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十年 锦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08-05锦州市教育局

辽宁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锦州市锦州职业

锦州市教育局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奋斗求索。十年来,锦州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基础教育深化发展,扩容提质、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持续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锦州教育事业发展的这样一条缀有奋进丰硕成果的、具有锦州特色的教育之路在我们脚下延伸,展现了锦州全力打造辽西区域教育中心的崭新面貌。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著提升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指出,“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十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了学前教育专项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这些举措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学前儿童群体的亲切关怀和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决心,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学前教育难题,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办好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十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

(一)基本满足群众入园需求,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现象

全市各县(市)区切实承担属地责任,共投入发展资金近6 亿元,用于扩大公办资源、改善办园条件等,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我市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完成了农村和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及办园条件改善工作,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十年来,新(改)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90所,教学点262 处,新增农村公办学位8873 个;新(改)建城市公办幼儿园30 所,新增城市公办学位8280 个。按照《锦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截至2021 年,锦州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3.8%。

(二)强化师资建设,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锦州市不断提高教师待遇。2018 年,共投入资金1009 万元,为569 名农村幼儿教师签合同、上保险,解决了农村在岗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低、无合同、无保险、无养老的“一低三无”问题。这是锦州市学前教育的“破冰”之举。《中国教育报》以《小财政拨动学前大算盘》为题,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十年来,通过及时招聘补岗,保障幼儿园良好运转,全市公开招聘幼儿教师700 余人,及时补充教师岗位;通过加强培训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全市培训园长、教师达2 万人次。市、县、园三级联动教研,立足常规教学,以评促训推进课程建设;立足科研引领,以研促教推进教师内涵发展;立足重点项目,以赛促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立足联盟互动,以交流促共享推动教师素养提升,建立锦州市幼儿园与渤海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联盟,确定学前实践基地12个,定期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

(三)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建并推广“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模式

十年来,锦州市不断探索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连续三期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2013年,建构农村学前教育“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2014—2016 年,农村学前教育“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向全市、全省推广;2017—2020 年,建构学前教育“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新模式。“一体化全覆盖”管理,即城市农村一体化、公办民办一体化、行政教研一体化。通过常态化实施“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新模式,打通了行政管理、教研指导“最后一公里”,创建和淬炼了专家型骨干团队,提升了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基础教育立足立德树人促进深化发展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新时代,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基础工程,筑牢强国伟业的教育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逐渐从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重向全面育人、综合育人转变。2021 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助推基础教育向育人本质回归。十年来,锦州市大力实施三项基础教育工程:2015 年。提出了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建设年工程”;2018年,提出了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2年,启动了“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行动计划,使全市中小学软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

锦州市9 个县(市)区提前两年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验收。全市大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119 万元,覆盖学校155 个,惠及学生达62244 人,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完成236 座厕所改造,共投入资金2745.36 万元,完成改造总面积14959.2 平方米,校园厕所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市县乡村一体化发展联盟,推动城镇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工作,努力缩小市县之间、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通过“市县乡村一体化联盟”破解大班额问题、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两头发力,缩小差距,切实解决“城挤乡弱”难题。在市城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确定了“初中以县为主”“小学以乡镇为主”的农村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思路,在全域开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达到100%。锦州八中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交流,并入选“辽宁省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二)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锦州市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实行“一人一案”制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63 人,目前已全部销号。义县九道岭镇政府和九道岭镇初级中学的控辍保学经验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度肯定。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强化中小学招生纪律,实现普通高中和初中、小学入学起点公平。普通高中招生自2016 年以来实现“四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研发中小学招生入学网上报名系统,中小学生入学网上报名与房产、户籍等信息大数据对接,全程网络系统审核,彻底实现中小学生入学“一件事、一次办”。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市直属中小学“择校”“择班”“小龄入学”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市中小学原有323 个“大班额”提前实现“清零”。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确保随迁子女享受到城市适龄儿童入学待遇。

(三)坚持“五育并举”,完善立德树人机制

2021年,锦州市启动《锦州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 行动计划”》,“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建省级“体育、艺术2+1”先进学校20所,国家级足球特色中小学校49 所,省级美育特色学校56 所。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召开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让劳动教育“实”起来、“强”起来。2020 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中,锦州市实验学校、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锦州市古塔区保二小学的德育案例成功入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红色铸魂”为主线,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实现了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中国教育报》以《锦州:让红色教育真正“红”起来》为题,对锦州市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

(四)实施“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2017年,锦州市启动《锦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全市各高中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新高考首考平稳有序,成绩显著。强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性发展。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等9 所高中进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锦州中学等8 所高中被命名为省特色普通高中。

(五)推进中小学“双减”工作,实现阶段性目标

锦州市深入开展规范校外办学行为、校内“减负提质”工作,“双减”工作经验做法先后24 次被教育部简报转发。校内减负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狠抓常规教学,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快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作业监管平台加强作业系统管理,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作业管理工作满意率达到97.71%。作业管理经验在教育部交流推广,教育部《“五项管理”专项督导快报》刊发了《辽宁锦州作业管理初显成效》的文章。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现课后服务“5+2”(每周5 天、每天至少2 小时)全覆盖。强化机构监管,狠抓校外培训减负,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全市448 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清零。积极探索从校外培训机构中选拔优秀教师到公办学校任教,全市已录用80 名来自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

三、职业教育打造发展新高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十年来,锦州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适应锦州新发展格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锦州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大发展。

(一)全市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营造职教发展良好环境

2021年,锦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将“职业教育全省名列前茅”作为当前锦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2021 年锦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大发展,加快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凌海校区建设,推动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南迁,扶持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发展,建设锦州教育城。”锦州市在滨海新区原有中职园区的基础上,规划8 平方公里,将市属中、高职院校整合入城,实现学生一体化贯通式培养,同时,扩大办学规模,三年增加2 万人,五年达到“学在锦州”10 万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20年,全市市属职业学校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投入总计3.26 亿元。启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滨海新校区建设,同时,支持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和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新校区建设。

(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力度

锦州市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锦州数字城”等项目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对接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设备等“老字号”产业,实施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等相关专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对接石油化工等“原字号”产业,实施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精品化、高端化改造。成立4 个示范性职教集团,以专业对接产业。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某汽车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性协议。全市中职学校与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达26 家,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30 个。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外144 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密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联系,目前,锦州地区铁路相关站段60%以上的技术骨干毕业于该校。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化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与校企合作,形成“双元制”的教育合作机制。综上,我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三)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推职业教育改革

锦州市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整合、升格”等方式,构建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完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3+3 分段式”“高本贯通”等培养模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通过对口帮扶、开设内地藏族班等措施,为西藏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黑山县职教中心与沈阳农业大学共建工作站,助力区域乡村振兴。义县职教中心通过与企业合作,培育地方猪新品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进与俄罗斯、韩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2021 年申报的3 个中外合作项目全部通过。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东部职教中心合作,签署协议,共建中泰石化国际学院。

(四)打造锦州职业教育品牌,实现职教高质量发展

2021 年,锦州市有1 组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23 组学生团队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奖,11 组教师团队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中获奖。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北镇市职教中心和义县职教中心等5 所学校被评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立项建设学校,20 个专业被确立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优质专业立项建设专业;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北镇市职业教育中心、义县职业教育中心被评为辽宁省中职发展改革示范校;北镇市职业教育中心、义县职业教育中心被评为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校;锦州市卫生学校成为辽西地区卫生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四、持续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十年来,锦州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在全市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紧密配合下,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为推进锦州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2015年,锦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锦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四部门联合制定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和经费保障。锦州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三部门共同制定《锦州市关于实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选聘、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锦州市教育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锦州市政府出台《锦州市名师评选和管理办法》,使名师队伍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方向发展。

(二)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锦州市全面组织开展师德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评选工作,举办“最美乡村教师”“十佳班主任”颁奖晚会和教师节表彰大会,传播广大教师廉洁执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强化行风建设,修订《严禁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若干规定》,加大查处教师违规违纪行为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的满意度。

(三)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

近几年,锦州市通过公开招聘、农村“特岗计划”招聘等形式补充教师,使学校师资不足问题得到很大缓解。截至目前,黑山县、义县、北镇市、凌海市四个县市共招聘新教师1256 人。“特岗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促进教师培训交流提质增效

锦州市构建和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师规定学时培训任务,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名师培养计划全面启动,举办骨干教师培训、“名家讲堂”和“教师论坛”活动,建立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51 个,建立专家型校长工作室10 个。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投入培训资金1000 万元,培训教师30000 余人次,培训班主任5000 余人次。连续两年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全员参与”教师教学大赛,比技能、展士气、促成长、提质量,有力推动了教师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170 名优秀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2名中小学校长被评为省级专家型校长和骨干校长。积极组织教师支教交流轮岗,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交流校长320人、教师2360 人。在局直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与偏远学校之间建立对口支援制度,开展“手拉手”活动,对偏远学校实施立体式、全方位帮扶,并通过教师兼课、乡镇中心校带村小,以及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结构性缺编带来的问题。

五、持续优化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驶入融合创新“快车道”,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年来,锦州教育信息化围绕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均衡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两个重点目标,扎实做好政策部署、平台搭建、应用探索,教育信息化支撑作用更加凸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底,锦州市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2019 年开展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重点改善基层学校网络环境,为125 所农村学校解决了接入带宽不足100M 的问题。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率达100%、出口带宽100M 以上达100%,多媒体教室配备率也达到了100%。

(二)建成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

锦州市投资1800 余万元,整合国内多家知名教育IT 企业的大量名师课堂实录、名师微课等教学资源及在线备课、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工具,设置在线辅导、在线考试及阅卷、在线质量分析、在线区域教研、在线督导评估等功能,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提供了坚实保障。2020 年初,为确保“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锦州市依托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空中课堂”,通过“网上直播授课(或在线录播授课)+学科教师在线辅导答疑”的线上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为保证线上教学“一个孩子也不少”,对农村405 名因家庭困难而无终端、无网络、无流量的学生,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做到了全员在线学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仅2020 年上半年,锦州市教育局通过锦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大数据整合优质资源课程1万余节,及时组织1.7 万名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培训,精选全市503 名教学名师录制课程1900 余节,其中300节优质课被“学习强国”辽宁平台采用,线上教学做法入选辽宁省中小学线上教学经典案例。

(三)提升学校智慧化水平

2018 年,在锦州市实验学校开展了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部署了70 余套智能班牌,提供了轮播管理、通知管理、应用管理和班级信息管理的功能。智能班牌不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同时也成为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媒介。配备了小学机器人套装、初中机器人套装(可编程型及编程平台)各35 套,建设了智慧教室,包括学生终端及配套软件平台40套,教师终端1套,移动充电车等。2019年,锦州市各地学校因地制宜,普遍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工作。2021 年,锦州市凌河区获评首批“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锦州市第八中学和锦州市凌河区北湖小学获评“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培育单位。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市教育局全力推进初高中英语听说模拟考试与教学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市直属20 所初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系统及模考系统建设和4 所高中语音教室建设。锦州市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微课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使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惠民工程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便捷地服务群众,建成锦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平台,并通过锦州通APP 与市信息中心大数据进行对接,实现入学条件(户籍、房照)自动审核,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有效遏制了“择校”乱象。研发中考报名录取系统,把2017年以来每年中考的招生方案、招生计划、考试成绩、录取结果、录取过程电子化、公开化,从而彻底杜绝了高中“择校”问题,实现了高中教育的起点公平。在锦州通APP 上开设“中考服务”专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快捷的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录取结果查询等服务。同时,在锦州通APP上建设师生体温上报、精品微课、空中课堂、在线阅读、学区查询、民办教育机构查询系统等惠民服务模块。与银行合作,打造网上缴费平台,利用锦州通APP进行相关教育缴费,极大地方便了锦城百姓。

过去十年成绩斐然,未来十年任重道远。站在喜迎“二十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新坐标上,锦州市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激发活力、形成品牌”为路径,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实现普及程度更高、质量更优、公平性更好、活力更强、对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优质教育。锦州市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辐射力,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锦州教育发展新局面,为锦州高质量建成辽西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资源保障,为打造全省教育改革先行区、现代教育示范区、优质教育核心区,成为辽西教育开放型先锋城市、创新人才培养前沿城市、高水平的教育强市,全面建成辽西教育中心城市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锦州市锦州职业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锦州市第八中学
善良的小熊
职业写作
假如古代也有手机
锦州市凌南市民休闲广场设计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