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显身手

2022-08-06撰文马佳

陕西画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榆阳区新农农场

撰文/马佳

△张恒忠看着丰收的高品质阳光玫瑰葡萄喜不自胜 嘴巴公社供图

△胡学琴在直播间为家乡茶叶代言 罗来军 摄

△思耀国选育的湖羊品种适合陕北饲喂耀国家庭农场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我省各地农村活跃着一批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他们以敏锐的目光、饱满的热情和坚毅的信念扎根农村,热爱农业,用所学知识为传统农业带来新思想,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而是时代的弄潮人,用知识和智慧浇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践行生态大循环的“种养天团”

△礼泉县昭陵镇肖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礼泉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位于礼泉县烽火镇小应村北,有个远近闻名的嘴巴公社,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将“粮、果、蓄、沼”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种养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据创始人张恒忠介绍:核心成员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高学历新理念的“新农人”以及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干农活一把好手的“旧农人”,他们“新旧”结合取长补短配合默契,为了共同的生态农业梦想聚到了一起,用生态循环模式将农产品还原到儿时的味道,就是他们自信且庄严的承诺。

张恒忠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就是一群养猪种地的,唯一的想法就是多养猪、养好猪,多种粮、种好粮!” 养猪种地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是关系到百姓民生的大事。嘴巴公社的“种养天团”用实际行动践行农业生态大循环——养好猪种好地就必须严格执行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的绿色理念。园区年出栏肥猪10000余头、猪肉700余吨,他们充分利用猪场的粪污资源,猪粪得以变废为宝,与果树枝、秸秆等粉碎加工再利用,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天然有机肥1000余吨,有机肥是循环农业中重要的一环,再为果园菜园施天然有机肥,所以这里的农作物不含农药口感好。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产业的综合利用开发。除此之外,嘴巴公社还将周边2000余亩撂荒地进行流转、复垦、耕种,并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实现耕种、灌溉、喷药、收割的机械化;引进彩色小麦、黑玉米等优质品种,年生产高品质粮食2000余吨,对彩色小麦进行深加工,和线上线下的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态种植的黄金蜜和阳光玫瑰葡萄追求品质,亩产值20万元,在空档期更是一串难求。2021年以来,嘴巴公社紧抓种养殖业发展契机,建成温室阳光玫瑰、“吨良田”和生猪繁育三大产业基地,以阳光玫瑰葡萄等优质水果、高品质粮食、生猪标准化养殖繁育基地为核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600万元,年利润480万元,解决周边劳动力就业16000余人次,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周围农户增收,为周边群众致富增收探寻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路子。

◁践行生态大循环的“种养天团”嘴巴公社供图

嘴巴公社的“种养天团”闲不住,他们紧跟市场需求,打造了集亲子游、生态采摘、野炊烧烤、农耕研学等为一体的体验式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游客参与种植、饲养、采摘蔬果等农耕体验,带领孩子们了解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作物生长过程,让他们感受现代农业的奥秘和体验丰收的快乐。如今的嘴巴公社不断完善生态循环农业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并持续推进种植业、养殖业、亲子游、农耕研学的深度联动发展,继续打造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向着他们朴素又伟大的梦想奋力前进着。

△嘴巴公社邀请专家给乡亲们进行扶贫公益培训嘴巴公社供图

△嘴巴公社带给游客最直观的农耕丰收体验 嘴巴公社供图

△2021年底,礼泉县史德镇穆家村生姜生产基地获得大丰收 礼泉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生猪标准化养殖 嘴巴公社供图

面对“新农人”不可小觑的助力和全县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礼泉大力实施“新农人”培训,整合农广校、农机校资源,采取“半农半读”、弹性学制方式,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300名,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目前,礼泉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县各类水果面积52.2万亩,其中苹果31.4万亩,梨、桃、葡萄、石榴特色水果等20.8万亩,年产果品128.7万吨;大力实施千亿级设施农业项目,共建成各类设施大棚1.93万余座,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3.6万亩,总产量达到12.6万吨,产值达到12.8亿元;生猪存栏达到20.2万头、牛1.8万头、羊7.8万只、家禽260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万吨、0.12万吨、1.3万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按规划不久以后,礼泉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鸡产业基地。全县农业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并全力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力打造农业产业振兴的礼泉样板。

玩转电商直播的采茶姑娘

点击进入平利县“新农人”胡学琴的抖音账号,你会发现跟茶有关的元素都被她如诗意般搬到了直播间里。她一会站在轨道运输车带领茶友“云”赏茶园美景,一会又背着茶篓在田间地头直播如何采茶,一会又将镜头对准消费者最关心的生产加工环节,在车间一线全程进行制茶直播。忙累了她干脆摇身一变,优雅地闻香、品茗,与全国茶友“云”品茶论道,畅谈人生。在她的努力下,家乡的好茶被更多人品尝,家乡的美景被更多人看到,让许多人萌发了去安康、去平利茶园逛一逛采采茶的想法。

胡学琴出生在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从事茶叶行业20多年,是一个真正将茶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人。为进一步把产业做大、品质做优、品牌做靓,她不满足于作坊加工式的小打小闹,于2005年牵头成立了平利县一品香茶业有限公司,集中打造现代茶企。基地从开始的80余亩,逐步扩大到1200余亩,并辐射带动合作社、产业户、农户发展茶园5000余亩。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却没想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打乱了所有的节奏。如何在疫情之下突破难关,她决定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开始试着直播销售,她积极参加电商培训班学习线上销售知识,调整自己的销售思路,琢磨语言风格、练习镜头动作、背上万字的文字稿,花心思用心经营每一次的直播。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给茶园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客源,新茶旺季一次短短2个小时的直播,网友下单320单,卖出茶叶280斤,销售金额近7万元。最多月销售量达4000余单,销售额达70余万元。固定粉丝从几百人涨到近3万人,线上推广效果远超预期,人们都说“新农人”胡学琴是茶产品最给力的推销员,直播带货带领她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路。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凤凰茶山陈力 摄

△胡学琴正在茶园直播采茶罗来军 摄

除此之外,胡学琴也没有忽视线下销售,先后到江苏、广东、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广西等地进行产品推介,并积极参加各种展会,线下线上一起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脱贫攻坚战中,胡学琴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86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增收过万元,合作社被省扶贫办、农业厅分别授予“陕西省扶贫示范合作社”和“省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她将公司打造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并且研发出了自己的品牌——“春玉兰”。“春玉兰”牌一品香茶多次荣获国家和地方政府奖项,公司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省标准化示范园区、安康市级现代园区、安康市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称号,她个人也获得“扶贫攻坚优秀职业农民”“安康市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

正因为有无数平利农人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坚守,平利的茶产业香飘千里驰名全国。近期,就有三个“国字号”荣誉加身平利农业: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的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中,平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列其中;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平利绞股蓝茶”榜上有名;人社部遴选确定第八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平利茶叶产业提升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成功获批,这些荣誉无不体现出平利农业的发展硬功。

平利坚持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兴旺之路。全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建成万亩茶叶基地镇8个、千亩茶叶专业村65个,培育经营主体265家。平利连续两年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排名提升到第61位。全县约有3.5万户10万余人从事与茶相关产业,年产值15.7亿元,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平利坚持茶产业突破发展不动摇,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富硒茶产业,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目标,在做优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茶叶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黄金叶”。

▷茶农制茶汤玲玲 摄

“带领更多农民吃上技术饭的人才算能人”

2013年,38岁的思耀国毅然放弃城市稳定的工作,响应榆林市榆阳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的号召,带着未曾磨灭建设家乡的理想回到田间地头,成立榆阳区第一个家庭农场——耀国家庭农场,从此开启了他的现代农业创业之旅。

“新农人”思耀国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仅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还善于学习善用农业高科技技术。家庭农场使用改良土壤、精量播种、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兴建水利设施、节水灌溉等农机新技术硬是把撂荒地改造成了水浇地,变成了高产粮田。2021年农场购进了10架农用无人机,培训无人机飞手120多人,从背负沉重的农药桶在田间手工喷洒的农民,摇身一变,变成了手持遥控器操纵无人机空中作业的“飞手”,高效精准地执行农业生产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和科技力量强的优势,思耀国对外开展社会化服务,打通了农户享受高科技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精准对接每家每户的需求,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耀国家庭农场善用科技武装自己,农场已拥有大型农用器械播种机、收割机等30多台套,先后建设了养殖圈舍、停机库和生产厂房、办公室以及仓储冷链物流分解场、保鲜库、通风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库共计近8000平米,固定资产达500余万元,仅去年一年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综合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

榆阳马铃薯赏花节盛大启动 李越 摄

思耀国快人快语,仗义热心,他常说:“自己富了不算本事,带领更多农民吃上技术饭的人才算能人。”他用耀国家庭农场连年大丰收的事实来说服农民用农技知识武装自己,要改变陕北广种薄收、粗放管理等不良的种植习惯,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大力支持和认可。不仅如此,农场牵头组织成立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榆阳区耀国科普兴农分队,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他还常常在自己创办的蒙汉风情湖羊庄园举行品鉴会,他主动邀请顾客和农户品尝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同时体验蒙汉文化的特色,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赢得口碑。他为了解决家庭农场小而散、单打独斗成本高、产品渠道不通畅等困难。耀国家庭农场牵头正在成立榆林家庭农场联盟,为农民群众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带头成立的思路农机合作社入选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他本人还获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和陕西省首批产业领军人才称号。思耀国说道:“到2025年,我们要逐步实施建立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技术支撑智慧农业,开展标准化种养殖生产,真正实现‘面朝屏幕背朝云’的农业梦。”

从当初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到注册成立榆阳区第一个家庭农场,再到建设第一个规模湖羊养殖场和第一个批量购置农用无人机家庭农场,以及正在筹建的第一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每当其他人还在举棋不定观望时候,“新农人”思耀国都是相信国家政策,当机立断,不困惑有干劲,耀国家庭农场成为榆林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典型样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产业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榆阳区坚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实施“头雁”培育项目,确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培育机构,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力争用3年时间培育一支100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带动全区5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榆阳区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大力构建玉米及饲草、马铃薯、林果、大漠蔬菜,羊子和肉牛,特色优势产业“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榆阳区还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916.1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1.9%。榆阳区将持续聚焦“争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新标杆”目标,以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组织领导、工作推进、产业振兴、人才发展、乡村治理“五项机制”,为产业兴旺、群众增收提供坚强制度保障,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新农人”是农产品有力的销售员,是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者,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张恒忠、胡学琴、思耀国等一批“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示出了不俗的本领开拓出令人骄傲的新天地,他们仅仅只是千千万万“新农人”中的一分子,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新农人”在时代的契机下建功立业,带动父老乡亲共绘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美好画卷!

▷思耀国操作无人机完成植保作业榆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榆阳区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思耀国作为“头雁”代表接旗并发言榆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猜你喜欢

榆阳区新农农场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给奶奶拍时尚大片的“抖音新农人”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资本新农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16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调至56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