬,又遭遇台风暴潮,水位高出塘面,海塘决口,海水内侵,延及土备塘。经半个月昼夜抢修,才将决口堵塞,同时修筑仔塘等临时建筑辅助防护。是年秋潮凶猛,入冬也未稍杀,五区“驰、誉、丹、青、禹、迹、九、州”等字号海塘相继出险,经紧急抢筑柴塘,修复坦水、土堰,理砌部分石塘等抢修措施,方未成灾[10]。民国政府力筹治本之策,考虑重筑海宁以东100 余字号海塘,鉴于财政困难,曾议发海塘公债100 万元①民国时期发行的一种公债。以筹修塘经费,后也未能实现。是年底,浙江省水利局挑出最险的“时、阿、乂、密、禹、迹、百、郡、秦、并、岳、宗”十二字号定为险塘,进行修复设计。水利专家李仪祉应浙江省建设厅邀请实地查勘现场、研究海塘抢护对策。在浙江省水利局时任总工程师白郎都(Brandl)创设的平铺干砌条石斜坡塘基础上[9],李仪祉等专家提出海塘改良方案[11],改进海塘结构为弧面灌水泥砂浆竖砌条石护坡,并以混凝土方脚加板桩防护底脚(见图5)。至民国21 年(1932 年),险塘工程修复完成,大缺口段“禹、迹、秦、并、岳、宗”等字号均建成弧面斜坡塘,百、郡两字号鱼鳞塘尚属完好,暂未改筑。同时,浙江省政府顾问美国人萧霭士(Arthur Show)考察塘工时,提议为便于砌筑及更有利于消减潮浪,改斜式竖砌为直立台阶式护坡,在七堡至八堡间的铭、磻字号尝试修筑。新型海塘的创筑,一度产生很好的效果。

图5 海宁禹迹秦并岳宗字号弧面斜坡塘断面图[13] 单位:cm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宁管理塘工专局解散,海塘出险无从修复。民国27 年(1938 年)、民国31 年(1942 年)、民国33 年(1944 年),海宁八堡至十一堡海塘几经潮灾多处决口,造成海水内灌,河道淤塞,农田受害。至抗战结束前,不仅大缺口州、禹、迹、秦、并、岳、宗等字号斜坡塘均坍损,州字号至泰字号石塘也几乎尽坍,战前修筑的斜坡塘无一幸存。民国35 年(1946 年)5 月至8 月间,浙江省海塘紧急抢修临时工程处用柴塘堵筑大缺口,退筑月堤作临时抢修②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资料,浙江省海塘工程紧急抢修临时工程处竣工报告。年份不详(民国时期),作者冯旦。。

5 建国后大缺口整治和加固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海塘破败不堪的面貌,解决海塘防御标准偏低问题,1950 年开始以一线主塘为重点进行缺口修复和除险加固工程。1956 年至1957 年在大缺口九字号至宗字号后退月堤上建成浆砌块石斜坡塘685 m,大缺口内凹塘线就此形成[12]。

在维修加固大缺口海塘的同时,结合抛坝进行塘前护滩。1956 开始在大缺口位置抛筑1~3 号丁坝(后统一编号为46~48 号坝,见图1),其中2号(47 号)坝位于大缺口中间,以原残坝为坝根向外抛筑,1 号坝位于大缺口上游(西侧),3 号坝位于大缺口下游(东侧)。1958 年又向下游至三角台增抛4~5 号丁坝(后统一编号为49 号~50号),坝间距为350 m 左右。1972 年12 月开始,对46~50 号进行坝头保护。完成坝头保护后,5 座丁坝坝长达135~170 m。此后,大缺口附近近岸滩面淤涨并达到稳定。

6 大缺口险段标准海塘建设

1997 年8 月,受第11 号超强台风“芸妮”风暴潮冲击,海宁大缺口西侧海塘土埝冲毁,形成长达56 m 的缺口,经紧急抢险封堵,控制了险情。“9711”台风灾害暴露出钱塘江海塘标准偏低的问题。为适应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浙江省政府决定“砸锅卖铁”也要建成标准海塘。1998 年钱塘江标准海塘工程开工建设,2000 年3 月,大缺口段标准海塘工程(海宁12 标)开工,至10 月完工。大缺口标准海塘工程依然保留原有内凹塘线。海塘结构调整为两级边坡斜坡塘(见图6),下坡为30 cm厚1:2.0 浆砌块石,上坡为20 cm 厚1:1.5 干砌条石;底脚为高200 cm 混凝土大方脚;塘顶建城墙式浆砌条石挡浪墙。防御标准提升到100 a 一遇。

图6 海宁大缺口标准海塘断面图 单位:cm

7 结语

作为钱塘江北岸海塘组成部分的大缺口海塘,经历了从土塘、土石混合(石囤木柜)塘,到直立式鱼鳞石塘,再到砌石斜坡塘的改变,不仅反映了钱塘江河口江道变迁和塘工技术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社会经济盛衰和世道治乱的历史变化,历次战乱都在此留下印记,特别是战乱平复后激发出来的海塘工程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海塘修筑结合江道治理,保持河口岸线的安全稳定,钱塘江两岸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凹型岸线,大部分拉直理顺。大缺口成为少数保持凹型塘线的独特海塘保留下来,不单是从节约经费上考虑,也实现了顺应稳定塘线和江岸的初衷,客观上把大缺口历尽沧桑磨难的历史印记一同保存了下来(见图7)。

图7 海宁大缺口海塘鸟瞰图

目前,正在开展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钱塘江北岸海塘要从传统标准海塘向“安全+”高标准生态海塘迭代升级。大缺口海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可在以下3 个方面进一步挖掘和提升:①在安全提标方面,可继续探索海塘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创新;②通过整治凹型自然滩面和塘内岸线空间,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③利用大缺口涌潮凶猛、海塘坚固且塘型丰富多变、塘后生态空间开阔的地理优势,保留海塘历史风貌,挖掘海塘文化底蕴,把大缺口建成钱塘江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重要水文化展示窗口”。

猜你喜欢

海塘石塘字号
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擦亮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
沉默的北海塘
为何中国的战斗机都是 “歼”字号?
全国首个海塘遗址 博物馆杭州开馆
作品赏析(1)
字号保护的法律分析
Старинный приморский город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鱼的温暖
礼仪是一种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