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设施羊肚菌—鱼腥草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
2022-08-06丁晓婷周爱蓉华世诚郭璇别士平
丁晓婷 周爱蓉 华世诚 郭璇 别士平
丁晓婷,荆门市农业农村局,湖北,448000,E-mail:510219492@qq.com
周爱蓉,华世诚,郭璇,别士平,荆门市农业农村局
导读:羊肚菌为药食两用食用菌,鱼腥草为药食两用植物,根据它们的栽培特性,通过合理衔接茬口,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高效种植,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优和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羊肚菌、鱼腥草因具有药食两用特点,而深受消费者青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笔者根据羊肚菌、鱼腥草均忌连作的特性,在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湖北长圆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开展了设施羊肚菌—鱼腥草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该模式下,设施羊肚菌种植可改良田块土壤环境,种植后的营养袋还田是鱼腥草上好的有机肥。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集成标准化种植技术,既有效解决了羊肚菌、鱼腥草连作障碍,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改善了产地生态环境。通过试验示范,该模式每667 m2年均综合产值在3.7万元以上,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当地传统种植模式。
1 茬口安排
设施羊肚菌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采收;鱼腥草4月下旬至5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至9月下旬采收。
2 产量效益
设施羊肚菌667 m2鲜品平均产量250 kg以上,折合干品25 kg,均价1 000元/kg,产值2.5万元以上;鱼腥草667 m2产量3 000 kg以上,均价4元/kg,产值1.2万元以上。该模式667 m2产值合计在3.7万元以上,除去生产成本1.7万元,纯收入在2.0万元以上。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设施羊肚菌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rs.]又名草笠竹、羊肚菜、羊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用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的功效。
①栽培方式 钢构塑料大棚设施化栽培,大棚一般长42.5 m,宽8 m,肩高1.7 m,顶高3.2 m。要求菇棚足够牢固,能够经受住大风大雨,棚架上铺1层遮阳网(遮光率90%),既要保证羊肚菌“七阴三阳”的光照需求,又要求便于保湿和人工操作。
②场地选择 要求土质疏松、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无污染。
③品种选择 宜选择具有抗病性好、抗逆性强、优质丰产且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如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等。
④播种及补营养袋 翻耕土地,深度8~10 cm,土块耕碎至不超过鸽蛋大小。按厢面85 cm,厢沟40 cm放线,再在厢面中开2条宽35 cm、深8 cm,长度不限的播种沟,然后在播种沟中回填2 cm深的碎土。每667 m2菌种用量300~500袋(0.6 kg/袋);菌种翻入土壤内,距土表3~5 cm为宜;羊肚菌菌种播种后28天左右,菌丝长透土层,土面形成大量白色霜状物时,表明羊肚菌菌丝生长成熟,充分产生了分生孢子,此时就进入羊肚菌生殖转化阶段,这时应在土面补充营养物质(即营养袋),促使羊肚菌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充分补充营养物质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羊肚菌子实体原基就开始分化。营养袋划开长度应控制在袋长的1/2左右,可避免倒扣时培养料掉出来。营养袋倒扣时略微按压,使之与畦面羊肚菌菌丝充分接触。每营养袋0.3~0.4 kg,每667 m2补1 800~2 200袋。
⑤发菌管理 菇棚建好后,注意保持棚内湿度,保持畦面不发白为宜,湿度保持在55%~60%,不宜太湿或太干。发菌期间随时监测草害,播种后3~4周,待杂草出齐后,将杂草清除干净,羊肚菌原基分化前半个月应保持棚内无杂草,羊肚菌原基分化后再除草会损伤幼菌。
⑥出菇管理 立春(2月4日左右)后最高气温上升到10℃时开始管理,在此温度条件下将厢面湿度逐步提高,3~5天内厢面湿度由65%调节到80%左右。
a.温度要求。气温稳定在8℃以上3~5天,原基发生。子实体的生长适宜温度为8~18℃。气温超过18℃不形成原基,超过20℃原基与幼蕾容易死亡,超过25℃中大子实体也容易死亡。3月中旬后气温上升,可以将大棚薄膜去掉或将薄膜、遮阳网四周掀起通风降温。
b.土壤含水量要求。出菇前喷重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2%~24%,但不能大水漫灌。要求土粒表面保持湿润,不发白;手搓成条,不粘手。
c.空气湿度要求。控制在85%~90%。催菇水要喷透,原基形成后不能喷重水,宜喷细雾状水保湿。
d.通风要求。一般每天将大棚两头打开通风30 min,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注意通风时间不能过长,防止干热(冷)风吹死原基或菇蕾。
⑦采收及加工 a.采收标准。当尖顶羊肚菌由黑色变为浅黄褐色、网眼充分张开、菌帽未变干变硬、菌柄黄白色未变成灰白色前,子实体菌盖长3~5 cm,菌柄长3~5 cm,总长7~12 cm时及时采收。
b.采收方式。在近地面的菌柄基部,沿地面水平方向用刀切割摘下,采摘时保持手干净,避免泥沾染在菇体特别是菌柄上,影响后期的商品性状。柄基部可留在畦土内,一次采收完毕后,再将遗留在土壤里的地下部分挖出。
c.烘干加工。先晒2~3 h,晾干表面。烘干起始温度为35~38℃,每过1 h增加2℃,逐渐增温至45℃左右,维持6~8 h,烘干至子实体含水量12.5%~14.0%即可。
3.2 鱼腥草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部分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此外,鱼腥草还是一种特色蔬菜、养生蔬菜,一般取其地下根茎凉拌食用。其性微寒,有淡淡的鱼腥味,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①施肥整地作畦 羊肚菌采收完后10~15天,结合整地将种植羊肚菌的营养袋还田,每667 m2施腐熟猪粪等有机肥2 500 kg、尿素40 kg、普钙100 kg、硫酸钾50 kg作底肥。对发生过病害的田块,要增施有机肥和生石灰,改良土壤。种植鱼腥草要采用深沟窄厢才能阻断病害的蔓延,同时便于喷灌。厢宽不超过4 m,厢高30 cm,厢沟宽20 cm。
②定植 667 m2鱼腥草用种量100~150 kg。用消毒好的刀具将鱼腥草切成长5~10 cm的小段,保证每段有3~4个小节。朝同一方向开沟条栽,沟深10~20 cm、宽13~15 cm,行距20~25 cm。在沟中摆放鱼腥草小段,每沟平行摆2行,株距5~8 cm,覆土5~6 cm,浇足定根水。
③覆盖 播种后,在厢面盖1层稻草或玉米秸秆,保持土壤湿润,提高土温,促进种苗萌发。
④田间管理 鱼腥草萌发期土壤湿度保持在80%左右,注意适时喷灌,直到收获。雨季注意排水,忌厢面积水。幼苗成活至封行前,中耕除草和追施尿素2~3次,同时根据苗势667 m2用沼液40 kg(20 kg沼气水对清水20 kg)对水50 kg喷雾;封行后,茎叶生长盛期需肥量较大,每667 m2追施复合肥20 kg,并注意浇水融化肥料。7~8月高温季节可在大棚架上覆盖遮阳网。
⑤适时采收 鱼腥草采收时间没有严格限制,可分批采收。采收地下部时,先将地上部割去,分级捆扎鲜销或晒干作为药材销售。割去茎叶后,收获地下根茎,将地下根茎清洗后分级捆扎,上市销售。
⑥病虫害防治 a.绿色防控。避免连作,重病地块宜与禾本科作物(玉米)轮作,还可与莲藕等水生蔬菜、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播种前每667 m2大田土壤用生石灰100 kg消毒。选择新鲜、粗壮、无病虫害、成熟的老茎作种根,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喷种根消毒;播种前,在沟中撒施生物有机肥。叶面喷施沼液既追肥又杀菌灭虫。取沼液澄清后用纱布过滤。幼苗期、嫩叶期1份沼液加1~2份清水;夏季高温,1份沼液加1份清水,用量一般为40~100 kg/667 m2,间隔7~10天1次。
b.化学防治。7~9月高温高湿季节为病害发生高峰期,要加强病害的化学防治。
白绢病: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在病株周围撒生石灰防止扩散,一般撒1 kg/m2;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丰洽根保600~800倍液喷淋或灌根,交替用药防治2~3次,隔7~15天1次,喷匀淋透。
疫病:要调节好大棚内的温湿度,并实施轮作倒茬。可用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注意轮换使用,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茎腐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