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血毒”古籍文献溯源对恶性血液病中医论治的认识※

2022-08-06李佃贵刘小发刘为易李芋锦王明镜王雪莹胡晓梅

河北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液病病机恶性

宋 英 李佃贵 刘小发 刘为易 李芋锦 明 静 王明镜 王雪莹 胡晓梅△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91;2.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3.北京中医药大学西苑临床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

中医基础理论的守正创新,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随着时代变迁、饮食结构及疾病谱等因素的改变,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新学说符合中医学时代发展的需求。国医大师李佃贵依据多种因素变化,结合中医药理论特色,提出“浊毒学说”,是中医学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1-2]。

因现代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模式的改变,人体内基因、蛋白、细胞及免疫因子等多环节的生物学行为也发生变化,导致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发生率增加。恶性血液病临床表现具有“血毒”的特点,故本研究基于《中华医典》[3],对古代医籍中收录的“血毒”文献进行挖掘整理,通过梳理“血毒”的含义、形成原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承古鉴今,从理论研究角度探讨“血毒”对恶性血液病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华医典》(第5版)是对中医古籍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的大型电子丛书,收录民国以前中医药领域主要文献资料,包含医经、诊法、本草、方书、综合医书、临证各科及医论医案等古籍共1156部。

1.2 检索策略 以“血毒”为检索词,收录古籍全文为检索对象。

1.3 纳入标准 古籍中明确记载“血毒”二字,并有相关阐述的文献资料。

1.4 排除标准 ①不是以“血毒”为名词单独出现,如“脓血毒物”(《赤水玄珠》第二十九卷)、“气血毒三者”(《痘科辨要》辨见苗三日诸证)等;②存在文献引用或检索得到的重复文献;③存在歧义的文献记载,如“风血毒气”(《太平圣惠方》第六十五卷)。

1.5 数据库的规范与建立 共检索到157条文献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每一条文献为一个检索记录,最终筛选出80条文献记录。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图

2 结果

2.1 “血毒”疾病分布 在收录文献中,以明确病名出现1次为1条检索记录,共42条记录。进行频次统计,其中疫病、痘、疹类疾病居多。结果见表1。

表1 疾病频次统计表

2.2 “血毒”治法统计 结合治病八法,统计“血毒”治法共24条记录,清法和凉血法的频次和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治法,占60%以上。结果见表2。

表2 治法频次、频率统计表

2.3 治疗“血毒”中药 文献中收录可以治疗“血毒”的单味中药共14条记录,12味药物,有乌芋、黄连、山楂、牡丹皮、甜藤、千金藤、冬葵子、木莲蓬、柽柳、轻粉、蜈蚣、花椒。《医方絜度》曰“丹皮败血毒”[4];《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七·本草(中)山楂》言“毒由血热气滞,借酸味入肝,熔化其血毒为脓水也”。

3 讨论

3.1 “血毒”命名 “血毒”一词,最早作为病名提出首见于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千金藤》“主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蛇犬毒,药石发,癫痫,悉主之”。

3.2 “血毒”致病 “血毒”为病机,《痘科辨要》载“痘之一症,异于杂病,大抵气不足,血有余之证甚多。血热、血实、血毒是也”,可见“血毒”区别于血热与血实致病。“血毒”具有瘀滞性,《中国内科医鉴》云“其他凡食毒、血毒、水毒,涩滞郁积”;此外,血毒也可代指具体毒素,《辨证录·卷之十·中毒门》云“人有爱食河豚,以致血毒中人”,此处“血毒”指河豚血液中的河豚毒素。《目经大成·卷之三·寒阵》云“蚬肉,血毒也”,代指蚬肉毒素。

3.3 “血毒”为病理产物 《银海精微·卷上·胎风赤烂》论述了血毒产生原因为内伤饮食“多食壅毒之物,酒面五辛之类”。《救生集》将其归于脾经受风“声哑发多疮,或生血毒”。可见,“血毒”可由内伤及外感两方面产生。《痘疹精详》云“惟血陷乃是气虚,不能领血毒而外化”,明确指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毒”可作为病理产物出现,气虚血陷,使“血毒”滞于体内,而“血毒一解,不致黑陷”(《幼科证治大全》)。

3.4 “血毒”临床表现 “血毒”属阳热毒邪,致病范围较广。如胃热血毒(“红色成片,稠如锦纹者,属胃热血毒……”[5]);里热血毒(“丹与癍皆出于肤,平而成片,皆里热血毒”[6])。“血毒”侵及范围广而多变,常见有:血毒入肺(“心胸前左右三穴,只怕伤第五七骨,血毒穿入肺难治”);血毒攻心(“血毒攻心也……其症有三:一为温毒烁血,血毒攻心。二为产后积瘀,血毒攻心。三为溺毒入血,血毒攻心”),甚则血毒上脑[5],血毒入脏[7],血毒攻胃[8],血毒下行,现于涌泉穴,血毒外渍[9],血毒攻目等[10]。可见“血毒”多侵及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而致病,范围广泛,预后不良。

“血毒”深入血分,可见皮肤斑点、色深红或紫黑、神志异常及昏厥等症,并出现“吐血”“发癍”等温热类疾病营血分的证候表现。《普济方》云“或在心胸手足皮肤之上,红晕紫黑,悉是血毒”;《重订广温热论》“但为……血毒所攻,则心灵有时而昏,甚至昏狂、昏颠、昏蒙、昏闭、昏痉、昏厥,而全不省人事矣”[6];《增订通俗伤寒论》“放痧要看痧筋,痧筋色青者,血毒初郁,证尚轻而易放;色紫红者,血毒已盛”[5]。

“血毒”有热可见腹胀、大热及伤阴烦渴等表现。如《痘科辨要·卷二·辨血热血实血毒治例》云“独血毒者,发始毒炽血热,色深红不润活、肌肉惨暗、烦躁闷渴、二便秘、腹膨胀、大热不退、三四日期”,详细描述了“血毒”致病热盛伤及人体正气及阴液的证候表现。

3.5 “血毒”治疗 “血毒”可依据“血”与“毒”的关系判断疾病治疗顺逆,《医宗金鉴》描述“血胜毒,则毒为血载,其毒化矣,故顺也;毒胜血,则血为毒滞,其血涸矣,故逆也。血毒相平,则势界于险,亦在医者之调治得宜也”[11]。在“血毒”治疗时应以血胜毒从而解除其瘀滞状态,否则毒邪壅滞导致“血涸”而病危。治法多选用清热解毒、凉血解毒、透毒、攻下等祛邪之法,兼以补虚。“血毒”治疗方剂也以攻邪类居多,如“血毒,硫黄汤下”[12],“若夫疏利血毒,则《活人书》桃仁承气汤有余勇矣”[13]。此外,《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提及“神犀丹为解血毒之圣药也”“急投犀角地黄汤解血毒以清营”[9]。

3.6 “血毒”预后 “血毒”多见于疫病、痘、疹、卒中类疾病,发病迅速,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如《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遭斯证而死者,形体黑紫,谓为黑死证,但指其形色而言,实则皆由血毒”[9]。“血毒”常见多种疾病合而发病,如疫、痘、疹、痧、温毒等常相兼出现,见于温毒喉痧案、瘟毒疫痘案或痘夹喉痧案等。疫病多属现代传染性疾病的范畴,卒中属脑血管病的范畴,其共同特点是发病迅速,预后较差。

3.7 “血毒”与恶性血液病

3.7.1 “血”与恶性血液病 “血”可指病位,关于血的认识,《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骨髓坚固,气血皆从”。恶性血液病多由于骨髓损伤而导致正常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及成熟受累,与《内经》对血的认识相符。

“血”指病邪深入血分,依据卫气营血辨证,病位较深,而恶性血液病亦有温毒入血的表现,患者可见发热、出血等血分证候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伤阴表现。

3.7.2 “毒”与恶性血液病 恶性血液病多以“毒”命名[14],如急髓毒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髓毒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髓毒劳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毒血积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髓毒血实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髓毒微癥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和急淋毒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毒”是恶性血液病的共同病机。“毒”邪致病,迁延而多变,预后不佳,易于耗伤正气[15-16]。现代学者创立了“毒损髓络”新学说[17],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邪瘀阻,损伤髓络,以致新血不生,最终导致正虚毒盛。这与“毒”的性质相符,毒为邪之甚,意为某一种病邪亢盛,从而引起机体进一步的气血阴阳失调。

在致病因素方面,恶性血液病多由放射、化学物质及基因突变等导致。毒邪致病也分为外毒与内毒[18],可将放射等物理毒物、甲醛等化学毒物归于外毒,将基因突变、细胞克隆性增殖等因素归于内毒。在疾病发展和转归方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传变迅速,病情重、死亡率高,与“血毒”性质猛烈、致病强烈、预后较差相应。现代学者认为,“毒”邪是血液病的主要致病因素[19]。

在治疗方面,恶性血液病攻邪选取雄黄、砒石类药物以毒攻毒或青黛、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物,亦有学者提出温化寒毒治法[20]。“血毒”多见于疫病,雄黄亦是治疗瘟疫常用药物[21]。在上述文献中收录治疗“血毒”中药也选用轻粉、蜈蚣等有毒药物或牡丹皮、黄连等清热药物。关于选方,治疗恶性血液病可选择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等疫病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可见,“血毒”与恶性血液病在很多方面颇具相似性。“血毒”理论可以作为恶性血液病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溯源了“血毒”的含义、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中医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血毒”可作为:①病名-血液系统中性质猛烈、迁延多变、预后不良、易于耗伤正气的一类恶性疾病的总称;②病机-毒邪深入血分;③病理产物-由内伤或外感产生。“血毒”治疗以攻邪为主,兼以补虚。通过将“血毒”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特点相比较,发现其在发病及病机转化等多方面契合度较高,为日后以“血毒”指导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但是,目前“血毒”理论尚未完善,如哪些毒邪可在血液中形成“血毒”,是否有对应检测指标可量化等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归纳恶性血液病每一个病症毒邪致病特点,并根据其病机及规律,完善临床辨病辨证体系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血液病病机恶性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