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性首饰中我国吉祥文化表意研究

2022-08-05曹子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天工 2022年19期
关键词:壮锦叙事性观者

曹子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首饰设计中的吉祥文化发展渊源

(一)我国吉祥文化的源流

我国吉祥文化的发展是以民间神话、美好寓意、历史典故、吉祥语为中心发散的文化脉络,其文化根源归属地域、方言、礼仪等历史印记,吉祥文化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符号。我国吉祥图案多师法自然,汲取具有吉祥寓意的植物、动物等符号元素,如史前的鱼纹、商周时期的盘龙纹、唐时期的宝相花纹、明清时期的“年年有余”等吉祥图案。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吉祥图案呈现出文化内涵愈加深刻、符号表象更具典型性、艺术表达更具大众性的特点。

文化内涵愈加深刻指的是吉祥文化的符号越来越复杂,从原始时期的人面鱼纹到明清时期的八仙过海,吉祥文化的寓意越来越深厚。符号表象更具典型性是指符号的独特性更加明显,如不同的花卉具有不同的含义,其文化的特指性越来越明显。艺术表达更具大众性指的是吉祥文化深入人心,其源于大众的希望,艺术表现亲近大众审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以壮锦为例,壮族人民乐观积极,衍生出壮锦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产物,有挂包、床毯、巾被、背带等品种,并以其精致灵巧的工艺代代相传。传统的壮锦中不仅有几何纹样,而且有太阳、凤凰等代表吉祥寓意的具象纹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吉祥文化表达。壮锦图案结构严谨富于变化,多选用具有仪式感的对称布局,讲究韵律与仪式感,其特性使得凤凰、牡丹、万寿纹等图案成为传承壮锦吉祥文化的首要元素。

(二)我国吉祥文化的内涵解读

我国吉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历史、文化、社会的重要表达。社会的急剧发展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吉祥文化的留存岌岌可危,挖掘吉祥文化的内涵,是艺术设计的必经之路。本部分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我国吉祥文化进行解读。

1.师法自然的艺术风格演变

我国吉祥文化的诞生源于对自然的模仿,祭祀、舞蹈、服饰、装饰等都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以壮锦为例,其图案纹样有50多种,分为几何纹、花卉纹以及瑞兽纹三大体系。广西人民勤劳勇敢,崇尚力量与仪式,因此壮锦的艺术风格逐渐演变为以深色背景、有力的线条、抽象的艺术语言为主体,浓烈粗犷。

2.群体信仰的塑造与传播

吉祥文化的群体信仰特性由来已久,自原始社会起,人类便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原始壁画、原始舞蹈、原始祭祀都可窥见一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将这一崇拜进行了形象化与符号化,鱼纹、娃纹、雷纹、水波纹等逐渐出现。壮锦通常有“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的说法。追溯至战国时期,广西归属于楚,其图腾便是凤凰。凤凰的形象出自《山海经》,有和平富足、喜乐安宁的寓意,壮族地区以凤凰为重要图腾,是对独特的群体信仰的塑造以及传播。

3.历史事件的记叙与表达

传统吉祥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时代的活印记,如我国汉代的“狮舞”“五蝠”“八仙过海”等图案都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对历史事件、文化内涵的深刻展现,又如我国的门神图案,源自唐朝,秦叔宝与尉迟恭由于英勇威猛,极大地震慑了唐太宗,于是传至民间后成为大众迎新送往、驱恶辟邪的重要吉祥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我国年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构建叙事性首饰中的吉祥文化内核

叙事性首饰是运用“首饰”这一载体重塑场景与画面,其发展之初多见于文化、信仰、神话与历史故事。这一概念源自首饰设计大家杰克·坎宁安的博士论文《制造者-佩戴者-观看者》(2007),他认为叙事性首饰是对某一主题的艺术宣扬与发问,是将观点浓缩、提炼至简化的再现视觉的艺术。首饰的佩戴功能使得观者与佩戴者可以极大地解读艺术作品,通过赋予作品叙事性,使得观者与佩戴者进行二次创作,其参与性赐予了叙事性首饰以新的解读模式,成为一场文化与艺术的集体创作模式。我国历史文化丰富,内涵深刻,在叙事性首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因此,本文将从空间、情节、符号三方面,分析叙事性首饰中吉祥文化内核的构建。

(一)空间构建

叙事性首饰的表达是展现一定时空下的微缩景观,与此同时与不同观者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共鸣空间。这一空间包含的是历史与现代的跨时空构建、文化与艺术的跨学科构建、设计师与观者的跨角色构建。历史与现代的跨时空构建指的是将吉祥文化的寓意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文化与艺术的跨学科构建是将吉祥文化寓于艺术设计表现;设计师与观者的跨角色构建是将首饰设计与观者勾连引起情感共鸣。例如,作品《静夜思》(如图1)展现了放牛郎在牛背上骑行看书的画面,是对儿时生活场景的构建,具有独特的情感空间,结合中国传统诗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诗意空间。因此,叙事性首饰的空间构建中可以结合吉祥文化符号的产生背景,以典型性符号为表达,重组知识与情感进行艺术创作。

图1 《静夜思》

(二)情节构建

在叙事性首饰中,题材作为情节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是时间伴随情境下的情节推演,因此首饰设计需要对题材进行符号凝练,进而引导观者进入情节。在吉祥文化的情节构建中,需要进行关键主题的截取,如对吉祥的表达多采用代表祥瑞的动植物形象,挖掘具有深刻文化内核的形象。例如,胸针作品《枯竭》(如图2)源于科幻小说,表现了一个微缩宇宙中的工作场景。

图2 胸针《枯竭》

在形式上,可以通过符号内涵下沉与符号系列化进行表达。符号内涵下沉指的是深化符号内涵,寻找新的设计思路与方向,如《枯竭》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与现实工业社会对资源的挖掘,以此深化主题;符号系列化指的是运用系列化的故事元素进行分段式的意义讲述,如在“四凤和鸣”系列作品中,第一件作品为胸针,代表着出生的期盼,造型上雌鸟衔枝离巢,留下鸟卵,寓意四凤生命的开端;第二件作品为戒指,代表着破壳,造型采用菱形,意味着破形而出,具有张力和挣扎的感觉;第三件和第四件作品为一对耳环,象征凤鸟成长后出巢,突破云雾雷电,搏击长空;第五件作品为项链,代表着对追逐盘旋,四只凤凰相伴,在云中追逐嬉戏,代表着坚实的友谊,项链中造型的大小差异也代表了四凤的年龄差异;第六件是手镯,代表着成羽,形容羽翼丰满,宝石相伴,棱角也象征着稳重,意味着成熟(如图3)。

图3 “四凤和鸣”系列作品

在工艺的选择上,工艺与符号的结合是增加故事完整性与作品质感的重要方式。我国吉祥文化中多选用暖色,表达柔和温暖、典雅庄重的文化感受。如“四凤和鸣”系列作品中金属材质与花丝技艺的结合,表现出淡雅的金色与银色,通过材质的反射光增加了作品的色调,扩展了三维空间。

(三)符号构建

叙事性首饰的符号构建是通过其色彩、造型、材质进行的综合构建。综合材料与符号的运用能表现场景、记忆、情感之间的勾连,是对佩戴者与观者之间的情感共鸣的不同表达。在杰克·坎宁安的作品中,就经常使用不同材料、质地、功能、情景的符号进行组合,是对观者来说最具有包容性的情感引导与追溯。

在我国吉祥文化中,符号的选择范围极广,题材可以从自然符号、历史典故、传统形象、几何纹样、神话故事等内容中进行提取;从材料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的材质都会构建出不同的文化符号。例如,“四凤和鸣”系列作品中的项链以四凤纹为主进行设计,四凤纹设定为凤凰成长的故事,描绘了四只凤凰成长、玩耍的场景,四方配四凤则更有吉祥美满的含义,其利用花丝技艺,结合壮锦中的凤纹,也是一次创新。花丝技艺的应用使作品大气沉稳,用料也充实饱满,金色的加入使得首饰具有富贵之气。

三、我国吉祥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表意与传情

我国吉祥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表情达意向外追寻社会价值与情感,向内成为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剖析。

在向外的情感追寻中,吉祥文化的叙事性首饰设计是对我国吉祥文化的审美表达,是古今交汇中的文化融合,其表现着民族的审美与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吉祥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再创作是对群体信仰的彰显,如壮族地区对凤凰符号的群体崇拜与信仰,是大众对和平幸福的群体性精神表现。吉祥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广泛应用,能搭建首饰与观者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在特定文化境遇下,观者在吉祥文化的情感空间中个人社会角色的定位与自我价值的认同。

在向内的情感表达中,吉祥文化是艺术家对于社会境况的个人表达。叙事性首饰呼之欲出的情感表现作为一种精神营养始终滋养着吉祥文化熏陶下的普罗大众。除此之外,吉祥文化的表达是对文化的呼唤与吉祥的祈愿。叙事性首饰设计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大化表达,是对传统吉祥文化的彰显,是对历史文化脉络的重新梳理,也是对社会的极大认同。

四、结语

叙事性首饰中对吉祥文化的表意是设计师与观者、佩戴者对传统文化产生的情感与价值共鸣。吉祥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脉与历史表现,在叙事性首饰设计中成为工艺、艺术的结合体,是对叙事性首饰设计的价值提升,也是一种更外向、更开放、更包容的艺术表达。吉祥文化通过叙事性首饰进行表达,成为展示民族个性、深挖民族内核、提升民族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壮锦叙事性观者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帛锦时韵*
保护与创新:非遗视角下壮锦创造性转化研究
端午节观龙舟赛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心中的风光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