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织造名城兰溪:点燃中小企业“智改”热情
2022-08-05董笑妍,李亚静,邬莹颖等
如果对近三年来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浙江兰溪应该是首屈一指的智造升级典范。经过3年高强度的“智改升级”,浙江兰溪已经成为纺织产业集群中对“智造”感触最深、行动最有效的集群之一。
依特色强优势
2021年,兰溪规上企业产值约26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利润4.66亿元。目前兰溪市拥有民营纺织企业500多家,涌现出“万舟系”、“英麒系”、“威臣系”等一批集团型龙头企业,且在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和家纺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等细分领域已逐步形成新优势。2021年,万舟、立马云山、金梭等13家企业上榜2020年度全国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百强名单。集群内营业收入达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6家,超10亿元的企业13家。如今的兰溪纺织业已呈现出“小企业、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良性发展状态。
兰溪“智改”为集群带来新发展动能。
从多元化做产品,到点线面升级装备技术,再到研发创新能力的打造,兰溪在多维度推进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集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由以往单一全棉面料,发展成目前全棉、弹力、休闲等特色面料并行发展。在设备升级方面,集群企业在纺纱、织造等生产环节的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很多世界一流设备在集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目前,兰溪纺织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
强链补链优化产业
为了提升兰溪纺织业的综合实力,集群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原来的织造独大,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加大包括纺纱和终端产品环节的提升,集群产业链渐趋完整、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地区政府瞄准集群纺织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开展纺织业产业链延伸、差异化发展、平台建设招商等方面工作。
在吸引延链补链新项目方面,目前已引入萧山美信布业落地兰溪,形成了年产1万吨高端针织大提花面料的生产能力;投资1.5亿元的凯杰布业二期项目,也很好地丰富了兰溪的产品类别;总投资12亿元的新奥华纺织项目落地兰溪,可实现年产6.5万吨涡流纺差异化纱线,同样是兰溪纺织产业的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的助力。在推进地区纺织行业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目前集群正着力推进金梭、鑫兰、群星、长隆等一批企业的产能倍增项目,这些项目在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集群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为提升纺织产业优势,兰溪正推进强链补链计划。
在补链过程中,兰溪建设了印染产业园,补上了印染一环。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上下游共同体,强化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合力作用。此外,兰溪还搭建起了棉纺织供应链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立具有兰溪特色的“棉纱贸易、仓储、物流、金融”等多位一体纺织供应链平台。
兰溪按照“科研+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打造创新服务综合体平台。目前,国家级纺织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浙江理工大学兰溪纺织研究院等22个创新服务实体已进驻,成为了兰溪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智造引领升级产业
兰溪依托智能制造示范市建设,通过三大举措将地区纺织行业打造成为了“行业可推广、全国有影响”的产业示范。一是遴选3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先行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作,以标杆引领作用带动行业百企提升。制定3年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专项激励资金管理办法,对列入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的企业,按软性、硬件及上云投入50%和新增设备按购置费用的10%给予补助,提高企业智能化改造信心。
二是引进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专家团队和10家软件服务商,对集群企业开展专项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解决数据提取难、共享难、利用难等痛点,实现不同型号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集群还推进了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平台建设需求调查摸底。目前,兰溪纺织行业云平台的功能模块已上线。
三是“百企提升”活动全面铺开,纺织云平台建设全力推进,探索构建兰溪织造(棉纺织)产业大脑。目前,已累计完成41家纺织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其中第一、二批试点30家,百企提升11家。
为了提升集群的服务保障能力,兰溪还同步构建了数字产业园,以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滋养数字产业。
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兰溪将围绕集群产业发展状况,多举措推进产业升级:其一,深化智能制造,打造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二,打造兰溪织造(棉纺织)产业大脑;其三,围绕稳供应、降成本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纺织供应链平台建设;其四,加快时尚纺织科技(印染)产业园建设。